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4-劉細良:【讀書好】黨如何指揮槍:讀《中國邊境的戰爭真相》

劉細良:【讀書好】黨如何指揮槍:讀《中國邊境的戰爭真相》
20161104


石井明《中國邊境的戰爭真相》台灣中文版

【讀書好×果籽】

駐港解放軍部隊進行實彈演習,展示實力,耀武揚威,港區人大兼立會議員田北辰出席觀看,指軍方演習是沒有威嚇港獨的意味!其實解放軍一直是宣傳強國崛起及民族主義的工具,香港電視台便不斷播放軍方宣傳新聞,最近宣傳重點是珠海航空展亮相的殲廿戰機。解放軍一方面作為守土衞國的鋼鐵長城,另一方面卻是共產黨的政治工具,他們不是國家的軍隊,而是黨手上的槍,因此無可避免執行政治任務。


非死不可?

一九四九年中共建政以後,中國與所有鄰國幾乎都發生過戰爭。一九五零年韓戰、一九六二年中印戰爭、一九六九年蘇聯珍寶島爆發衝突、一九七四年越南爆發西沙海戰、一九七九年越南進行懲罰戰爭。在中國的國境線上,戰火一直未斷,按官方數字的保守估計共犧牲了十九萬七千多名中國人!這些人命是保衞疆土,阻止敵人入侵的衞國軍魂?還是黨的政治工具呢?日本學者石井明走訪中國邊境的戰場,分析這些戰爭的來龍去脈,作者問:「這些人是非死不可嗎?」

全書一開始是寫四九年的金門古寧頭戰爭一役,這場戰事的重要性是國民黨軍隊成功堅守下來,從此形成了兩岸對峙局面。葉飛指揮的第三野戰軍負責攻打金門,登陸部隊被全殲,這場國軍罕有的內戰勝仗,反應十分奇特,沒有高度表揚指揮官湯恩伯。根據日本學者研究,原來協助湯恩伯制訂從廈門撤退,在金門迎頭痛擊戰略的,竟然是日本陸軍華北方面司令官根本博。另一個問題是為何解放軍會因為一場敗仗,放棄統一大業呢?這不太符合共產黨民族主義宣傳。五零年六月韓戰爆發,五一年中共中央軍委會決議不攻打台灣,八月下旬把原本備戰登陸攻打台灣的第一梯隊三野第九兵團調到東北,最後全部送到朝鮮半島。共產黨為了北韓兄弟竟然放棄民族解放大業,官方統計犧牲十八萬人命,何解?當時韓戰被宣傳為「崇高的無產階級國際主義」戰爭,無論是參戰抑或是停戰,中國人民志願軍都是蘇聯史太林的棋子,是場美蘇冷戰爭奪地盤而產生的戰爭,說到最後就是政治,不是甚麼愛國主義。


政治掛帥

六二年中印戰爭,同樣是政治決定,大躍進三年饑荒迫使老毛退居二線,到六二年經濟開始有起色,毛計劃借助一場對外戰爭恢復權力,共軍這場勝仗,對確立毛權威有巨大貢獻,他開始推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這是六六年文革的前身。六九年中蘇珍寶島衝突,更凸顯毛活用對外戰爭作政治工具,石井明指出:「樹立敵人以團結人民,將這股能量導引至能夠達成對內政治目標的方向。」六九年毛準備召開九大,定出以「反蘇」來收拾文革殘局,珍寶島衝突後全國出現大規模反對蘇修集會,從珍寶島回來的戰爭英雄跑進入北京九大會場,作者相信這些都是事前擬定的劇本,在反蘇聲浪中演出一場團結大會或勝利大會。

至於七九年越南戰爭,背後的政治權謀色彩更濃,七七年鄧小平復出,任副總理及總參謀長,七八年十一屆二中全會,決定把對越南作戰指揮權交予鄧小平,而非中央軍委主席華國鋒,這場戰爭鞏固鄧在軍方的地位,文革期間上位的軍頭靠邊站。越南戰爭打了十年,大家早已忘記為何而戰,只記得唱紅了一首《血染的風采》,這是歌頌軍人愛國主義的宣傳歌曲,最後流落香港島,竟然又成為紀念六四晚會的歌曲,相當荒謬!
我們要認識甚麼叫黨指揮槍,共產黨發動戰爭,動輒犧牲人命保住自己紅色江山,背後的個人政治考量,《中國邊境的戰爭真相》是合適的入門讀本。


宣傳中韓兄弟情的海報

2011年七一前夕駐港解放軍在金融中心中環演習,是擺政治姿態。


撰文:劉細良
編輯:劉曉丹
美術:楊永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