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7-大學怪談:大學的確是求分數的

大學怪談:大學的確是求分數的
2018年5月27日


【明報專訊】又到應屆考生等待公開試成績及大學取錄的季節。每一年,媒體有一種近乎公式化的故事:報道幾位五星星狀元,鏡頭捕捉考得不好的失落學生,追蹤徬徨學生家長找另類升學途徑(通常是沒有政府資助的自資課程),加些家庭背景有點特殊的考生故事,再補上廉價的正能量鼓勵。一切太像一場運動比賽,體育精神至上,成功與榮譽,失敗與屈辱,都是鏡頭下的一刻,與整個香港的教育制度、教育資源分配以至階級結構沒有關係,更不會有人要被問責及追究。

人人說香港社會處處撕裂,難得有此穩定的故事,牢固的共識,與其他香港公共議題截然不同,例如樓價。香港雖然是「市場大晒」的社會,但若干年前開始,每逢新盤開售,樓價創新高,都扯到地產霸權、高地價政策、土地不足還是土地分配不公的爭議。有官員要被問責,有地產商要被詛咒,逼得近年要花大錢來為政府政策護航,支持開發郊野公園及填海,權貴官府與民間一直在拉扯。


香港最穩定的建制部分:升學

至於考試升學,雖是每一位家長學生心繫之事,不缺激情與淚花,卻少有矛盾衝突。香港官員應該心存感恩,每年近八成DSE考生及其家庭,幾乎得不到政府任何專上教育資助,還要花大錢到社區學院或外地升學,卻沒有人上街抗議政府。他們心底裏可能暗罵半句特首及一眾高官,有錢有公帑送子女到海外升學,但下半句只自嘆不如,既沒有贏在起跑線,也沒有「父幹」支持自己,更沒有「父幹」幫子女向上流。

由中學至大專的升學路徑是社會流動及再生產的重要部分,也是香港最穩定的建制部分。大家似乎對公開考試的分數奉若神明,或抱着寧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讓它決定了人生的重要階段。


為招生跑數 學生成績大過天

幾年前,教育局曾宣傳說求學不是求分數,近年好像不敢再大聲講了。我可以告訴大家,大學每個課程每個系的確是在求分數的。大學一層一層壓下來,要求招進更多公開試成績好的學生,每年招生後都要跟往年比一下,跟鄰近的學系比併一下。精英大學及學系的新生愈來愈多「星星」,非精英大學沒有這命水,但也要跑數,在聯招收生(JUPAS)中重視DSE成績多於學生的志願。

部分大學上級曾為了提升DSE成績,要求學系以成績為優先排序標準,例如,第六志願的高分學生要排在第一志願的中等分數學生之上。這其實是荒誕兼無用的,只體現大學高層焦慮的心情,因為很多報考學生連自己第五以下的志願是什麼也忘記了,即使該課程取錄他,也很可能不會接受,寧願重考或讀社區學院。於是,又有高層催迫學系多招收非聯招(Non-JUPAS)學生,減少聯招新生數目,因為前者沒有DSE成績可以計算,少一些聯招生進來,間接令招進來的DSE學生平均成績上升。當然,非聯招生的社區學院CGPA也不能低,也有量化指標比較與管理,反正盤數要弄得好看一點。

我不是全盤反對入大學要有基本能力,也不完全反對用公開試來評估能力,甚至在僧多粥少下,公開試成績也可以是選拔標準之一。但是,我對無止境無意義的競爭與跑數感到煩厭,跑到喪失了意義。


人具多元價值 分數無法處理

我在現教的大學及學系教了超過十五年,也負責招生多年,前五年進來的學生公開試成績差強人意,是勉強能進大學的一群,但學生卻棱角分明、創意十足,讀中學時已有不少形形色色的愛好,也許因此考試考得不怎麼樣;我們系強調活動教學、學生參與及自由發揮,因此大部分老師與這類學生相處得特別愉快,他們不少人畢業後也有出色特異的成就。近五、六年的學生則有點不同,公開試成績的確好了不少(雖然大學高層還嫌我們的數跑得不夠好),但反斗學生卻少了許多,像羅冠聰這類學生其實是極少數的(這也讓外界誤解了我們的學生),不少學生的中學生涯除了公開考試便幾近空白。我經常想,DSE成績的四級還是五級,有星還是沒星,究竟意義在哪?

分數存在的意義,是數字化管理,令學生、中學、大學、學系時刻專注在遊戲規則內的競爭,忘記人的差異、複雜性、多元價值與意義,這些都是簡單的分數無法處理的東西。世界不少地方都採取多元入學,包括美國及台灣,公開試成績只是其中一個考慮因素,而且通常不是決定性的;理由很簡單,即使人有高低之分,也有不同類型及面向的能力。


數字化管理收生最省事

我遇過一位學生,他讀中學時已是兩棲爬蟲類專家,自學成材,經常一個人夜間躲進叢林觀察動物,家裏更繁殖飼養不少動物,可是,他的公開試成績無法令任何一間大學取錄他入讀相關學科。那些破格取錄的例子,如多年前的陳易希,或一些精英運動員,只是零星例子,僅有為大學宣傳一下的功能。話分兩頭,多元入學在現有香港大學體制裏要執行不容易,大部分學系暑假都是施展「空城計」,教員都忙着做研究、寫文章及開會,誰去負責沉重而複雜的收生工作?數字化管理不是最省事嗎?

香港的大學入學以單一考試分數為重中之重,正反映着我們整個文化的守舊與淺薄,跟香港的大學或其他領域的「國際化」追求一樣,同樣是以單一量化標準、排名為本,東施效顰,卻對國際間究竟在討論探討什麼,實質無半點認識與反思。


文//葉蔭聰

編輯// 谷理揚、林曉慧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