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8-彭秀慧:下一個「突然」

彭秀慧:下一個「突然」
20200228


愈來愈不喜歡「突然」這個詞語。雖然「突然」和「忽然」都是形容事情發生得急速,但「突然」似乎代表事情更讓人措手不及,情況更嚴重,而且通常不是好事。某某突然發病,某某突然被解僱,某某突然知道被背叛,某某突然離世……同樣,「突然」也可以是我們知道事情後的反應,這些突如其來的消息,當中尤其以關於死亡的最難招架。然而人愈大,似乎要接受這些「突然」而來的情緒考驗愈來愈多。

有一齣泰國電影,中文片名為《哪一天我們會死》(Die Tomorrow),是以死亡突然來臨為命題的六個單元小故事,以偽紀錄片形式記下一些人物在死亡前一天的日常生活片段。例如第一個故事,一開始導演先以文字開宗明義告訴你一單新聞,一個女大學生在便利店買啤酒卻被一輛貨車意外撞進店舖而身亡,鏡頭一轉,看到一家酒店房內幾個明天即將舉行大學畢業禮的女生在慶祝着這最後一晚,大家拿着星座雜誌在讀着,天真爛漫地互相訴說對將來的期盼,不過是輕鬆平淡又無聊的對話;說到興起,幾個女生逐一離開畫面,有人發現雪櫃內沒有飲料,有人提議要落街買啤酒,最後鏡頭只剩下一張沙發……觀眾彷彿感受到死神即將降臨的恐怖。高手的是,導演最後沒有讓我們知道是誰落去買啤酒,誰是死神要找的人,更顯死亡和每個人都可以如此接近。

的確,死亡這回事從來無人能逃避,我們也無法量度自己或身邊人與死亡的真正距離;我們如常生活之際,可能這正是我們人生的最後一天。既然如此,當下就變得更為重要。我「忽然」想起小時候到菲律賓旅行,當時那地方還是有點落後,經常停電,好幾次在餐廳晚餐,忽然停電,我們遊客的反應肯定在他們眼中是大驚小怪;因為當地人都很習慣這種「突然漆黑」的場面,認為晚上有電是賞賜,停電是必然。把漆黑比喻作死亡的話,既然它隨時發生,原來重點是它(停電或死亡)沒有發生時,你沒有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的永恆,反而你應該懂得抓緊可以善用的時間。

以前,要為人生做好計劃,就以「下一個十年」為單位去盤算一下十年後自己要在哪裏,會在哪裏。但換個角度,也許我們可以重新思考,在「下一個突然」來臨之前,你正在做什麼,你已經完成什麼;還有對那個你其實非常在乎的人,有沒有做過什麼,有沒有抓緊了你們可以共享的時光。因為人生的經歷一直告訴我們,「下一個突然」,無論多不願意,真的可以很突然。


彭秀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