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4-CUP:被誤解的修昔底德

CUP:被誤解的修昔底德
2017年7月24日
BY 恭應湘


古希臘史家修昔底德。

杜林普上台後,美國忽然興起一股「修昔底德熱潮」:參議院聽證會就修昔底德

(Thucydides)考問綽號「瘋狗」的國防部長馬蒂斯(James Mattis);白宮邀請大學教授討論「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首席戰略官班農(Steve Bannon)據報著迷於斯巴達的軍事力量;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批評美國一如雅典城邦獨舉國家利益,結果到處樹敵;國際關係學者乘機普及學術理論;等等。不過史丹福胡佛研究所研究員 Kori Schake 回顧「伯羅奔尼撒戰史」(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的啟示,表示白宮可能錯愛修昔底德了。

修昔底德是公元前 5 世紀雅典城邦史家,治學嚴謹,被譽為「科學歷史」第一人,著作「伯羅奔尼撒戰史」至今仍是學界經典,所謂「修昔底德陷阱」--守成國恐懼崛起國挑戰地位,無可避免導致戰爭--亦已成為普及政治術語。然而,美國國防外交專家 Kori Schake 指出,修昔底德身為精英主義者,尊崇建制的溫和理性,極力批評民粹政治,甚至認定民粹政客要為且戰且休二十多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負上責任。


「伯羅奔尼撒戰史」書封

修昔底德往往被視為現實主義的表表者,「強者行其所能為,弱智忍其所必受」(The strong do what they will, the weak suffer what they must.)一類名言向來深受政治強人歡迎,其實修昔底德純粹引述或交代他人觀點,本人並不認可,更甚者,「伯羅奔尼撒戰史」正正警告民粹強人會帶來政治災難。Kori Schake 追述伯羅奔尼撒戰爭三大決定性時刻--斯巴達向雅典宣戰、雅典消滅米洛斯(Melos)、雅典入侵西西里(Sicily)--以此佐證:

1. 斯巴達向雅典宣戰:其時古希臘有兩大集團,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Delian League)和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聯盟」(Peloponnesian League)。Kori Schake 特別提及勿受刻板印象影響,雅典雖是民主搖籃,同時侵略性極強,而且經常受民粹政客左右;相反,斯巴達是寡頭專制,亦是法治國家,即使是國王和民選執政官(Ephor)亦受法律約束,人民服膺法治而非領袖。相較之下,修昔底德褒揚斯巴達政制而貶抑雅典模式,更指斥後者為「暴政」(tyranny)。

崛起中的雅典不可一世,主動現身伯羅奔尼撒聯盟會議,挑釁斯巴達的盟友:「弱肉強食,自古應然。」並以此反駁弱小城邦尋求斯巴達協助。對比於雅典的好戰,斯巴達國王阿基達馬斯(Archidamus)則呼籲審慎自制並考慮風險,然而不敵執政官斯提尼拉伊達(Sthenelaidas)的影響力,結果斯巴達受民粹恐懼心理擺佈之下,為「捍衛榮譽」而向雅典宣戰。換言之,假如是政治精英(國王)而非民粹政客(民選執政官)主政,斯巴達不會與雅典開戰。


伯羅奔尼撒戰爭初年,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發表著名「葬禮演說」。
2. 雅典消滅米洛斯:修昔底德褒揚希臘政治家伯利克里(Pericles)為「雅典第一市民」,同時指出,伯利克里大力引入民主之時,亦將雅典捲入伯羅奔尼撒戰爭,帝國隨其歿後(公元前 429 年)急速衰落。其後,雅典帝國恃強凌弱,要求盟友繳付獻金,小國米洛斯拒交保護費,雅典於是下令全殲男性島民,奴役婦孺。與雅典為盟,遠比與之為敵可怕,道理雅典最清楚亦最憂慮,憂慮其他強國如斯巴達有朝一日以其之道還施彼身。雅典自此陷入恐懼與暴力的惡性循環,民粹政治不但無力制衡國家毀人自毀,反而激化衝突。

3. 雅典入侵西西里:民主制下,雅典議會充斥民粹政治,缺乏老練管治精英。伯利克里死後,一眾民粹政客鼓動入侵西西里,一舉終結曠日持久的伯羅奔尼撒戰爭。一位反戰新進政客提出開戰必須動用巨大軍力,企圖藉此勸阻戰事,結果一班民粹政客紛紛和議,出動艦隊規模之龐大,稍有閃失即關乎帝國存亡。民粹政客毫無理性之舉,亦奠定了雅典敗戰、斯巴達得勝的結局。

三個決定性時刻之中,民粹政治都展現出破壞性力量,修昔底德對民粹領袖的評價如何,自可得見。杜林普團隊乘民憤之助直入白宮,施政所表現的專制與無序管理傾向,已對美國在全球政治的地位構成威脅。修昔底德的警語似乎正逐步成真--但絕不是白宮所想像的修昔底德。


恭應湘
CUP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