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1-林奕華:【海上花:30年後,捲着浪又來到面前】

林奕華:【海上花:30年後,捲着浪又來到面前】
23:22 21/11/2016


問任何一位電影導演以下的問題,答案都可以很有趣:在你過往的作品中挑一部「重拍」,你的選擇會是?

如果那位導演是楊凡,不知道選擇將是《美少年之戀》?《少女日記》?《玫瑰的故事》?還是鍾楚紅,林翠奇妙共結奇妙片緣的《意亂情迷》?
我的答案數十年如一日,最想看他重拍一九八六年的《海上花》:張艾嘉是女主角,姚瑋是女配角,男主角是鶴見辰吾。

「重拍」,大致可分兩類。最「藝高人膽大」的一次,是Gus Van Sant以shot by shot方式「複製」了希治閣的經典《驚魂記》——男女主角當然換了人,但我仍說「複製」,是因為那似更是關於「鏡頭」的致敬,多於是用個人手法把相同故事再說一遍。原來版本以黑白拍攝,「重拍」是全部七彩,而且角色造型不涉任何復古風,是以觀眾除非看過真本,否則眼前一幕幕還是「新片」一齣。《驚魂記》在一九九八年的「翻拍版本」的最大成就,似乎是向希治閣迷們獻上一粒「迷幻藥」:明知道脫離不了「現實」,但不妨享受片刻「疑幻疑真」帶來的飄飄然。
我試圖以Gus Van Sant的「重拍」角度把《海上花》看了一次,發現shot by shot地「安歌」也沒有太大問題——我懷疑自從這部電影面世以來,我已看過不下十數次的原因也是在此:它,有可能是楊凡作品中,被我認為最成熟,最完整,最渾然天成的一部。導演本人可能不會同意——我就有種感覺,又或,是事實:自掏腰包出復修版DVD的是《玫瑰的故事》,《美少年之戀》和《流金歲月》,那已說明,它們才是導演的心頭愛吧?不過,《海上花》榜上無名也是另一個可能性:它是嘉禾出品。

少有替電影公司服務的楊凡(電影由花生映社攝製),當年是怎樣玉成《海上花》的多家機構合作,這故事我真想聽。


故事,許是《海上花》第一眼就把我的魂魄勾住攝住的主因。開場三十分鐘,它已經歷迂迴曲折——楊凡一定愛煞看別人怎樣聽他把故事娓娓道來:他的照片既是「傳奇」,當不止反映相中人有多「美麗」,卻是以捕捉眉梢眼角的波光流轉來引人遐想——《海上花》,比《玫瑰》或《流金歲月》如是更能把楊凡兩個身份—文字人與攝影師—結合得天衣無縫:不是亦舒的,是楊凡的。
也就是說,如果楊凡所有的「故事」都是關於「青春就是這樣逝去的」,《海上花》比《玫瑰》,《流金歲月》,以至《美少年之戀》更上層樓,多添一份感傷,是她少了感情上的「油光鏡」——如幻如夢;更接近現實的陰暗面——純真不再。

第一個鏡頭是歐洲風的澳門教堂前,一群(日籍)貴族少年在旅遊途中打打鬧鬧,其中不合群的一個在書寫,手持的是鋼筆一支。明顯是旅遊景點,一個風塵女子不情不願給香客擺著甫士拍照。然後是一個素顏少女身穿白襯衣、米色半截百摺裙,走在碎石子路上。與少年四目交投的她,離去時沒有轉身,沒有回眸顧盼。畫面淡出,三個命運被縛在一起的人,如此這般在某年某日擦肩而過,互不知道對方存在,卻又注定日後在彼此生命中,扮演主宰愛恨生死的角色。

畫面切入,物換星移。轎車內的女郎仍穿白,但臉上濃裝艷沫,她就是素顏少女的十年後。看來她的疲倦是拂了一身還滿。車子在一幢老酒店前停下,她在櫃檯詢問了些甚麼,急步走到樓上。在一扇門打開時,昔日那用鋼筆寫字的少年重現眼前,第一個印象,成熟了的他,一樣也是塵滿面。他把她迎入房內,門關上。
一輛豪華房車又駛到了酒店門前,走下來的艷婦,就是當年教堂前的風塵女子。頭上頂著大鬈髮,不安的狀態不下於之前的白衣女郎,只是更急躁。重複白衣女郎的在櫃檯問了房號,上了樓,到了一扇門前,因沒有完全關上而被她一推便打開,她所看見的某個景象使她面上露出驚愕,憤怒,厭惡的神色。
不知過了多久,酒店住客經過那扇門,赫然發現昔日少年與白衣女郎都在血泊中,他是死在她的懷抱,而她,難以言喻的目光向我們看來,是求助?是無助?眼中就是沒有害怕:死者是她所殺?抑或一切另有隱情?

下一幕,已是換上粗麻布囚衣的她,坐在監倉裡,接受警方與律師的盤問。手一直在顫抖,人卻拒絕崩潰,又問來了一根煙——我們知道,真正的故事到這裡才是開篇,一切一切,就等她吐出第一口煙圈後,從頭細訴。


有一次重看《海上花》,身旁就是飾演白衣女郎的張艾嘉。二〇一〇年由她編劇,主演的舞台劇《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正在南京巡演,幾個劇中演員,還有我,窩在飯店房間放上光碟重溫。目睹廿多年前的一幕幕,張由始至終,掛個微笑。若有一絲絲激動,也是與眾同樂,例如在看見男主角鶴見辰吾時陪大家起哄:「好帥啊!」。
真要說到不磨滅的記憶,她最深刻的,是囚室中自己腳上的那雙高跟鞋。「是楊凡教我這樣穿的。」——的確,鏡頭拍不到的不代表演員就無感,身陷囹圄為情所累的女人,前身還是白璧無瑕,「高跟鞋」恍如是人生命途的分水嶺,是它們教她淪落風塵,也是它們讓她無法擺脫愛的詛咒——曾經是彼此路人甲乙丙的三人,如果沒有被陰差陽錯擺佈,通俗劇情節便不會把他們畫成一個圓。如果不是圓圈的中心,她就不會一個人承擔兩個剝削她的人的救贖:男的給她提供麻醉劑(毒品),女的給她提供填補空虛的物質生活(皮肉生涯) 。
有些電影被過譽,另一些則基於天時地利欠缺一點點,遂被時間活埋。但珍珠到底是珍珠,每次再看《海上花》,不論哪個年份,我的問號還是那個;為何「她」歷久常新永不過時?以至想到能讓「她」被更多人看到的方法:「重拍」,而這「重拍」必須由楊凡親自操刀——從頭經歷一次的哀艷,楊凡,你懂的。


林奕華
本文連結:http://media.weibo.cn/article…

楊凡導演在1986年的奇情文藝片,被錯過,被忽略,被低估,是時候再讓我們把它看進去,看仔細,看清楚。
《海上花》12月,全新印行,首度重映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