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5-安裕:地區工作深耕細作

安裕:地區工作深耕細作
2018-03-15
安裕札記


立法會補選之後的總結,姚松炎失利成為泛民以至社會討論焦點,究竟甚麼才是必勝的競選工程模式,這個議題恐怕還要有一陣子討論。不過,對泛民來說,時間不會等人,若然還再糾纏於誰對誰錯,如此下去,再輸一仗絕不為奇。

從立法會補選想起前幾天讀到的一篇文章,講的是六十年代歐美學運「68運動」50周年。美國對當年學運及後學運時代的研究汗牛充棟,其中以出身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學系、現為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吉特林(Todd Gitlin)最是著名,他的《全世界都在看/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堪稱研究社運與媒體互動經典之作。不過,個人覺得,2016年去世的昔年美國學運領袖海頓(Tom Hayden),他與戰友走過的道路的閱讀價值,於身體力行而言,絕不比吉特林的觀察為低。

海頓是六十年代美國學運開山祖師,這些在五十年代富足年代成長的大學生,六十年代初開始關心社會留意世界,1962年發表「休倫港宣言」,關切民權及核武競賽,成為揭櫫歐美學運的綱領文件。之後反戰反權威運動席捲歐美,1968年到達最高峰,當時美國政府強力鎮壓,大量學生被捕。及至七十年代,尼克遜因水門案下台,接着越戰結束,學運往何處去,成為當時社會重要議題。

反戰運動之後,一眾參與者從全美層面轉到各地城鎮,由地區工作做起。美國過去三十年熾熱燃燒的平權運動以至環境保護等,多數來自地區上的推動,追本溯源,其實就是「休倫港宣言」的化身。這是六十年代初一腔熱誠的海頓一代料想不到:當年撒下的種子,最終開花結果,延續社會學者稱之的「未完成的變革」。至於海頓則轉而角逐加州州議員,進入議事堂,這位曾經震動全美的前學運領袖,走上了另一條路。

或許有人會批評「左膠」路線,然而地區工作的實踐理念至今顛撲不破。在歐美學運風起雲湧的五十年後再度檢視這條長路,中間的起承轉合,仍是放諸世界皆準的經驗結晶。


安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