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9-康婷:愛的覺度:選擇不給孩子最好的

康婷:愛的覺度:選擇不給孩子最好的
21:13 29/11/2014


在文明的城市,如香港,會有法律制度確保孩子身心安全,要求父母照顧孩子起居飲食,政府亦提供九年制的免費教育,這些安排都為孩子作了最基本的保障,事實上孩子可聲稱這種基本生活為「我應份得到的」。但若家庭經濟狀況稍為高於底線一點,父母又豈會只按照法律所規定的給子女?通常的心態也是「盡我所能給孩子最好的」,雖然「所能」與「最好」的領域猶如天地般闊,但「給孩子最好」這概念是否對孩子最有益呢?在我生活上所遇見的孩子當中,大部份都覺得出外晚膳、放假去旅行、玩智能手機、涼冷氣、坐的士等等,是他們「應得」的享受,得不到便覺得「不公平」,甚至被剝削。不要說渴求孩子感恩,就連想滿足現今的孩子也非易事,但弄到他們有此思維還不是父母嗎?
在這麼發達的社會環境當下,我與妹妹很關注孩子那份「我應得」的態度,常討論怎樣才拿到一個合理的平衡,既不讓孩子覺得被「剝奪」又不過份供應。沒有一定的方程式,只可以說這個「多感恩,少埋怨」的觀念是從最小的事情上開始灌輸。吃晚飯時偶爾女兒會說:「又是吃這些?我最不喜歡就是××!」我當然可以致歉後再煮出女兒喜歡的食物,但以下才是我真實的回應:「不是所有健康的食物也合你口味,但你也需要吃,何況媽媽煮飯給你吃是基於我愛你,一句『謝謝』較恰當。」
由於我們有能力供應孩子想要的物質,所以作為父母要更加懂得節制,絕不能被那份「愛女心切」的情感操控,否則會造就了不懂感恩不懂珍惜的性格。暑假尾妹妹一家往機場送我和女兒回港,姨甥女與女兒抱頭痛哭依依不捨,妹妹見勢便答應若有機位低於$××,姨甥女可以即時跟我倆去香港,10分鐘後航空公司職員告知確實有機位但價錢卻高於妹妹所定的上限,姨甥女立刻狂哭皆因捨不得表姐。一看妹妹的眼神,已知道她的心在軟化中,所以在她投降之先我趕快公佈結論:「寶貝,我們知道你不捨得表姐,但機票價錢實在太貴了,我們惟有再等數月後見面吧。」要這兩表姐妹分開,我內心何常不痛呢,只要靈機一轉絕對可以說服自己改變初衷,但兩位小女孩便學不到珍惜,也經歷不到失望這些生活課程。

很多父母也會給予孩子上各種各樣的課外班,弄到孩子透不過氣,有些孩子更是覺得上這麼多的課是一種「負擔」而非「特權」,其實世界上有很多孩子連上學也沒有機會,有些很有藝術天份但也沒能力培養,為何要讓自己的孩子覺得上學和培養課外興趣是種懲罰?女兒非常渴望可以上校外的體操堂,但她有必要爭取這個權利,在這學期內要看到她有推動力完成每天最基本的責任才讓她報上體操堂,這是項權利而不是她「應份」得到的。另外,女兒很仰望在念大學的表姐,所以偶爾也會問關於念大學的事情,我早就給了她一個心理準備:念大學的費用是要她自己付,可以做暑期工儲錢亦可以半工讀,甚至工作後才決定回去念大學也行,但不要斷定大學費用是父母的責任。也許很多父母會覺得這個做法太苛刻,但弄到女兒念完書後雙目空洞行行企企不知所措毫無方向感不是更殘忍嗎?


Profile:
曾是一間頂尖美國投資銀行的管理層,科技網創業者,現在選擇做最熱愛的工作:家中一腳踢的媽媽。

康婷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