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2-林夕:不做情緒的奴隸

林夕:不做情緒的奴隸
21:06 22/4/2015


連續寫了兩天情緒病問題,收到一些朋友的問候簡訊;許多都表示驚訝:不是已經痊癒了嗎?
其實,自療程結束這十年來,這種病還是久不久來訪,只是沒有公開寫出來而已。我想,對同病中人發放最正的正能量,就是要正面面對,康復未必就會痊癒;是自律神經失調啊,這次修正了,就保管不會出毛病?
身體如亞視,許多積習,多如我們的神經細胞,眼下問題解決了,也不會是間全新空殼公司。也像失戀,會康復、淡忘,從新過生活,但思念藕斷絲連,偶爾也會難過一陣子,處之泰然,就不至於以為世界又末日了。
要學習與它共存,又來了。來了就來了,可以先假裝若無其事,慢慢等它走開,但不要數着日子等它走,這樣它反而就不肯走了。嚴重當然要看醫生。與一種病相處共存,沒那麼可怕,像感冒也沒法終身免疫的,感冒也會殺人,你有為往後久不久會傷風感冒而萬念俱灰嗎?
在這種病的框架之下,才真是要妥協,面對現實。這種事,知道了,放不下,至少有心理準備它有多重。知識不一定能改變命運,卻能改變心情。比如未有產後抑鬱症這概念之前,難道那時的產婦命特別硬?因為茫然不知,或許以為自己心理有問題、對新母親的身份接受不來,甚至連家庭關係都影響了。當真相大白,原來還有這樣的病症,只是情緒處理失衡,又不是心理變態,有什麼好忌諱的。
偶爾會寫這話題,不是有病呻吟,只是關於這種病的認知度依然很低,沒多少人意識到它是個計時炸彈,包括政府。私家專科,光是藥費已不是普通人負擔得起;看公立專科,排隊排到自動復原或者小事化大,也不奇怪,人手不足啊。特首連獸醫都有志加強本地人才培訓,就是沒聽過要改變精神科醫生供求失衡情況。
我這病人,十年前就選擇公開病情,不介意跟大眾分擔這隱私,其中一個想法,是以身作則。看,我一樣活得好好的:腦神經告訴我指令我要焦慮,我無法改變,但內心沒有為此不快樂,我應做的能做的都做了,焦慮得磊落坦蕩。神經線想洗我腦,我卻是獨立的,不做情緒的奴隸。


林夕
電郵 :linxiapple@gmail.com

留言

  1. 多多珍重,享受生活! 支持你! 看你的文章真的受不少鼓勵,尤其在失落時,是熱熱地、完美的心靈雞湯。謝謝!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