20141126-吳志森:暴力還有什麼灰色地帶?

吳志森:暴力還有什麼灰色地帶?
21:20 26/11/2014


【明報專訊】從上星期示威者打爛立法會第一塊玻璃開始,接近兩個月的佔領運動,開始走向無法回頭的轉捩點。
最近,連續3間大學發表的民調,都不約而同顯示民意開始產生變化,對佔領運動,由起初同情變為懷疑,要求馬上撤出佔領區的,由超過一半,逐次增加,已越過八成。
民意逆轉,佔領者需要積極應對,最理想的方向,由學聯學民帶頭,用另一種形式,把運動轉入長期作戰。但可惜在這個自我感覺良好的烏托邦裏,很少人願意離開他們的舒適區,要求撤離的民意聲音一次比一次響亮,但佔領者卻認為「退場」比粗口還要難聽,對急速變化的民意聽若罔聞。
打爛立法會玻璃事件發生後,學聯學民如果與這些動機可疑的激進人士徹底切割,說不定可以挽回一定民意。但可惜的是,學聯的聲明曖昧不明拖泥帶水,「不同意不理解」,但同時不譴責。到輿論嘩然,晚上學聯學民才作出「譴責」,但內容只涉及「技術」問題,例如用網絡23條這個假議題號召不對,事前沒有商量沒有論述,動機作用都不明,動員人數不足,打爛立法會玻璃後沒有後續行動……等等。言下之意,如果上述問題都準備充足答案明確,打爛立法會玻璃這個行動,便完全沒有問題。
我在電台訪問學聯代表,問「打爛立法會玻璃」算不算暴力?得到的回應是:「暴力存在灰色地帶。」他們認為,破壞一件死物,而沒有傷及生命,不算暴力。老實說,這種對「暴力」的定義,生平還是第一次聽。我把問題推到極端:如果有需要,把沒有人坐的車燒了,沒有傷人,算不算暴力?學聯代表起初一直堅持要看具體情况,不能一概而論,後來終於承認,燒車算是暴力。問題來了,燒車是暴力,為何打爛立法會玻璃又不算?
政治要講道德
翻開歷史,即使僅是社會運動而不是革命,也可能涉及暴力。當權者動武鎮壓,民眾忍無可忍,以暴易暴,武力還擊,壓力愈大反抗愈強,這是正常物理現象。但要注意的是,暴力的潘朵拉盒子一旦打開,便產生內在衝力,朝向什麼方向,發展到什麼地步,都不在運動領導者主觀意志控制範圍,後果,往往超乎想像。
無論如何,最重要的,是要誠實講真話。「暴力有灰色地帶」、「打爛死物沒有傷人不算暴力」、「打爛塊玻璃啫,有幾暴力呀!」……這都是典型的詭辯,用今天的用語,就是「語言偽術」。難怪有人說,與敵人鬥爭時間愈長,自己都會變成了敵人。
你叫佔領運動也好,叫雨傘運動也罷,初衷是公民抗命,強調的都是「和平非暴力」,民眾認同這個目標才參加。如果初衷已經改變,佔領了60天,當權者仍寸步不讓,別無選擇,行動要升級了,需要用暴力了,不論是高度還是低度,只要正式宣布就可以了,參與者會作何抉擇,跟隨、離開,抑或用其他式參與,是他們的自由意志。
台灣太陽花學運,佔領立法院歷時3星期,迫使馬英九政府讓步,暫緩服貿協議,運動相當成功。我當然明白,學聯學民沒有明確譴責「打爛立法會玻璃」是暴力,他們可能認為,終有一天,佔領立法會迫不得已會在香港發生,打爛玻璃也在所難免。如果真的要走到這一步,就要向市民說清楚,運動已再不是和平非暴力的公民抗命,也要有清晰的論述,為何非要走到這一步不可。
這不是潔癖,因為政治不止重手段,不止看結果,還要講道德。


吳志森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