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3-陳微薇:活生生的古蹟

陳微薇:活生生的古蹟
20180503


承上周探討香港生態古蹟豐厚,唯政策落後,各個部門各家自掃門前雪,協調不足,令多少富有歷史意義的古蹟和生態寶藏被白白浪費。根據香港大學動物法專家韋凱雯教授於2013年發表的報告,英國面積雖比香港大二百倍,但香港的雀鳥、蝴蝶、哺乳動物、淡水魚、兩棲類動物及爬蟲類動物的種類卻比英國多。中國土地面積是香港的九千倍,但香港擁有全中國三分一的雀鳥品種。

香港擁有如此優厚的生態環境,結合古蹟,明明就是一流城市,可惜現行法例卻沒有保障這些真正資產。如能慎重保留,歷史文化得以延續,香港人的故事可以發揚光大。環顧香港,當然有成功結合社區、古蹟生態的例子,如︰灣仔藍屋、將開幕的荷李活道大館,但例子卻寥寥可數,原因不是沒有古蹟可保,而是政策停滯,白白讓地產商清拆得一乾二淨,再發展成天價高樓。

最失敗的莫過於尖沙咀前水警總部建築羣,本是全港四大古老政府建築物,03年長實以3.5億元投得後,完全被蹂躪得體無完膚。前水警總部原坐落在廣東道、梳士巴利道與九龍公園徑交界的小山丘上,有完整古石牆,樹木茂密成長,更有馬行的古斜道。這些歷史印記都被發展商無情摧毀,鏟去大半山丘及樹木,建成了現時的1881 Heritage,名店林立,變成自由行景點。古蹟「被殺」,又何來「活化」?

上百年歷史的西半山甘棠第,政府斥資5000多萬元向教會業主購入,再花巨資將之改建成孫中山紀念館。由康文署負責管理,卻完全欠缺融入社區的思維,完全得不到迴響之餘,更是入不敷支,一年單營運費用便花逾900萬元。

古蹟需要融入社區,像荔枝角道雷生春,周邊都屬於人口老化的舊區。當區居民都有看中醫的習慣,雷生春由浸會大學將其改建為中醫藥保健中心,為街坊提供中醫服務,切合社區需要之餘,學生又能實習所學。如此才是有生命力的保育,不單要官方介入,更要與民共議,修改法例之餘,政府部門亦不能故步自封。

講古蹟保育,除了上周提過的置富山谷及牛奶公司舊址,在觀塘及荃灣一帶的多層工業大廈,見證了香港幾十年的工業發展,是重要里程碑。香港當年以玩具、電子等製造業生產在世界站穩住腳,成了亞洲四小龍;基層的公屋、小販商舖亦是香港人生活的一面鏡,穿梭於繁榮的金融經濟地區及多姿多采的娛樂地點之間,成就了國際聞名的港式生活。

近年世界的保育潮流已轉向工業文明,日本的軍艦島、船廠等明治年代的工業遺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美國紐約的High Line、台北的華山文創產業園區、北京的798藝術區,成功保留歷史價值之餘,更成了新焦點,帶動經濟及旅遊業。

十年前保衞天星、皇后運動,一個名為本土行動的民間自發組織,從闖入天星碼頭阻止清拆開始,到之後進駐皇后碼頭留守至被清場,持續了九個月,徹底改變了香港保育歷史建築的軌迹。最近的閣麟街古老民房遺蹟、北角前皇都戲院、置富山谷等,民間保育行動從不間斷。身為香港人,愛的當然是港地,更愛的是港情,這些古蹟都承載着多少日常、歡笑和記憶。延續這些活生生的故事,才可使香港的內涵更豐潤。


陳微薇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