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4-五木桑:愛情的時機 — 解咒

五木桑:愛情的時機 — 解咒
2014年4月24日 0:11



咒語:

  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是一生幸福;
  對的時間,遇見錯的人,是一場心傷;
  錯的時間,遇見錯的人,是一段荒唐;
  錯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是一生嘆息。


  「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是一生幸福;對的時間……」數不清在各種機會裡,曾見過這段話多少遍。最近在一本書裡又看見它,這本書書名是「幸福不要奢望別人給」,看見這書名心中頗有共鳴,亦樂於循著脈絡去瞭解作者對於幸福的認知。

  在名為「幸福要『逢時』」的篇章裡,再度出現同一段話作為提詞,作者接著寫道:「一個人若生不逢時,那是一種痛苦;如果愛情不能夠逢時,那也是一種痛苦……」看到這,我呢,是個天生反骨的人,實在是禁不住想問:「痛苦」是為什麼?「逢時」又是什麼意思?生不逢時,痛苦;愛不逢時,也痛苦—這是必然的嗎?對此,我並不做如是想!人之所以不斷在痛苦裡翻攪,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他看不清痛苦如何產生;簡單地說,這亦是一種無明。

  作者又寫道:「恨早或恨晚的愛情,都是一種遺憾,只能錯過,無法幸福。只有在對的時間,碰到對的人,愛情才能美麗。」欽羨如此精彩的文筆,可是一對照書名,便覺得兩者著實衝突得很。既然幸福不要奢望別人給,何以又執著於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才能讓人幸福呢?愛是永恆的!永恆是認出愛存在的根據之一:愛不是一種今天突然出現,然後明天莫名消失的現象。既是永恆,就沒有恨早或恨晚的逢時問題,時機不過是人們主觀的、隨性的認定結果,而愛則有它客觀的、不變的構成要素。

  曾經,有個女孩對我說道:「為何不能早五年相遇,我們就能永遠生活在一起?」聽見這句話,當下著實感動,內心篤定且感謝地告訴她說:「我對妳的愛,與妳對我的愛,同樣地深刻—我愛妳,妳知道的;妳不知道的是,如果早五年相遇,妳遇到的那個我,可能不會是現在站在妳眼前的我。我以前常問自己,為何非得經歷嚴峻痛苦的試煉與考驗?直到今天,我才明白並且感恩這一切預備,祇為在此刻懂得如何愛妳!」

  女孩眼角泛著淚光,又問:「將來我們分開,你一個人怎麼辦?」心裡不捨她的難過,拭去她的眼淚後,彼此緊握著手對她說:「別擔心,祇管為我祈禱;當妳如此做時,哪怕距離再遠,我都能領受!希望妳能曉得,在我們相遇之前,我愛,或許是因為需要;我以為必須與某個特殊的人結合,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完全。但從今爾後,我愛,是由於愛渴望分享;妳為我帶來上帝的祝福,讓我體驗到自己,儼然是個完整的人。」

  另外有個女孩,跟朋友聊到她正在痛苦掙扎的初戀,她的朋友問:「這段感情談得好辛苦,有沒有想過鬆口氣,讓彼此都自由?」她回答:「想是想過,像現在這樣,不曉得是愛他或是離不開他!但是,看到其他朋友分手後痛苦的模樣,又不敢面對分手的結果,心情彷彿是處於默默地絕望。」朋友接著說:「想想妳現在這樣,跟沒有在一起有什麼不一樣?」她苦苦地笑了笑,沒再多說什麼。後來,某個晚上,女孩突然打電話給朋友,話還沒開始講就哭得上氣不接下氣—該發生的事終究還是發生了。

  禪宗有句簡單的話告訴我們:「春天降臨,草木便自然萌生。」再借用電影《駭客任務》裡的對白:「選擇老早已被決定,我們所能做的,祇是去瞭解為何會做這樣的選擇?」人際間彼此相遇並非純粹巧合的堆疊,每個出現在你我生命裡的人,都會為我們自身帶來改變之契機,但要朝著哪個方向走去,則端看自己如何看待這些遭逢。的確,我們無能選擇誰要在何時出現,甚至無力決定哪些事情會發生。但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緣俱足才發生的—每件事都發生在它應該發生時,否則它不會發生;同樣地,每個人都出現在他應該出現的時機。至於個人的人生問題能否獲得解答,以及身心進化的速度,絕非由別人所做的事情來決定,而是取決於我們看待這些事情的方式。

  關於感情,時間和對象的對與錯是什麼意思?真正的實相是,我們有種種主觀的判斷和條件,凡是符合的就是對的,不符合的就是錯的。偏偏我們最看重的標準,又是那種「一翻兩瞪眼」的事情,要嘛就是在一起,要嘛就是不在一起。但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光看一個人的努力,實在沒多少轉圜餘地。還有,我們對結果往往有先入為主的預設立場,不允許自己用開放性的態度來體驗真相。這樣一來,堅持的立場經常是偏頗的,對於事情缺乏深入全面的認識,難免陷入一次又一次無盡的輪迴。

  祝福與詛咒時常比鄰而坐,每件事情皆有上帝的旨意,祂的祝福則往往帶著考驗而來。這幾天,為了繼續寫這篇「解咒」,遇到幾件陰錯陽差的麻煩事,連帶地,心情也經歷不少考驗。我心裡明白,接下來我們要談的,會是許多人一時之間難以接受,甚或是未曾觸碰過的角度。祇希望朋友們,包括我自己在內,能把它當作是一個機會、一扇窗戶,藉此,讓我們有更多的方向與角度,重新定義週遭發生過的事件。


「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是一生幸福!」

  毋論男女,人都渴望從愛情裡尋找專屬於自己的幸福,當中也有不少人以為,能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便能從此高枕無憂;在兩人的對應相處上無風無浪,甚至在生活上高掛免戰牌。假若不是如此,很容易地,便會對這關係的信心大打折扣。活到老、學到老—人活著,就是為了要學習;愛,能提供給我們的,便是最好的學習機會。那麼,學習又意味著什麼呢?學習,即意味著改變、提昇自己,同時意味著突破自我的藩籬。所以,愛情裡難能可貴的真正幸福,即在於雙方皆能保持著向對方學習的謙虛態度。

  他人吸引、驅使我們渴望親近的特質,經常是自身較為貧乏的,或是個人特質的對立面。例如,缺乏安全感的人,會欣賞能帶給他人安全感的人,同時亦渴望能親近這人—若發生於男女之間,特別容易轉化成為戀愛的情愫。顯然地,缺乏安全感的人,以及具備安全感的人,行事作風、待人處事與情愛關係裡的對應,必然有所不同。對此,人們常有誤解,誤將這親近的過程,當成是為把對方納入自我權力範圍的努力,例如變成我的先生、我的太太等等。待目的達成,便以為從此能相安無事,忽略對立面往往會引爆衝突的事實。忘卻向對方學習的需要,或錯把學習視為單方面的問題,不瞭解成長必須協力合作以致相輔相成。

  前面說過,學習即意味著突破自我的藩籬,換言之,它亦是把心打開的過程。幸福,唯有雙方皆有意願與能力打開心門才有可能,為此,我們得牢記彼此都是學生,體認學習並非偶然為之,而是時時刻刻在進行的。如此一來,穩固親密的關係提供學習的良好基台,學無止境的成長過程,再反動於促使關係長久深遠,直至兩顆心的展開與融合。


「對的時間,遇見錯的人,是一場心傷!」

  愛情這檔事,光是一個人唱獨腳戲,肯定是非常辛苦,偏偏它又不時地發生。我們全都有過這般經驗,悲傷嘆息悄然地湧上心頭:「我正為著一份不值得的愛而受苦。」因為自以為付出的遠比得到的來得多,因為付出的愛被別人漠視,因為無法強求別人有相同的想法,我們為這些事情感到情愁心苦。事實上,我們沒有理由坐困愁城,因為只要去愛,內心埋藏的性靈種籽已落地生根—你愛得愈多,就愈接近幸福。

  談戀愛,最怕、最怕,就是怕遇到不肯改變的人。這種人,常會矯飾缺點、推諉過錯以逃避改變的痛苦,一股腦地把個人的責任分擔丟出去;天底下最無知者,大抵就是這種傷人害己卻毫不自知之人。即便如此,那亦是你自我成長的機會;若要從別人身上學習,別人可未必得具備老師的本事,而是謙虛地當自己是學生。

  人生如戲,愛情亦然;要遇到一個人,願與我們真心地演好這齣戲的確不容易。你得需要有對人對己的敏銳觀察,需要在應對進退裡學習智慧,更需要有面對內心真相的勇氣。如果願意學習完整地看待生命,許多不完美的關係與對象,其實是提供我們學習成長的最佳機會,最終,能促使你我感受到完全的自由自在。何謂完整地看待生命?簡單地說,就是不鑽牛角尖、不預設立場!

  我們說,最怕遇到不肯改變的人,反觀自己又是如何?為何寧可在錯誤裡反覆遺憾,卻不願意把它當作具有學習價值的經驗?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要過的生活,不論那造成我們多麼糟糕的影響,因為只有他瞭解自己的痛苦,也必須承擔起那對他個人造成的一切後果。至於我們自己,你可以認為自己走在對自我負責的道路上,亦可無奈地認為所承受的痛苦、心傷是別無選擇的,全是別人所造成的。

  總之,對我們而言,每一個重要抉擇的關口,永遠祇有一個根本的問題,那就是:「如果我愛,那麼接下來,我該怎麼做?愛,期待我如何改變?」今天你所遭遇的一切,全是來自於過去的延續,如果心沒有改變、智慧沒有增長,無法看清事實的真相,外在世界給你的感受就不會改變;抱歉的是,你遇到的永遠都是所謂錯的人。


「錯的時間,遇見錯的人,是一段荒唐!」

  有位朋友前陣子和男朋友分手,原因是男生腳踏兩條船被拆穿;這種事情,不是第一次發生了,他總是事後反悔,百般哀求她重修舊好。女孩子心軟,前幾次都答應了,但最後,她仍得傷心欲絕地決定離開他。

  我和她並非熟識,沒立場說什麼,倘若機緣具足又該如何幫忙呢?我想,首先會尋求適當的方式,陪伴她傾洩內心種種不舒服的感受。再視情況鼓勵她,別把這件事看成是傷害,將它當作是幸福路上必經的考驗。逐漸地,陪她深入完整地瞭解事實全貌:在這過程裡,她失去或得到什麼?愛是沒有對錯的,倘若有,那是誰來定義呢?如果她是對的,成長的空間在哪裡?如果她是錯的,例如分辨不清寬容與溺愛的差別,又需要重新學習什麼?

  冀望時間能沖淡一切,無異於是緣木求魚,那不過是把痛苦與傷害,從意識表層移藏在潛意識裡。問題不會因著不去理會而消失,不嘗試去正視並轉化負面的能量,恐懼將會如影隨形纏困著心靈,永不停歇地伺機來反噬你我一口。沒有人是天生完美的,我真認為,「勇於試錯」,應該要列入人權案或憲法條例裡。任何狀況,在陷入兩難的抉擇時,我們都該盡量學習不畏錯地勇於嘗試。畏懼犯錯帶來的懲罰,祇會讓人顯得綁手綁腳,何況事無論對錯,總會有過去的一天;問題祇在,事過境遷之後,我們能否從經驗裡學習教訓或體嘗智慧?

  把事情看成是荒唐或正經,給它一個結論,再來決定如何獎懲自己及他人,無助於你我的學習。別想逃避問題的責任,該學習的功課永遠也跑不掉,所以每當我遭遇挫折或困頓就會提醒自己:「我還在學習!」學習什麼?學習不將痛苦或快樂視為理所當然,而是把生活中種種酸甜苦辣的經驗當作機會,隨時檢視自我及面對內心的真相。那些願意無畏地去愛的人,才能夠克服自我的限制與成見,同時不放任自己活在恐懼、不安、痛苦的折磨中,不耽溺沈湎於過去的記憶裡。最終,他們能體驗到生命裡某種恬淡適然的喜悅,某種不為外力所動的安定。因為有愛的人能克服一切,除了勇氣,他一點也不害怕失去什麼。


「錯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是一生嘆息!」

  話題轉回先前提過的書,作者在書裡,特別舉電影《麥迪遜之橋》為例。她寫道:「女主角芬西絲卡在幾番猶豫掙扎後,由於當時的時機使然,仍決定守著她的婚姻;外在環境與道德的壓力,不容許她為愛情背棄傳統道德的束縛,因此不得不選擇最安全的決定。」說個題外話,我原先以為,作者對芬西絲卡的遭遇,想表達的祇是「一聲」嘆息,至於「一生」則是製版錯誤的結果。仔細推敲後,發現她真正要表達的,的確是:在錯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應是一輩子的遺憾。倘若遭遇這種情況,會讓人「一生」都在嘆息,而不是只有「一聲」嘆息。

  以前沒看過這部電影,前幾天特意將它租回來欣賞,深覺這果然是部令人感動的電影,更慶幸能有機會親自瞭解它想表達的意涵。片中對人性深刻而細膩的描繪,對愛情獨特而清新的讚詠,帶給人豐富的感受,但我得說,裡頭並未使人帶有絲毫遺憾的感受—我和作者對「遺憾」這點的認知差異,亦關連著自己寫這篇「解咒」的初衷。

  我們就從芬西絲卡的筆記,從她和攝影師若柏的愛情,一窺愛的真實面貌。首先要釐清的,那就是她之所以守著婚姻,外在環境與道德壓力祇是心理背景,但最為根本的理由其實是她愛自己的家人。她對若柏說:「不論我們走得多遠,我都還會牽掛著這裡,分分秒秒都無法釋懷。」感情並沒有將她沖昏頭,相反地,愛使她理智地認清形勢,不至於魯莽地傷害家人。真愛不會使人自私地對待別人,或沈溺在自我中心裡,傷人傷己卻不自知。所以,她試圖保護的並非個人的軟弱,而是她全家人的幸福!但她和若柏之間的感情怎麼辦呢?為了保護家人,就該注定自己得一輩子活在嘆息聲中、活在愛情的詛咒裡嗎?

  回答問題前,我們得瞭解這段感情,對他們的意義與影響是既深且遠,否則便犯不著冒險相愛。芬西絲卡的筆記提到:「他洞悉我的心意、我的每個感受,盡其一切滿足我的要求,在那一刻,我對自我的認知完全改變;所作所為像是另一個女人,但卻更擁有了自我。」若柏亦曾在信裡寫道:「如今我已然明白,為了共度那四天,我們此生一直在向對方靠近。」電影最後,芬西絲卡談到若柏對她一生的影響:「我沒有一天不想念他,他說我們不再是兩個個體,他說得一點也沒錯。我們緊緊結為一體,要不是他,農場我早待不下去。」這段話,為真愛下了再徹底不過的註解,順帶解決了我們早先提出的疑問。

  話說回來,關於幸福,我們早已習慣性地期待,能有某個特殊的人無端闖入生活裡,倆人從此不離不棄,一輩子甜蜜地依偎在一起—哇,真是好不浪漫啊!若是不然,馬上壁壘分明、劃清界限,硬是將絕對的、純粹的、神秘的愛情,丟入永遠也攪不清對錯的流沙裡。由此,我們把能否「一輩子在一起」幻化成為愛情的緊箍咒,羅織出種種由愛生恨、由情轉怨的迷亂戲碼。為了替滿懷怨恨的痛苦情緒,找到被世俗合理化的宣洩出口,我們把追尋個人幸福的責任,轉嫁給對象和時機的對錯來承擔,彷彿一切問題皆與自己毫不相干。然而,愛情的終極意義,絕非在於找到那個能令你完全的人,而是遇見一個能分享你完全的人。

  非常感謝,我也曾遭逢過生命裡的芬西絲卡,才體驗出寫這篇文章的初衷。愛情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抵達學習的終點,你會體驗到的,經常是那些一開始就明瞭的道理:愛是永恆的,即使只有四天的相知相惜,也不會隨著四季替換而淡逝;愛超越一切,甚至能超越時空的阻隔,把兩顆心緊緊地繫在一起。


  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是一場饗宴;
  對的時間,遇見錯的人,是一種學習;
  錯的時間,遇見錯的人,是一段歷練;
  錯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是一次昇華。

  每個愛情故事都有相似之處,我們都經歷過相同的痛苦與歡樂,的確,可能發生的最糟之事,就是讓幸福從身邊溜走而不自覺。但在伏爾泰的詩作《凡夫俗子》裡有句名言:「我在之處,即是天堂」。那些真正全心全意去愛,時時刻刻隨順愛的人;那些仰望愛而非仰望人,靈魂因愛綻放出光熱的人,才可能突破自我的藩籬與成見,更能夠忘我地勇敢跟隨。愛是生命樂章裡自然發生的巧妙音符,時而抑鬱悠揚、時而繽紛華麗演奏著,唯有他們能隨著婆娑起舞、快意人生。

  若說緣分這東西只是想像,恐是言過其實,但我仍得說:當你全心在愛的時候,那時機便是最好的機會;當你深深地愛著一個人,那個人便是最好的對象。真愛是一種完全的放下、全然的順服,別妄想能教愛是對或錯,更別奢望能教愛該怎麼做、叫愛該何時來。無論是饗宴、是學習、是歷練、是昇華,真正要緊的,不是你愛的人是誰,而是—你是誰,是誰在愛!


五木桑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