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9-盧峯:無底線抗爭是「打着本土反本土」

盧峯:無底線抗爭是「打着本土反本土」
20:02 29/2/2016


一份沒有甚麼大動作,沒有甚麼新鮮派糖措施(甚至減了甜)的預算案居然贏得不少掌聲,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先生實在超額完成任務。這樣的好反應也許不得不多謝梁振英那份爛透了及不斷「一帶一路」的施政報告,沒有這「腐肉」在前,財爺今年的預算案要突圍將會困難得多。
當然,曾俊華先生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的最重要訊息不是經濟、財政政策,而是政治訊息。他是為劇變的政治情勢把脈,還想為低沉的社會氣氛打打氣。此所以他很不客氣的批評旺角騷亂的暴力場面,認為少數人喪失了理智:又正面回應本土思潮,強調本土情懷或愛香港這回事不是自封的,也不該由某些人、某個派別壟斷。而所謂愛香港首要的是不傷害這個城市,不破壞這城市的核心價值如自由、理性、非暴力。財爺這番對本土的論述對某些標榜本土政治路線的政團或人士來說大概很礙耳,聽不進去,甚至認為他是在「打着本土反本土」。在這些人眼中本土除了盡量沖走、切斷跟內地的聯繫,除了愛把跟自己想法不同的人標籤為甚麼「膠」比喻外,還有無底線的衝擊抗爭,還有對理性非暴力或以理服人的否定。

倘失理性與內地無異
究竟所謂本土有甚麼內容,所謂捍衞本土捍衞的是甚麼,不同人的想法不同,不同年代的香港也不一樣,但最重要的一條還是本土該是香港獨有的特色及生活方式,是香港跟內地其他城市不一樣的地方。在《中英聯合聲明》談判的時候,北京官員及不少人認為,香港跟內地最大的不同就是「馬照跑、舞照跳」,他們說香港九七後不會有不變都愛搬出「馬照跑,舞照跳」的比喻。這樣的說法當然庸俗淺薄,大大低估了香港豐厚的社會、文化實力,低估了我們強韌的民間力量,低估了我們對文明、自由、理性的執着。
往下來的二十多年,我們這個城市的人用實際行動一次又一次展現對文明、自由的堅持,不管是百萬人的大遊行,不管是幾十萬人的燭光集會,不管是五十萬人在抗議都秩序井然,沿途絲毫無損。即使碰上不同意見的人或團體,大家都保持理性克制;即使情緒激昂憤怒,大家都不會破壞公物或肆意傷害他人包括警員、記者及途人。
可當類似的遊行、集會或街頭抗爭在內地大城市出現,行動很快就會變成暴力衝突,出現打砸搶燒的情況。幾年前的反日大遊行在多個內地城市爆發,抗議很快就變成騷亂,既肆意破壞日資企業或只是出售日本貨品的公司,甚至開日本車的內地居民也被滋擾威嚇。若果失去了對文明理性非暴力的堅持,香港立時變得跟內地一般城市毫無分別。這樣是捍衞本土還是傷害本土我城不是很清楚嗎?

鼓吹暴力非愛港表現
其實不單是內地城市,西方不少大城市的遊行示威集會同樣不時出現混亂及暴力衝突,破壞商店及公共設施,焚燒雜物以至汽車的事件一再發生。此所以國際傳媒、國際社會對香港公眾集會的和平有序都另眼相看,特別尊重及稱許,認為是香港獨一無二的特色。現在卻有人打着本土的旗幟要破壞這最本土的特色,破壞香港最獨特的本質,這種鼓吹暴力抗爭、無底線抗爭的人才是真真正正的「打着本土反本土」,是在傷害而不是愛護香港。
北京當權者常把本土情懷說成是分離主義甚至是搞港獨,但這只是一種政治陰謀,掩飾它對一國兩制的背叛。事實上本土意識並不是分離主義,香港本來就跟內地城市不一樣,整個一國兩制的設計就是要保持香港的獨特性,就是要確保香港不會變成另一個中國城市,確保我們不一樣的語言、文化、生活方式等。而本土最重要的是保留我們的核心價值及靈魂,包括對自由、個人尊嚴、理性的尊重、對以暴力解決問題的否定,還有勇於面向世界及吸收新事物新文化元素而不是緬懷舊時代。要是以捍衞本土為名失掉對理性、文明、個人尊嚴尊重,不願再面向外來的轉變及走向世界,只把眼光局限在本地市場,那香港不但只會變成另一個中國城市,更是一個失去靈魂的城市。


盧峯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