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5-安裕:這一條長路

安裕:這一條長路
2019-04-25
安裕札記


佔中案審結那天晚上,久違了的老朋友在WhatsApp一口氣寫了上千字,從社會運動說到人心思變,從八十年代講到當前氛圍,最後問道:「撕裂了的社會,要甚麼時候才癒合?」一面想這個問題,一面在書架翻出幾本書,這些都是美國六、七十年代反戰運動的回憶和總結。美國這幾十年是怎樣走過來、撕裂的社會最後是否可以癒合,這些總結和回憶,或許是某些觀照的折射。

這些書裏,有一本是美國學運領袖海頓(Tom Hayden)的回憶錄《Reunion》。這書之前看過幾次,每次都有新的感受。海頓是六十年代學運領袖,是1962年美國學運歷史文件《休倫港宣言》起草者。這份宣言臚列兩大學運目標:種族歧視與公民權利、冷戰下的核戰威脅。宣言是自由派的一面大旗,是當年嶄新的世界觀和社會行動理念。

六十年代的世界翻天覆地,美國大舉出兵越南,觸動戰後出生一代的反彈,反戰運動成為主流。對於這場鋪天蓋地的社會運動,美國對此的研究多不勝數,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大批學生被捕、尼克遜辭職下台、越戰結束之後的美國社會運動走向。海頓從社運前線回到加州社區,深耕細作;即如克林頓,當年與妻子希拉莉回到家鄉阿肯色州。這一過程,有稱是「戰略撤退」,但更多認為這是重新認識自己、為自己再定位的漫長旅程。

這一條長路,如今看來,可以形容為美國社運從小雪大寒以迄立春驚蟄。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抽枝發芽的公民意識、平權運動、環境保護、和平理念,一一可視為反戰運動回到社區後的再生長,有着《休倫港宣言》影子。至於海頓,他角逐加州眾議員勝出,從1982年一直做到1992年;之後是獲選州參議員,從1992年做到2000年。

《休倫港宣言》視野超越世代,1976年海頓首次參選失利,但他當時的一句話長留人心:「六十年代的激進主義,很快會在七十年代成為常識。」2016年海頓去世,不少人都憶起這一句話,畢竟,這個被聯邦調查局(FBI)跟蹤監視十六年的學運領袖,確是改變了美國。


安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