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8-劉天賜:寧靜、肅靜、冷靜

劉天賜:寧靜、肅靜、冷靜
22:01 8/6/2016


日前文章曾提到繁華的都市,必然吵鬧!的確,孟子曰:「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蹠之徒也。欲知舜與蹠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閒也。」,滿身銅臭的人,必然說話大大聲,因為他們心中,沒有其他價值,只有利!爭利,奪利便要凶,需要『聲大夾惡』了。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熙熙攘攘,熙熙和樂樣子,攘攘紛亂樣子,非常熱鬧擁擠。』為了利益!
這樣熱鬧必然嘈喧巴閉了。故此,無論孟夫子,司馬遷早便指出,唯利是圖的處境例必嘈吵,不可以寧靜的。引而申之,爭名,爭權、爭啖氣的處境,也是鬧得不可開交之。(看很多地方的立法會,議會皆鬧!胡鬧,爭權也)。

中外古今雅士,皆好寧靜,不只寧靜環境可使人心境平和,而是在靜的境界中,人的本善之性,容易顯示出來。處於萭籟俱寂或者靜如平湖的心境中,所思的,都從良善出發,現今講法:全按良知的正能量發動。靜能生善,不受其他雜項負能量影響及控制。
職是之故,我唸幼稚園、小學之時有,『和平寂靜』的訓練和教導。午後,有一小節,若十五分鐘,要小孩子靜下來,休息心靈和身體。那年紀小朋友好動必不能停,便教以控制一已的情緒,伏下小休,不準交談,不得活動。這不是失去自由,而是教導如何使用自由。
訓練靜下來重要之至,當今失傳了。出家人,宗教家,每天必有靜修時間,多數在就寢前一至兩小時靜坐,什麼也不想,在寂靜空間中,接近所信仰的神靈。衪在靜中出現,培育信徒。儒家也有『吾日三省吾身』。怎反省?首先須靜!煩囂中,便心亂,雜念叢生,不知從何處反省?不知是非,不知對錯。道家亦愛清靜自然。自然便是極其清靜的,只有天籟之音,總之,任何宗教、哲學都沒有雜亂響聲的。
現在的生活,基本上活在工商業的破壞中。環保思想,不止在於資源上的保護及愛惜,亦在關注光線,聲浪的刺激。人類及一切生物,包括植物在嘈吵環境下,都不能好好成長,必定患病。都市病與吵鬧環境有關。

無論如何『民主自由』社會,都必定保留莊嚴的地方及場合。這是尊重的表現。如在法庭(古代公堂衙門)必須肅靜。(大官出逐便有嗚鑼開道肅靜迴避之禮。)又如劇院(由影院、音樂廳等),宗教場所,必要肅靜,使地方氣氛莊嚴肅穆,有神聖及威權之意味。
最後,一說『冷靜』。任何動物都有衝動,本能反應也。唯有人類可以冷靜。因人有高度知性。我們可以運用理智壓抑感性。在群體生活之中,當為了眾人利益,並不宜任性。這種壓抑能力須明理,同時須加修煉而來的。所謂修養也。
修養須用勁,也須有冷靜的環境和心態。抑制一時衝動也。能靜,能思始能動,否則只是輕舉妄動,盲動而已。


劉天賜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