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6-沈智新:劣質民選政府vs.優秀獨裁者,該支持誰?為何這些國家選擇重返威權?

沈智新:劣質民選政府vs.優秀獨裁者,該支持誰?為何這些國家選擇重返威權?
2020-01-16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8650&utm_campaign=copylink_-website_share-icon&utm_medium=website_share&utm_source=copylink

2020總統大選剛落幕,台灣總統以「民主機制」選出,然而在世界上的許多地方,卻發生著「民主退潮」的現象。民主到底能不能當飯吃?如果目標是「賺大錢」的話,作為人民,應該要選擇民主還是威權好呢?

根據《富比世》富豪排行榜,郭台銘在 2019 年又蟬聯了台灣首富,由於媽祖勸進,雖然他認為「民主不能當飯吃」,但還是毅然決然地投入了「民主機制」,嘗試角逐中華民國總統;與此同時,許多人對於民主,和郭台銘確有相似的看法;世界上的許多地方,也確實正發生著「民主退潮」的現象。

政治學者史蒂文.李維茲基(Steven Levitsky)和丹尼爾.齊布拉特(Daniel Ziblatt)在《民主國家如何死亡》一書中便指出,近來這一波民主退潮的特色,在於帶領委內瑞拉、土耳其或匈牙利這些國家重返威權的,大多是民選政府。

由於政黨惡鬥,民粹政客操弄民主機制,讓民主制度自己走向了滅亡──其中很大一個原因來自於原本世界上的所謂「先進國家」大部分是民主國家,因而許多人一開始支持民主,是認為民主等同於發展,也就是為了「想要有飯吃」而支持民主。

但有時候民主機制選出來的領導人並不優秀,民選總統未必不貪污,而且即使政府很優秀,也未必能克服時運不濟;加上中國近年來看似快速的經濟發展,一旦民主讓人失望了,就有人開始認為:「民主不能當飯吃」,管它民主還是威權?只要能賺錢的就是好制度!「政治要為經濟服務」等等。

說了這麼多,你或許想問:所以,民主到底能不能當飯吃?如果目標是「賺大錢」的話,作為人民,應該要選擇民主還是威權好呢?


民主未必能產生「最好的結果」,但是⋯⋯

討論民主的好處時,我們不能忘記其實民主制度與普遍選舉權,本來就是為了保護財產安全而來的。我們都知道,在一個國家,政府是單一獨立且合法的「暴力壟斷者」,也就是說,國家掌握了警察與軍隊,民眾一般來說很難有能力與之對抗。

威權國家的領導者比較能自在地使用這些國家機器,而民主國家則用各種其他機制,來限制可能侵害個人權利的作為。於是一般來說,民主國家的人民財產權較有保障,比較不會彈指灰飛煙滅,也因為民主國家對於財產權的保障,民主國家的發展也就比較持續而穩定。

有些人會認為,民選政府也不一定會做出正確決定,而且吵吵鬧鬧超級沒效率,不如讓優秀的人做決定,國家就會發展得很好,大家就都能活得開開心心的。確實在明君帶領之下,獨裁國家的進步速度可以是一日千里,但政治學者 Jack Knight 和 James Johnson,在 The Priority of Democracy: 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Pragmatism(直譯為:《民主的第一優先:實用主義的政治結果》)一書中指出,民主的主要目的,或許不在於「尋求社會共識」或是「找到最好的政策」,而是在於如果國人對於議題有不同意見時,民主制度最能夠調解爭議。

在一個健全的民主國家,即使不滿執政黨或社會對於某些議題看法分歧,我們能用各種民主機制來處理,我們也都相信民主機制是處理這些爭議的場域,因此雖然民主機制不一定能產生最好的結果,但通常不會遭遇到最差的狀況。

另外,民主也是比較重視分配正義的制度──這當然未必是因為民主國家的領導人特別苦民所苦,政治學者布魯斯.梅斯吉塔(Bruce Bueno de Mesquita)與艾雷斯德.史密斯(Alastair Smith)在《獨裁者手冊:解析統治權力法則的真相》一書中指出:這是因為民主國家的執政者為了要追求連任或維繫政黨的執政權,必須要追求廣大選民認同;而獨裁者只需要確保自己的盟友繼續支持自己、不要政變就好。如果有位仁慈的獨裁者犧牲自己的盟友來澤被百姓,大抵很快就會被推翻了。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你說民主有好處,拿得出「證明」嗎?

民主的好處雖然容易想像,也容易在理論上演繹,但卻不容易用實證研究證明。不過由於近年來社會科學的進展,最近在經濟學與政治學界,各有一篇相關的實證文章,發表在各自最頂尖的期刊。

Daron Acemoglu、Suresh Naidu、Pascual Restrepo 和 James A. Robinsony 在 Democracy Does Cause Growth(直譯為「民主確實帶來成長」,2019 年發表於《政治經濟學雜誌》,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一文中,用了各種統計方法,分析從 1960 年到 2010 年、184 個國家的資料,證明民主會帶來長期發展,「在 25 年期間,一個民主化的國家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會比同一個國家但沒有民主化(一個假想情況),高出 20%」。

Michael Dorsch 與 Paul Maarek 在 Democratization and the Conditional Dynamics of Income Distribution(直譯為「民主化和所得分配的條件變動」,2019 年發表於《美國政治科學評論》,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一文中則指出:民主對於所得分配有顯著影響,民主化後的國家,人民所得通常會變得比較均等,而其原因主要是來自民主社會下,人們在市場機制裡有平等的機會自由競爭。


民主,相對有機會吃到「大碗的、想吃的飯」

換言之,從社會科學的理論與實證成果中,我們可以知道在民主制度下,我們比較有機會會有比較大碗的飯吃,分配到的飯可能也比較平均。如果想吃的跟執政者給的不一樣,我們也比較能表達、爭取,而如果執政者貪污腐敗,我們也比較能用和平的方式取代他。但民主再好,也不一定大家都會買單,所以我們還是必須要審慎面對「民主退潮」的問題。


【延伸閱讀】

讓國際媒體不敢置信的台灣式民主──太陽花「合理」佔據立法院後,為何立委不能在國會丟椅子、砸水球?
「辣台妹」、「讀稿機」與「倫敦政經學院」的距離
那年夏天,我在上海交大與中國年輕人談「民主」
「假新聞」才不是最近的新聞!事實是:你活在一個更容易揪出「訊息造假」的時代
逆轉的選情、震撼的公投,都怪「同溫層」不努力、「假新聞」太用力?──事實可能剛好相反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