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5-飲食男女--書寫山林,記歷史

書寫山林,記歷史
20161125
飲食男女


行山前上網搜尋路線,通常第一個出現的網站是「綠洲 Oasistrek」,一個實用的行山路線網。
不過這個 2004年開辦、功能十足的網站卻非常低調,背後究竟何方人物。
今日終於一睹廬山真面目,這個獨力耕耘十二年的網站搞手,自稱古舊凡人一個,愛好書寫山林,為興趣更為保育一片綠野。


大東山曾是羅榮輝非常喜歡去的地方,但近年遊人過盛,他便轉到大帽山賞芒草,一樣美不勝收。

這個頁面,相信對山友來說絕不陌生,原來背後只靠羅榮輝一人獨力經營。

起步前總會先熱身,十多年行山經驗卻沒叫他輕視山林,總是做足準備。

大帽山除了有奇石陣,原來從前還有茶園!

相約網主羅榮輝訪問,沒有甚麼好得過行山,我們從荃灣川龍出發,經響石墳場,登上大帽山:「上大帽山有許多路徑,這段較隱密少人。」一句便知是資深山友,寧走小路也不一窩蜂走熱鬧的大路,也許這樣,才能好好感受、觀察和記錄山林變化。

「 2004年一次行船灣淡水湖,發現原始山路,不知何時變了一條突兀的石頭路,當時驚訝變化之大,想把它記錄下來。」那時未流行 Instagram、 facebook,無一張照片呃 like這說法,羅榮輝用較原始的方法──設計網站,再用文字記錄行程感受,照片輔助。差不多每個周末都行山,積少成多,一篇篇有齊路線、難度、景物、交通的文章,不經不覺匯成「綠洲」。

喜歡書寫,因本身也愛好閱讀山林書籍:「會找二戰前,英國人寫關於香港郊野的風物誌來看,也會看關於郊野的書籍,如劉克襄的《四分之三的香港》。」他認為文字能反映當下所思所想,也記錄一個地方的變遷,山林的吸引力正在於環境與歷史。

 《咫尺山林──香港郊野的思緒漫遊》記錄了羅榮輝的行山旅程,有歷史與環境故事,也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

記錄了羅榮輝的行山旅程,有歷史與環境故事,也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

連去旅行也登山,相片中是日本的槍岳。


每次行山相機地圖隨身,近日才轉用智能手機的羅榮輝,習慣了事前看地圖,當預習路線,不致依賴科技。
正如這日帶我們上大帽山,大部分人只知這是海拔 957米香港最高的山峰,羅榮輝卻在百年前書籍《新安縣志》中發現,大帽山上除了有奇異磐石外,從前原來有種茶!除了翻查歷史,閱讀地圖都是羅榮輝的習慣,這樣有助他探索小路了解山的全貌:「每段小徑都有迥然不同的風景值得探索,除了事前做準備看地圖,途中如遇陌生小徑想探索,有地圖在手較安全。像大帽山有超過八條路線,可從東南西北方上山。」今日這段,登上大帽山瞭望台前,更見滿野芒草,陽光下,不輸大東山,甚至多一分寧靜。

忽然想起,近年行山熱潮當道,人人急於登頂拍照打卡,肯花心思發掘歷史、探索不同路線的人卻少。甚麼大東山影芒草、菠蘿山看大峽谷……慕名行山一窩蜂,連對山野的破壞也一窩蜂出現。羅榮輝亦有同感,最近便把多年行山感受寫成著作《咫尺山林──香港郊野的思緒漫遊》,目的跟他做網站一樣,記錄以外,希望帶出另一議題──保育自然。


人與自然取平衡

走入山林的人愈來愈多,愛護環境的意識是否追得上?熱潮帶來保育契機還是破壞,是羅榮輝關注的事。

在山上留低垃圾,難以分解影響外觀,更可能惹來動物覓食,長遠影響生態。
「過往網站資訊為主,最多在『後感』滲入一點保育意識。這次著書,特意在這部分着墨,希望大家多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關注本地郊野保育議題。」

行山十數載,羅榮輝說,大眾對山林的基本態度,有時也叫他意外,例如垃圾污染、噪音滋擾、人為破壞……如果吸引大眾走入山林是第一步,那麼是時候延伸至下一步,宣揚優質的登山文化。其中有幾點,他特別想跟讀者分享。
羅榮輝最擔心山徑石屎化問題,影響一些非村民常走的路徑,沒有理由修葺成石屎路。


不留痕果皮也帶走

人為破壞裏,最令羅榮輝摸不着頭的,是隨處扔垃圾:「行山最怕見山上有膠樽、膠袋、廁紙,以為從小受教育,這是基本禮儀,但原來不然。山上少見垃圾桶,遊人貪方便,便扔入叢林。」他認為最好的做法是,把垃圾帶落山才扔棄,不為山野添加壓力。確然,即使山上有垃圾桶,由於位置偏遠,一般數天至一星期,才有清潔人員徒步上山整理,為山為人設想,還是帶到市區才扔棄,或者,不製造垃圾──自備水樽、預先準備食物盒、毛巾代替紙巾,說穿了不就是幼稚園學的德育課嗎?

至於較具爭議的果皮,許多山友以為天然之物,可降解等於可隨處扔,絕對是誤解。果皮腐化速度會受環境影響,不易分解,以香港氣候溫度來算,埋在泥土下起碼半年才分解。而腐化過程,亦會滋生細菌,同時影響生態原貌。


喜歡拍照不代表肆意破壞,有時候用眼睛去欣賞更為難忘。
別為私慾拍照變破壞
垃圾是有形的破壞,還有一些日積月累的影響,未必刻下察覺,情況卻同樣嚴峻:「例如站在巨石上,拍張照片滿足了自己,其實傷害自然。」像黃竹角嘴四億年前形成的古老巖石鬼手巖,去年便出現崩損,相信是風化加上遊人長年借力攀爬拍照所致。

羅榮輝說受害的不只石頭,還有花草:「大枕蓋的吊鐘花、大東山的芒草,許多人為了近距離拍照,在叢林開闢新徑,甚至摘下來當裝飾拍照,帶走做手信。」遇到這種情況,他會即時出言相勸、阻止,但正如書中所言,好些人都是「不知法而犯法;知法而不守法;犯了法又誤以為是合法」,叫他大感意外。既然破壞源自一己私慾,也許只要我們多從大自然、山林的角度思考,便不會犯下這種低級錯誤。

 羅榮輝不時到外地登山,例如馬來西亞神山。發現其他地方登山文化豐富,值得香港學習。

發現其他地方登山文化豐富,值得香港學習。
大帽山上一片原始石林。


關注山徑石屎化
以身作則之外,羅榮輝還特別關心郊野發展議題,其中山徑石屎化叫他最擔憂:「大範圍將原始山徑修建成突兀的石屎平路,往往還會加建非必要的郊遊設施。」雖然非常反感,但一次行山經歷卻提醒他凡事沒有一面倒好壞。

一次前往大浪灣,遇見西灣村一名老伯村民,正用電動車運送貨物,經水泥徑駛入村。引發他思考:山友討厭石屎路,但鄉郊村民呢?一些連接村落的路徑,究竟應該方便村民還是考慮山友需求?發展郊野土地開發,究竟是借「便利」來賺錢,還是真正以人為本?如何平衡保育與發展,是當前郊野議題上最急切解決的問題。除了實地觀察感受,他鼓勵山友多關注民間保育組織,集結力量,一起探討有沒有更加永續的做法。


推介書籍
《山野無痕-香港野外活動倫理》
香港第一本關於野外活動倫理的書籍,內容包括如何實踐 Leave no Trace七大原則,如事前準備、處理垃圾、減低對環境衝擊等。

《咫尺山林──香港郊野的思緒漫遊》新書分享會
日期: 12月 4日(星期日)
時間: 14:30-16:00
地點:九龍聯合道 135號香港兆基創意書院會議室
講者:中大新聞及傳播學院教授馬傑偉、綠洲 Oasistrek創辦人羅榮輝

綠洲 Oasistrek
網址: http://www.oasistrek.com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oasistrek

推介民間組織
郊遊徑石屎化關注小組
越野長跑運動員曾小強發起的組織,一邊由民間自行監察山徑石屎化情況,一邊去信向政府部門以求了解、協調,甚至阻止不合理的石屎化行動。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HongKongNaturalTrails

TrailWatch
一個有齊行山路綠分享、 GPG追蹤和檢舉、監察的手機程式,實用與保育並重。
網址: http://www.trailwatch.hk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trailwatch

撰文:王宇紅
攝影:潘志聰
鳴謝: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飲食男女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