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5-健吾:天要下雨,你要打傘

健吾:天要下雨,你要打傘
22:45 25/6/2018


梅雨天,網絡很多人都在說,香港人不會打傘,總是在有瓦遮頭的地方都打傘。在熙來攘往的街頭,就算你生得多矮,總有一個比你更矮的「矮茄」,會拿着濕轆轆的雨傘對着你。你的袋子、你的衣服,定會濕透。

在下雨天看人,不難發現,一些太太就是這樣子打傘的。她們很會做香港人,總之先保護自己,反正濕的只要是你,不是她,那問題就不存在了。


鏡頭一轉,某天朋友在元朗某茶餐廳食飯,阿伯甲跟阿伯乙在吃早餐,在元朗吃一個早餐都要40多元了。阿伯甲看着新聞,說:「回歸後好呀,取消了租務管制,取消了遺產稅,我元朗那層樓,收租都6萬元一個月,又搞定了那堆反中亂港的……」阿伯乙未等阿伯甲說完,搶白說:「但是現在的小孩都很可憐吧?」阿伯甲說:「你理得他們。想想一會兒飲茶去哪兒好了。最重要有錢齊齊搵,最好就開多兩行關愛座給我們……」之後,兩人就哈哈哈哈作結。

在香港,我們不難發現,只要一切打住「生存」的旗號,好像一切都非常合理。錢要賺的,你賺到就是成功;議席要有的,選完之後就是神仙,幾多人說你做得不好,關鍵時刻去旅遊、關鍵時刻不投票、關鍵時刻做逃兵不選主席,也不重要的。幾多人對你有意見,你都可以當他們只是電影《西遊記》那個唱「Only You」的羅家英唐三藏。只要他們下次苦着口面跟你說,你不選我進去就給「保皇黨獨大」、「23條要來了」,大家就會乖乖地像喪屍一樣給你票。直白點說,我在網絡平台「Patreon」說一點食評,大家去吃完,都會給我即時的反應,好的不好的,都會說出來。對着政客呢?大家很有趣。明明那個人尸位素餐,沒做好什麼,聽到人家對政客有什麼批評意見,只要是批評他們「投過票」、「轉過面書(facebook)頭像框」支持過的政客,不少人就會「玻璃心」滿地,覺得人家好像侮辱他的智慧一樣。


先看自己立場 再看自己利益

打傘也好,投票也好,你不難發現,香港人的其中一個重要的核心價值,是先看自己的「立場」,再看自己的「利益」,然後再下決定、作行動。下了決定、作了行動,就要想辦法肯定自己的行動是對的、是比別人好的、是對自己有利的。至於會不會對別人構成什麼影響?對不起,不關我事。尤其是,活在香港,人來人往,這麼多人,我可以關心幾多人?

說到底,大家關心的課題倒是很簡單的。在網絡,提及性行為的(在落地玻璃面前做愛)、提及買樓的(25歲年輕人月入6萬元以「父幹」給三成首期買樓「上車」),都是大家想知道的、大家有反應的。至少在面書,這些文章觸及率很高、反應很大,也有很多留言。關於「一地兩檢」是否違憲、關鍵一席在關鍵時刻去了哪兒、政黨有否收煙草商利益去推動「規管電子煙草」政策、港鐵沙中線是否豆腐渣工程,大家的反應都不及一個我不認識的男藝人是不是被一個我不太知道的女藝人有否派他「綠帽」重要。

這就是我3年前在雨傘一周年的時候說的「冷漠」感。大家將所有可以改變世界、改變社會的希望燃燒淨盡,把能量轉移到社運界及政治界一眾學運明星,然後他們要麼被DQ(取消資格),要麼被自稱社運同路人一個一個合縱連橫地吞沒。如果你覺得,年輕人因為小事自殺,很沒出色,有沒有人會問一問,在沒有出路的香港,不吃喝玩樂(即東九龍的陳澤滔先生撰長文批評過我推動「#飲飲食食最開心」這網絡風潮),難道真的花時間關心你這群立會老人如何不濟?那對我有什麼好處?

無力感,不是由一兩個所謂KOL(key opinion leader)吹出來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在市場上的「政工作者」,絕大多數時候都改變不了世界,就責怪不小心改變了世界的所謂KOL,企圖隱沒自己的無能。你說,留在香港看香港人,多麼的有趣。


健吾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