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30-王岸然:網媒支援「直接行動」

王岸然:網媒支援「直接行動」
2014年12月30日

《信報》評論︰若論網上媒體做得全面和具規模,過去兩年多自然以「主場新聞」為首,它甚而帶起多家較小網媒的出現及進一步成長;正是由於有影響力,佔中之前受壓而突然結束。今天各佔領運動剛告一段落,蔡東豪高調再搞「立場新聞」,卻引來惡評如潮。網上是自由世界,沒有入門限制,但曾經侮辱網民智慧、忽視網上倫理、傷害網民感情的蔡東豪想再得到原來的支持,是不可能的。


熱面孔貼冷屁股

網媒與主流傳媒不同之處是不收費(主流媒體兼營網媒者例外),是否有大量網民支持,成為網媒能否有影響力、進而生存的重要因素。網民增長雖快,但依賴網媒作為主要資訊者始終不是大眾,這個較大的小眾群是否支持某一網媒,大家有一種道義和感情的關係在內。蔡東豪以企業家的精神、市場學的技巧包裝去發展「主場新聞」,一度成功,但突然有疾而終,便深深傷害與網民支持者的道義和感情關係。在商業世界裏,店大可以欺客,小店則靠自己友支持,到今天為止,網民感受到的只是CEO的傲慢、自信與虛偽,以這樣的企業精神搞「立場新聞」,蔡東豪的熱面孔會貼上冷屁股,是可預期的。
以蔡東豪的關係網,他的新媒體肯定還是走支持泛民的路線,這與過去三個月來網媒對主流泛民強烈批評、大力批判、強力鞭撻肯定格格不入。新的網上媒體大力支持「雨傘革命」下的佔領運動,網媒本身的興起亦構成「雨傘革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曾經把自己包裝為「佔中死士」的蔡東豪完全沒有角色,道義上怎說得過去?有一說法是,多個平台特別是持開放態度的平台對民主社運總是好事。這個說法既危險又誤導。在一個有限的市場之內,一家企業的興起,代表現存企業的危機。「立場新聞」以非牟利形式企業出現,是其最危險的地方,因為無可避免地直接分薄現有捐款者、特別是中產階級對現存各個正義網媒的支持。

網民的質疑,是中資關係同樣不差的蔡東豪是受到中共的支持鼓勵再出山搞網媒,其目的就是分薄現有網媒的影響力。這說法當然欠缺證據,這全不重要,重要的是,客觀上有這個作用。不要忘記,蔡先生是有名氣的政治化妝師,這類人擅於把看不到的一套與看得到的一套區分處理,過程不顧道德問題,只問成敗。佔領運動告一段落,各方專家包括中共負責港澳問題的,自然要檢討研究方方面面的情況,以防出現更大的革命浪潮。新網媒在今天佔領運動過程中發揮的作用,肯定令專政者寢食難安。主流媒體動員力雖大,但網媒的無孔不入及即時性,直接支援了整件事件,所謂網媒記者分分鐘就是運動的參與者之一。
就以不受泛民控制的「鳩嗚」示威而論,泛民傳媒派出的記者雖多,但看即時新聞反而不及網媒貼近事態。網媒不需專業記者,亦毋須顧及編輯的立場,圖片和錄像本身已十分真確,能站到示威最前線的往往是示威者自己,而網媒百分百站在示威者的立場看示威,更是示威者的最大精神支柱;網媒更關心無名小人物的故事,這與主流總是把鏡頭對着明星人物不同。

網上的評論用詞更粗鄙也更辛辣,亦更能反映熱心於事件的情緒。很明顯,傳統的評論員人數有限,風格亦受傳統寫作框框所限,大多數沒有走到運動前線觀察,在運動的過程中完全起不到指點事件的作用。


直接看網上文章

代之遠為有影響力的是博客的文章。網媒由於發表的空間無限,無稿費、平台開放,大量有份參與佔領的人在這些平台現身說法,發表文章,看看這類文章的點擊率,就知遠比主流的評論員受到歡迎,自然亦更能影響事態的發展。人們想了解學界的想法如何,直接看黃之鋒的網上文章,便遠勝經過剪裁的報道。就是應否撤離佔領區這一議題而論,網上討論一直是強烈反對的,這是事件大為拖延的主要原因,因為網上受歡迎的評論者,往往也就是事件的參與者,他們的意見看點擊率和反應就知道是否受到重視,主導佔領運動的「雙學」領導人也是新人類,其取向當然受網媒和網評的影響。

其實,要再廣義地看網媒。一些運動積極者的面書就是網媒的一部分,有名氣者如陳雲教授的面書支持者以數萬計,他的一言一語對激進支持者有指導作用。又例如學民思潮及黃之鋒一類人物的面書,其影響力也是非同小可,所有有關的重要消息皆在這類個人的網媒中找到,由於是直接不經記者轉述,對想參與社運的普通人而言,是最重要的資訊。

若只看主流泛民傳媒,佔中三子、泛民、「雙學」對「雨傘革命」很有貢獻,而且正面,但網上卻是完全另一回事。年輕人選擇相信新媒體、自己的面書、手機組群多於傳媒,「直接行動」者更加如是,他們的資訊分析並不全面,但正由於此,他們更勇於打破常規,創造歷史。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