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1-劉細良:【讀書好】《盧麒之死》:香港人心靈史

劉細良:【讀書好】《盧麒之死》:香港人心靈史
20180511

《盧麒之死》的主角盧麒、盧景石、蘇守忠、呂鳳愛。這本書今天讀來特別沉重。

【讀書好】
這幾天一直看着所謂旺角暴動的法庭控辯雙方陳詞,早上到銅鑼灣樂文書店逛逛,準備買港大歷史系教授馮客人民三部曲第一部《解放的悲劇》中文版,臨走時終於拿起黃碧雲作品《盧麒之死》。月前我從傳媒中知道她這本新作面世,但一直不敢看,因為從前作《烈佬傳》中,估計到這本作品將真實到令人發抖。

我知道盧麒這名字是來自父親,他口中「嗰個蘇守忠、盧麒,天星加斗零就搞到暴動,搞搞震。」天星騷亂、盧麒之死,對上一代而言,是他們不敢碰觸政治的恐懼源頭。即使到了九十年代,我在政治團體工作,他們仍然擔心。


騷亂與暴動

一九六六年四月五日,青年盧麒穿着一件紅色風衣,到中環天星碼頭支持蘇守忠的抗議行動,蘇被捕後盧帶頭遊行到港督府抗議,當晚他成為了群眾領袖,之後引發了四月六、七日晚九龍彌敦道一帶的騷動,警方發射催淚彈、木子彈、開手槍及輕機槍驅散群眾,一名示威者鄭仁昌中槍死亡,三人受傷,一千四百六十五人被捕。盧被控以煽動暴動及煽動破壞公安兩罪,後法院裁定煽動暴動罪不成立,而煽動破壞公安罪名成立,判守行為三年。五月盧涉嫌偷竊單車,被判入獄四個月,至八月獲釋。一九六七年三月二十三日,盧麒屍體被發現在佐敦谷牛頭角徙置區細小單位,現場情況是他吊頸死亡,但他死時姿勢是雙腳着地,膝蓋微屈呈下跪狀。其後死因庭召開三天聆訊,陪審團裁定他死於自殺。

究竟是自殺?還是被自殺。群眾運動激情退卻之後,隨之而來的失望、恐懼、出賣、疑惑、孤獨、逃避,令他終結自己生命?還是……!我只知道上一代人認為盧麒之死並不簡單,但對此諱莫如深。
書中的盧麒,是一個穿紅色夾克戴黑框眼鏡的十九歲青年,穿短褲白襪黑鞋,全書自己創作的文字不多,多是三數短句,自問自答,更多文字是來自法庭文件、訪問、新聞報道及政府報告書拼合而成。我們通過這些文字,回溯了一九六六年的香港氛圍,中學生人浮於事,念完書出來做些低薪工作,不停轉工,無法融入社會,看不到未來,漫無目的地生活,又想走出這鬱悶的城市,看看外面世界。如果「廢青」早已存在,六六年的盧麒也是其中之一。


真實與虛構

黃碧雲小說不單重塑六六年九龍騷亂,其實也在探索一種虛構真實的敍事方式,她以大量的研究作基礎,將真實的故事用虛構小說來呈現。我念歷史愛看美國史學大師史景遷的作品,他的敍事方式與黃碧雲小說有異曲同工之妙,史景遷以歷史檔案為基礎,用小說方式帶領讀者重回歷史時代。他成名作叫《婦人王氏之死》,作者閱讀《郯城縣志》時發現這則史料,並配合黃六鴻在此擔任知縣時的著作《福惠全書》與蒲松齡的《聊齋誌異》,將案件與當時郯城縣的情況結合,重構一件發生於三百年前的兇案,再現清代山東農民的心靈史。

《盧麒之死》比《婦人王氏之死》難讀,因為作者刻意隱去了自己的角色,抹去了小說的故事性,令讀者更抽離,冷靜地、不帶情感地旁觀一九六六年這班「廢青」的心靈。本書最後一章,同樣用新聞報道內容拼湊出五十年後另一場旺角騷亂。

究竟在這五十年之間,我們從歷史中學習了甚麼?

撰文:劉細良
編輯:謝慧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