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7-蔡子強:莫讓運動開至荼蘼

蔡子強:莫讓運動開至荼蘼
23:18 27/11/2014


【明報專訊】本周二,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公布最新民調,梁振英民望出現顯著反彈,較兩星期前顯著上升4.3分至44.7分。


民調不約而同顯示民情已經逆轉

11月16日,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公布民調,支持佔領運動的市民,由上月的37.8%,顯著下跌至33.9%。而有67.4%的受訪者認為,佔領人士應現時全面撤離佔領地點。其中,自認是泛民主派的受訪者中,也有39.9%認為應全面撤離。
11月4日,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公布就佔領運動所進行的第三輪民調,44.2%受訪者認為特區政府和中央要為佔領局面負責,比較次輪(10月5日公布)時的55.4%,以及首輪(9月30日公布)時的57.2%,大幅下降;相反,認為「佔中三子」和「雙學」要負責的,由首輪的31.5%,次輪的30.1%,大幅上升至如今的40.5%。負責這次調查的鍾劍華指出,對比上兩輪,今次出現責任分配的明顯轉移。另外,有73.2%受訪者認為,佔領人士應退場並結束佔領。


梁振英反成僵局的得益者

從中可見,不同的民調,都不約而同的顯示,民情已經出現逆轉,支持佔領運動的民意正日漸流失,運動曠日持久的結果,就是民眾由同情而變得愈來愈不耐煩。
運動逐漸被「陰乾」,相信這是梁振英最樂意見到的結果,尤其是,從民調中看到,這種不耐煩的情緒,正逐漸轉化成為對他自己的支持。所以弔詭的是,事到如今,運動再拖延下去,梁振英反而更會是僵局的最大得益者。一個原本要削弱當權者的運動,諷刺地,反過來成了一個鞏固當權者的運動。
其實在此之前,不同人士都對此作出過警告,只可惜,都改變不了學生的想法。


「不回應,不退場」的怪圈

面對此起彼落的退場勸告,學生重複的說法都是:政府現時仍未有任何實質回應,所以現階段不適合討論退場。
但問題是,政府正正是看穿了運動已成「強弩之末」,影響有限,於是也毋須作出任何實質回應,索性一味拖延和跟你消耗下去,讓運動的支持以至同情不斷蒸發,靜待民情逆轉,只要政府自己不犯錯,運動便難以翻身。而學生既不退場,又想不出有效的下一步策略,於是只有被動地讓僵局持續,結果便跌入一個惡性循環當中。
如果這是一個「誰先眨眼誰先輸」的懸崖博弈處境,當然學生有理由不退,但問題是如今整個處境已經鬆懈下來,很多學生以至學生領袖都已經回校上課兼考試,大家生活漸漸如常,政府不再感到怎樣的壓力,那便完全是另一回事。况且,運動已經變得失去方向,先是於10月尾本擬策動的廣場公投,4天內出現了3個截然不同的立場,最後還要因擱置而鞠躬道歉,後來則是本月徒勞無功的「闖京」和「闖關」,在輿論根本挑不起多大波瀾。這些在在都顯示,學生已經進退失據,政府更加欠缺作出任何實質回應的誘因。如今運動氣勢衰竭,你再要求政府作實質回應,無疑是緣木求魚。
其實過去兩個月,學生運動能夠得分,取得民意支持,往往是得益於政府自己出錯,例如發射催淚彈,又例如「七警」對已受制的抗爭者「拳打腳踢」,是政府「own goal」(擺烏龍),而多於學生自己帶波射入龍門。學生需要認清這個基本事實,才能知己知彼,尤其是,你的對手已經慢慢「學精」。


學生太看重頭上的光環

朋友黃洪在周日《明報》的訪問中說:「(問題是學生)太重視自己的光環。到關鍵時候,一畀人鬧就縮返轉頭。」他寄語學生:「唔可以再蹉跎歲月,捱到出年二三月,民望愈來愈低,就好難做。」
說得更清楚的是,或許學生實在太過介懷被「同路人」鬧,尤其是在社交媒體和網絡上被「同路人」鬧,鬧他們出賣運動。因此往往進入一個「non-decision-making」的狀態,不就關鍵問題拍板,就不會惹來太多非議。不錯,這樣短期來說或許可以幫他們避開非議,但長期來說,卻可能因此葬送了整個運動。太過着緊一部分人的反應,反過來讓你喪失大多數人的支持。學生不能對於主流民意的逐漸流失,視若無睹。
「退場」vs.「被捕清場」
不同報章都有報道,今天部分學生的心態,就是最好放手由政府拘捕和清場,那麼就省得由自己作出自首和退場的艱難決定,反正流血鎮壓的機會看來不大,自己不需負上柴玲當日的道德責任。
但問題是我已經反覆講過多次,「退場」與「拉人清場」,雖然運動一樣是結束,但效果卻有不同。
首先,「拉人清場」會為香港和北京的強硬路線提供一個藉口,說反正「反對派」受硬不受軟,那就不如往後在香港全方位施以高壓統治,進一步封殺香港的自由和活動空間。
再者,運動拖得愈久,風險便與日俱增,不單是群眾愈疲累,便愈易失卻耐性,愈易衝動,更要提防,被別有用心的人,插贓嫁禍的危險也與日俱增。較早之前已經出現過衝擊立法會,砸爛玻璃的場面,輿論已經出現反彈,公眾未必能夠把衝擊者與學生和佔中三子分得開,只會破壞他們對運動的印象。
最後,因為曠日持久,群眾對運動的熱情燃燒怠盡,下一次運動要捲土重來,便勢必難上加難。我一直認為,運動在學聯五子與林鄭月娥等官員對話後退場,是最好時機,雖然如今已遲,但總好過讓運動開到荼䕷。


能走能來,才是給政府最大的壓力

周日佔中三子之一的朱耀明牧師,在明報的專訪中說:「等你漚到咁上下,再清場,便會顯得這場運動的軟弱無力。若能在最興旺時撤退,能讓你想像到有股力量,這才是對政府構成極大威脅。」
我相信,這是很多人的心聲。


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