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4-張鐵志:吹向世界的獨裁之風,與逐漸黯淡的民主光芒

張鐵志:吹向世界的獨裁之風,與逐漸黯淡的民主光芒
2020-03-04


過去十年全球民主環境的惡化,使得威權勢力不斷的增長。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政治只剩一個最古老的理由,一個自歷史開端就決定政治之所以存在的理由,亦即以自由對抗暴政。——漢娜.鄂蘭,《論暴政》

2019年秋天,歐洲慶祝柏林圍牆倒塌30週年。

30年前的當時,人人在粉碎的磚瓦上歡欣鼓舞,西方洋溢在冷戰勝利的狂喜中,法蘭西斯.福山說,沒有其他意識形態可以與自由民主競爭,歷史會終結於西方的自由民主體制。

諷刺的是,就在東歐共產主義獨裁體制30年前死亡之後,今日在匈牙利和波蘭等中東歐國家,民選政權竟然大幅度往威權逆轉,打壓反對勢力、鎮壓新聞自由,實行排外政策。匈牙利首相維克多.奧班公開宣稱要建立一個「非自由主義的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在這個民主體制下,領袖是民選的,但他要挑戰多元、開放、包容、甚至權力制衡等自由主義的原則。

悲傷的是,奧班不是唯一個案,而是整個民主逆轉時代的故事之一。


全球政治自由已經延續衰退14年

這本《獨裁者的進化》一書原出版於2012年,但出書後這8年來,時代卻越來越壞,可以說是冷戰結束後,「獨裁者的進化」最厲害的年代。作者威廉道布森在本書新序中就提到,我們很難不認為上一個十年是一個專制勢力進展的年代。政治學家羅納德.英格爾哈特也在《外交政策》季刊說,「當前世界正在經歷30年代法西斯主義崛起以來最嚴峻的民主挫敗。」

從70年代的第三波民主化,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高潮,民主國家在全世界地圖上大幅進展,到了20世紀末,民主國家可以說是地球上多數。21世紀初發生幾場所謂顏色革命:賽爾維亞、喬治亞、烏克蘭,民眾力量讓獨裁者下台;2010年前後的茉莉花革命更讓原本民主浪潮荒漠的中東地區,加入了民主革命的行列。但那是最後的高潮,也是令人沮喪的幻象:一來,革命過後,中東大部分國家並沒有真正走向民主(只有突尼西亞的民主倖存);再者,與此同時的全球趨勢是「民主衰退」現象,亦即越來越多新興民主國家的領袖,成為新的(準)獨裁者,最著名的當然是俄國普丁和土耳其的艾爾多安。

道布森說,這本書剛出版的2012年,美國自由之家調查結果是全球的政治自由已經是連續6年衰退,但8年後的現在,是連續14年的衰退。研究全球民主化、也很熟悉台灣的知名政治學者戴雅門去年出版新書《妖風:全球民主危機與反擊之道》,進一步指出「這股逆勢妖風不只源於腐化的民主國家所排出的廢氣,也來自全球專制主義的兩大風眼:俄國與中國。」


受到懷疑的民主價值

更進一步,當前的民主衰退和危機和以往很不同。「今日的獨裁者知道,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裡,較為殘暴的威嚇方式,最好改以較柔性的方式取代。」作者道布森說。

如今的民主倒退,大多數不是像以前轟炸總統府(如1973年的智利)、坦克上街、前總統被放逐或監禁那樣的戲劇性政變,反而是可能在看似民主外衣如全民普選和權力分立的機構下,擴大個人權力、打壓人權和削弱各種制衡,這些手段甚至可能是被立法機構或法院接受為「合法」的。也因為沒有明顯跨越界線的單一時刻,社會不太能立即警覺。因此,「一個悲劇的弔詭是,民主的刺客會使用民主的制度去殺害民主,並且是慢慢的、細微地,甚至是合法地」[1],另兩位知名政治學者說。戴雅門也用類似的比喻,今日的民主之死,「通常不是一刀斃命,而是死於凌遲。」

在這個現象背後,是過去十年全球民主環境的惡化,整個時代對民主越來越黯淡,也導致威權勢力的增長。

首先,老牌民主國家民眾對於傳統政治的冷漠和失去信任,全球化下的社會不平等、外來移民和多元文化的出現,導致排外民粹主義的政治崛起。除了一般經常討論的──年長世代、居住於非大都會的選民對於民粹主義者的支持,令人擔心的是,年輕世代的反體制心態讓他們對於民主體制的價值也開始懷疑。

哈佛政治學者亞夏.芒克和劍橋大學的羅貝托.史帝芬.福阿在近年一系列文章指出 [2],有43%的年長世代美國人同意「如果政府不能夠好好執政,軍事力量可能接管政府是不正當的」這命題,但是千禧世代卻只有19%同意這是不正當的。在歐洲也有這樣的世代區別:53%的年長世代認為這是不可以的,但年輕人中卻只有36%認為這不正當。另外,有三分之二的年長美國人認為生活在一個民主體制中是必要的,但卻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年輕人不這麼認為。


科技與全球化,讓獨裁之手可以無遠弗屆

2016年當選的川普總統種種輕忽制度制衡、踐踏獨立機構、蔑視媒體監督、歧視移民、有濫權嫌疑的做法,更讓美國知識界擔心,因此這幾年出現許多「民主之死」、西方自由主義大撤退的新書或媒體專題。這影響的不只是美國的政治體制,也對國際有深遠影響。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國際效應扮演了重要的正面作用。然而,在21世紀初,從美國攻打伊拉克,到2008年金融風暴,再到川普當選與執政,美國作為一個自由民主的「象徵」[3]早已褪色,更遑論在外交政策上扮演推進民主的作用──看看美國在香港反送中抗爭時有多沉默!

相對於美國地位的衰落,如戴雅門所說,俄國和中國則在世界上影響力與日俱增,甚至可以說是當前世界民主逆轉的關鍵因素之一。尤其是中國,一方面是由於其經濟發展效能,讓「中國模式」得以輸出;另方面是中國非常積極地對外擴張影響力,不論是外交結盟與政治滲透、經濟投資與借貸[4]、5G網路等科技輸出、以及意識形態的輸出與操弄(從國有媒體到孔子學院到投資好萊塢)──這是後帝國歷史上少見的獨裁勢力有如此大規模國際影響。當然,俄國對中東歐的影響,對美國的假資訊戰,也是另一種巨大的國際影響。

更放大來說,在90年代初期,「自由之家」所分類的「不自由」國家佔全球收入的12%。但在2018年,他們佔了33%,等同於30年代初期法西斯主義崛起的時代,更大大超過冷戰時蘇聯國力的巔峰時期。而在這些獨裁政權內部,他們比起10年前更強化專制統治。《獨裁者的進化》出版時正好是習近平上台的2012年,而眾所周知,習比前幾位國家主席更集中個人權力、對社會的控制與打壓更嚴厲,連小熊維尼都哭了。而過去10年的科技進展,包括監控系統與AI的發展,更讓他們「進化」為一種空前的科技獨裁體制。小說《一九八四》早已不是想像的反烏托邦,而是恐怖的現實。

更令人擔憂的是,AI的發展可能是比較有利於獨裁體制的。在民主體制下,資訊的處理是分散或去中央化的,所以決策者和選民對於政策後果、市場運作和官員表現都可以有更多的資訊和回饋。相對的,獨裁體制的特色是將資訊與權力大量集中,但很難有能力有效地處理這些資訊,因此往往會做出無效的決策。這是為何諾貝爾經濟學家阿馬蒂亞.沈恩說民主體制下不會有饑荒。但在AI時代,可能將會改變這個對比,因為AI發展可讓巨量的資訊被集中而快速地處理,而機器學習的邏輯是更多資料會讓其變得更快速、更強大,但因為獨裁體制更不在乎個人隱私和個人權利,因此能收集更多個人資料,更能發產出強大的AI,因而讓獨裁體制的監控可能有更強大的「進化力」。[5]

但我們只能如此悲觀地看著民主的火光在世界地圖上逐漸黯淡嗎?


台灣經驗為何珍貴?

《獨裁者的進化》書寫的不只統治權力的擴展,也是抗爭者的勇氣和「進化」的能力。2019年的下半年,我們一起見證了香港人的「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如何震撼了全球,我們為他們承受的恐怖暴力流淚,也為他們無畏和決心而流淚。抗爭當然尚未停止,歷史還正在書寫中。

面對當前這樣的全球局勢,台灣的角色格外重要,因為我們是一個有活力的、有強大公民社會的新興民主,我們也是全球面對中國威權勢力擴張的前線(而且最有抵抗經驗),所以我們應該要持續深化民主和人權,並用這些價值和全球民主國家與人士建立聯盟,也更讓他們知道台灣可以在當下全球的民主之戰中扮演獨一無二的角色。

這是台灣之於世界的意義。

為文此時,台灣和世界正處於武漢肺炎的焦慮中。世界都看到中國政府如何因掩蓋資訊、噤聲真相,讓疫情嚴重,影響全球,而中國國內許多人則見證到這個政府的無能和偽善。加上中美貿易戰和去年低經濟成長率,這一連串的危機對這個政權會有什麼影響?此刻的我們或許無從得知,一如我們在近未來之前經常是無知的。但過去歷史告訴我們:當代民主或許經常不是一刀斃命,但獨裁政權卻會常常突然暴斃。


[1] 參考《民主國家如何死亡》,史帝文.李維茲基(Steven Levitsky)和丹尼爾.齊布拉特(Daniel Ziblatt)著。

[2] 如Roberto Stefan Foa and Yascha Mounk, 2016, “The Democratic Disconnect”, Journal of Democracy, Vol.27, No.3, July 2016. Yascha Mounk and Roberto Stefan Foa, 2018, “The End of Democratic Century”, Foreign Affairs, May/June 2018.

[3] 這當然只是象徵,在歷史上他們以人權之名幹過許多壞事。

[4] 著名中國專家沈大偉在2015年的《外交政策》文章中估計,中國對外投資的資金共有1兆4千1百億美金,美國從來不曾有過這種全球想像或投資。

[5] 參考《二十一世紀的二十一堂課》,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著。

好書推薦:

書名:獨裁者的進化:收編、分化、假民主(新版)
作者:威廉.J.道布森(William J. Dobson)
譯者:謝惟敏、非爾
出版: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20/03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