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17-詹宏志:讀書防老(之二)

詹宏志:讀書防老(之二)
20080717
雪爪追蹤


把讀書行為「神聖化」(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不但不符合事實,也無益於讀書風氣的推廣;把讀書活動「功利化」(讀書可以得到「有用的」知識),則有時候不能免於未見立即功效的失望,更無法激起對「不知何所用」的讀書活動的熱情。那我們究竟要靠什麼,來產生對讀書活動的嚮往?
讓我們就對讀書活動先來做一番「田野調查」吧,看看偉大的讀書家是從哪裡得來那些永無休止的「激情動能」?胡適在他的《四十自述》就曾講到他積極追尋一本書的「第一次經驗」,有一次,胡適無意在家中舊房拾獲半本沒有封面的舊書,不讀猶可,一讀不可收拾,發現實在太好看了,但他不知道這究竟是一本什麼書,也不知剩下的半本書該到哪裡去找,夜裡睡不著覺。他拿了書去問堂兄,堂兄告訴他那是《水滸傳》,他才知道天下有這麼好看的小說,也開啟他走進讀書樂趣的大門。

我看到胡適的故事如此,錢穆的故事如此,其他讀書家的故事也莫不如此。他們都是有過一個讀書的「美好經驗」,才啟發他們尋找「下一本好看的書」的積極動機。而這些啟蒙的「好看的書」,也很少是「聖人之書」;很少小孩一開始就被《論語》或《柏拉圖對話錄》感動的(我看中外讀書家惟一的例外可能是約翰.穆勒,他童年得樂的書竟然是吉朋的《羅馬帝國衰亡史》),倒是不少小孩在「誨淫誨盜」的閒書《紅樓夢》或《水滸傳》裡找到了樂趣(或者現代西方人的例子,這本書可能會是《魯賓遜漂流記》)。

這豈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在某一種因緣際會,一個小孩(也有一些例子這個主人翁是個晚萌的大人)竟然讀到了一本「好看的書」,且先不管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但那個「好看」的經驗讓小孩的心靈戰慄、汗流浹背,他從來不知道讀到一本好看的書是這樣的「通體舒暢」。這個前所未有的經驗像一萬隻螞蟻嚙咬他的胸臆,那本書的印象也在他腦海中盤旋不去,他渴望「再歷」那樣的經驗,他想再找到一本書能帶給他相同或相似的體驗。他也許能很快又找到一本書,也許他要找很久,但他的動機是強烈的。
如果他夠幸運,很快的他又得到某本書的美好經驗,他幾乎已經能夠確定,只要他繼續尋找書本,他就有可能不斷得到那種經驗。而在尋找書的過程,有些書他一開始不能輕易得到樂趣,他必須變化一種閱讀的基礎(或閱讀的態度),才能重新與它溝通。這些大部分是孤獨完成的經驗,如果他有幸得到一個朋友或者師長給他建議或啟發,那就是人生難得的際遇了。

讀書像是游泳,你可能要學習一點「技能」,才能真正得到戲水弄波之樂。你當然也可以穿好泳衣,靠在池邊,泡水消暑,但你只能看那些識得水性的游泳者在水中自由自在;讀書有時候也一樣,它也要你學會划水與換氣,你必須先識得幾個字,又有若干閱讀經驗,知道書有多種不同面貌,有的書分析事理,有的書敘述故事,你要用不一樣的態度對待它們。
真正的讀書樂趣,並不是因為讀書活動的神聖性,也不來自拿學歷考證照之類的功利性,那純粹是心智的「快感經驗」,你一旦得著它,你就上了癮似地,每天要問:「還有嗎?還有?」
這樣,我們就明白了《天方夜譚》(或稱《一千零一夜》)書中的「說故事皇后」的寓意,那位每晚說一個未完的故事、使得國王無法動手殺她的皇后,其實指的是人類無止盡求知慾的化身。故事沒有說完,你就必須不斷追尋下去,而這也是不可能完結的故事。

會讀書的人是得到福氣的,因為這一個「讀書能懂」的能力是不會消失的,甚至有時候還會隨著年齡而「進步」。
我們從前說「養兒防老」,你把心力投注在子女身上,你為他們付出一切,並且渴望這些子女未來能夠「感恩圖報」,也能為你付出孝心,你老年的退休生活有了保障。這種循環架構,使得養育子女看起來像是個「投資行為」。但這怎麼會是好的投資選擇?

在沒有「社會安全」的社會體系裡,也許孝順的子女是一種不得以、不可靠的「保障」。但在現代社會裡,兒女的前途不可預料,他們有他們得要面對的世界與挑戰,恐怕自身難保,再要照顧上一代,有時是力不從心了。現代的「理財觀念」也主張我們要早做「退休準備」,通過即時的積蓄、理財、退休金制度等來「防老」,如果財務規劃不足,整體社會也提供「老人年金」或其他社會救助,而不依靠不可靠的子女。
但「防老」那裡只是物質面的事?每個人似乎也該想想老年生活的排遣。當我們自然老去,有很多與青春相關的嗜好、娛樂其實也跟著遠去了。遠行、冒險、登山、航海,似乎不一定能夠做得到。事實上,我很早就有覺悟,我的年紀是已經不適合再做「有一天要登喜瑪拉雅山」的夢想了。

「蒔花種草,含飴弄孫」好像是很多人描繪的退休生活,但這個描述可能有點一廂情願;彎腰掘土除草,通常要看你鈣化老去的脊椎腰板答不答應;不淪為老奴的弄孫之樂,通常也得確保有孫,而且子孫都還在同一個城市才行,「全球化」的社會有時候是不給你方便的。
打麻將防老?聽起來不壞,似有助於免於痴呆,但要確保有穩定的夥伴,不至於有缺一之憾。當然,在這個「線上麻將」的時代,肉身不在也還有化身(avatar),應該是不愁無牌可打的。
但一個人就能完成的娛樂,豈不是更可嚮往?這就是讀書之樂了。

當你年事已高,你已經不可能為某種「功利」目標而讀書,你的功利事業已經完結,剩下的只是優雅地「打發時間」。你無需為考試而讀書,沒有人要考你;你更無需為前途而讀書,你已經不要「前途」了。讀書是否變化氣質、是否陶冶性情,現在對你也緩不濟急,你不需要變成另外一個時日無多的人了。現在,一切的讀書只是愉悅,純粹的愉悅,不摻雜任何雜質的愉悅。
如果年輕時花一點時間力氣得到讀書的技能,嘗過讀書的滋味,我們就會為老去的自己找到絕佳的「防老」之計。如果你有力氣彎腰蒔花、挺胸登山,那當然好,如果不能,坐在安樂椅上讀書,總可以是不費力氣的消遣。
但智力衰退,讀了就忘怎麼辦?這對不再需要考試的你也是好消息,你不需要再買新書了,每一本書讀過就忘,就都是「新書」了。(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