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16-綠色生活:見白臘最後一面

綠色生活:見白臘最後一面
2014年02月16日
郊野公園系列(四)


【明報專訊】上回介紹了大浪灣,今回走的路線由萬宜東壩到白臘村(亦為白腊),途中一睹氣勢磅礴的六角形岩柱,終點白臘村擁有漂亮的海灣,村前被填平的濕地,翠綠一片,牛群寫意地吃草,白鷺偶然低飛,眼前的田園風光,寧靜而和諧。

「只是平靜的風景背後,一直潛藏着暗湧。」


《情牽大浪灣》作者Daniel說。

白臘村是郊野公園「不包括的土地」之一,在地理、生態、地質上都與郊野公園相連。

這片土地數年前已有挖土機進行工程, 城規會去年建議,將這裏規劃作可大量建屋的「鄉村式發展」地帶。

「鄉村式發展」事前不需要先進行環境評估,嚴格的排污監管亦不適用,對附近一帶環境或會造成影響。

白臘的命運稍後被揭曉,趁這裏未大興土木之前,還有機會,到此一遊。

這條路線部分路段崎嶇,具危險性,難度屬五星中的四星,僅適合有遠足經驗人士前往。

六角形岩柱非香港獨有,位於北愛爾蘭的「巨人堤道」六角玄武岩柱群,是世界遺產級的自然奇觀,但香港的六角形岩石,有別於世界上多為基性的玄武岩,是酸性的火山灰凝灰岩,更為罕有。

看六角柱岩石,最輕鬆是走「萬宜地質步道」,在一九七○年代萬宜水塘興建時,開鑿了多個岩石剖面,市民沿途可欣賞六角形岩柱摺曲、斷層、岩脈入侵等大自然奇觀。但若嫌道路太輕鬆,Daniel建議登上東壩以南的花山,一直走到白臘,沿途飽覽岩石奇觀,也看到其他有趣的自然景物。


今期導遊Daniel

在愛爾蘭取得電腦碩士後回港發展,現職資訊科技工作,假日走到郊外攀山涉水,定期撰文介紹香港郊野。鍾愛西貢東郊野公園景色,早前以細膩筆觸撰寫《情牽大浪灣》一書記錄大浪灣的人、事、物。

1. 花山海岸

海蝕奇觀 風琴壁

起點於東壩錨形石紀念碑旁邊,沿石級往山上走,經一段崎嶇山路登花山。

只有二百一十二米的花山,滿山盡是六角形岩柱,海陸兩路均可見其磅礴氣勢,東面臨海部分受風化侵蝕,岩屑崩瀉,岩石外露面積龐大。不用登頂,在山坳處往「花山嘴」岬角方向走,左邊有海蝕奇觀「破邊洲」,這有趣小島像被破開兩邊,因岬角被海浪侵蝕而成,小島山頂有一片翠綠叢林,垂直的岩柱節理,高度達五十米,如一座龐大的管風琴,因而有「風琴壁」之名。 右邊則是「滾石灘」和「花山海岸」的壯麗風景。

2. 滾石灘

萬岩柱壁 崖邊震撼

從花山嘴內灣「撿豬灣」的小路走到石灘,可看到成千上萬顆如拳頭大的卵石,遠足界稱此為滾石灘,灘畔有一巨石淄碇石(又稱豬屎石),被海浪長期冲刷,表面光滑。Daniel說:「來到石灘,看石還是其次,更吸引的是可仰觀旁邊如城牆般垂直豎立的岩柱群,站於其下,有柱石壓頂之感。回到花山嘴路口,向南山路走,攀上花山斷崖頂,居高臨下,下方海岸驚濤拍岸。接着沿崖邊遊走,身旁腳下的『花山海岸』壯麗景色,有如萬柱插天,觀感震撼。」但要提醒大家,岩石風化易鬆脫崩裂,不可太靠近崖邊走。從小路走入山谷,經過一道溪流後,轉入白臘仔灣東面的叢林,覓路向下,往白臘仔「七重石灘」,灘上卵石被海浪衝擊而堆疊成多層。從「七重石灘」往白臘村,需翻過石灘盡頭的岬角,眼前會出現一片吊鐘花的粉紅花海。農曆新年前後正是吊鐘花開花之時,花雖美,遊人眼看手勿動,吊鐘花受香港法例第九十六章林務規例保護,禁止採摘和發售。

3. 白臘村

濕地遭填平 隨時被發展

翻過岬角,有左右兩路,左的可通往白臘海灘,右的穿過樹林可達白臘村。白臘村是擁有三百年歷史的客家村莊,Daniel表示:「村旁的草地,原為淡水濕地和樹林,二○○九年有人在郊野公園內非法開闢車路,挖土機入村進行工程,樹木被砍伐,沼澤也遭填平,上年九月,城市規劃委員會更批准在白臘村劃出更多可作『鄉村式發展』的土地,面積足夠興建超過七十間村屋。」


郊野學堂﹕「不包括的土地」 發展的灰色地帶

首批郊野公園於一九七七年成立,在短短兩年間,郊野公園大幅增加,能在短時間建立,也是因為當時一些實用的設施早已存在。Daniel解釋:「當年只需把解決城市食用水問題的集水區與保護集水區水土的植林區圈出成為郊野公園,便可成事,代價低而爭議少。由於不涉及土地收回,可免卻與村民洽商及收地補償,因此毗連郊野公園範圍的山村、以至生態價值豐富的『風水林』等,均刻意被圈出界線之外。」

某些偏遠村落及農地位於郊野公園範圍之內卻沒有納入郊野公園,未有保護,是為「不包括的土地」。 這些「不包括的土地」 ,在地理、生態、地質上都與郊野公園相連,造就香港郊野公園世界級的美景及康樂價值。任何發展均直接威脅郊野公園。

Daniel補充:「全港現有五十一幅『不包括的土地』未受保護,其中十四幅已遭收購並面對發展壓力。因為大浪西灣事件引起公眾的強烈關注,特別是海下村被揭發已被日本財團收購作興建五十座的豪華別墅群、毗鄰著名的『海下灣海岸公園』及郊野公園將受嚴重影響後,城規會在二○一○年宣布為海下、白臘及鎖羅盤等三幅高危的『不包括的土地』劃定發展審批地區圖,限制區內發展。」


鄉村式發展

「發展審批地區圖的法律效力為三年,即去年九月屆滿,因此規劃署陸續按序訂定『分區計劃大綱圖』,以取代『發展審批地區圖』。問題是,城規會去年底公布海下、白臘及鎖羅盤三幅不包括土地的『分區計劃大綱草圖』之時,大大增加了『鄉村式發展』地帶比例,『鄉村式發展』地帶,俗稱的『丁屋區』,即新界原居民的認可鄉村中,可供興建低密度住宅(包括,但並非只限於丁屋)的地帶。發展前並不需要先進行環境評估,嚴格的排污監管亦不適用,亦有權要求政府開闢道路。 即使暫未能建屋,地主也可傾倒建築廢料,影響生態。從查冊所知,白臘和海下分區計劃大綱的的現有草圖內丁屋區的私人土地,絕大部分已落入私人公司手上,變相鼓勵地產商違法『套丁』,變相向丁屋開發商輸送利益。」 這份分區計劃大綱草圖,剛於日前(十四日)截止收取市民意見,海下、白臘及鎖羅盤的「不包括的土地」命運如何,稍後便揭曉。

Daniel認為,把這些地方納入郊野公園範圍是更好方法,「郊野公園法令對環境有更嚴謹監管,但真正有住屋需要的原居民,仍可申請建丁屋,只是需要注意避免種種破壞環境的方式;當然,這也大大減低了借丁屋之名、實作大規模地產發展的機會。」


特色介紹﹕六角柱有幾架勢?

六角柱的形成,源於一億四千萬年前年火山爆發,火山灰及碎塊連同岩漿噴出地面後,快速凝固成淺灰色之流紋質凝灰岩。因凝固過於快速,使得岩石急速收縮,物理學上,最有效的冷卻方法是從六邊向內收縮,岩石因而形成六角柱狀。糧船灣組岩層不僅分佈範圍廣泛,岩柱從頂部延至海底,高度更達四百米,與本港最高建築物國際金融中心(四百二十米)的高度相若。

(明報製圖)攝)


文 李佩雯

圖 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編輯 蔡曉彤



fb﹕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