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2-星期日文學‧淮遠:詩人嫉惡如仇,見證時代風雨

星期日文學‧淮遠:詩人嫉惡如仇,見證時代風雨
2020年3月22日星期日


詩人淮遠於艺鵠書店。(林靄怡攝)

【明報專訊】蟄伏多年,淮遠終於出版了他第二本詩集《特種乘客》,寫詩、出版詩集在香港都是小眾之事,但淮遠的新書理應是今年香港文學的其中一件大事。讀淮遠的詩和散文,盡是生活裏的不吐不快要在格子裏找到出口,人間醜惡在詩人的字裏行間連串成快意恩仇,因為一場反送中運動,重燃起寫詩的欲望,網絡上連環爆發,詩與香港的現况無法分離,在是非價值顛倒的時代,詩人說要重拾他寫詩的本能,不能再讓自己做個混蛋,要做一個大喉嚨的多產詩人。

那淮遠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詩人和散文家?沒有比近作《記你老母頌》更清楚他的態度和方法,詩作寫於6.12大遊行後,當天有記者向警察表明身分後依然被警察隨即大喝,阻礙記者採訪之餘還揮棍粗暴推撞,一句「記你老母」侮辱記者,也一時間成為網絡潮語。淮遠多年來都是傳媒人,教授媒體寫作為業,詩人把玩語言之餘把自己不同階段的身分套上,將警察對記者的粗言穢語轉化成對對方的回禮。

「我曾是記你老母的學生/我曾是記你老母/我曾是一些笨到要當記你老母的無畏青年的老師。/做過一天記你老母/永遠都是記你老母。」


激進詩人的樣式

寫詩不一定故作風雅和抒發情懷,淮遠的文字也感情用事,將社會事件感受到的衝擊、內心沉積再表達出來,在他詩裏,你不會看到山明水秀,歌頌美善,也不會搬出理論來說教,他寫的生活,寫的旅遊見聞不寫名勝反寫遇到的醜事,文字和為人共通,愛恨分明的性格在散文中尤見突出,連詩人黃燦然讚譽他的散文一開始就「入無人之境」。「太太常說我性格分裂,我這個人並不正義,但又嫉惡如仇,看不過眼的事都會出聲。」中三時已經寫詩,17歲參與青年自主刊物《70年代雙周刊》,當文學版編務,邱剛健的色情詩、癌石的激進書寫都能在這兒發表,淮遠不認為自己稱得上詩人,相對詩作,一直以來更多見是散文創作,1979年出版了散文集《鸚鵡韆鞦》,首本詩集《跳虱》直到1987年才自資編印,從此成為其他詩人們口中的品詩指標。說起來,兩本詩集相距已有33年。


近年他擔任過不少文學評審,根據他的說法,做評審,報酬少,花時間,小說或詩每次就要看過百篇,只因感到有種責任,眼見不少評審都不稱職,因為不想由亂來的人做,也不想亂發獎項給不應得的人,選錯會對創作者、特別是年輕創作者心裏有打擊。


寫詩無法治療,只為了睡好

社會運動對年輕人激發的創作力,有人在連儂牆的便條紙畫上令人厭惡的議員嘴臉,要我們記住惡行,專業級的文宣設計,更不要說網上看到的影片、音樂和動畫散發激情。不過,誰會想要在這樣的狀態下做創作?書寫抗爭之難,是社會上出現太多血腥的事件,每一次遊行不預先警告就放催淚彈,警察過度的武力,更不要說大量死因不明的浮屍,跳樓自殺的出現,無法讓人直接面對。反送中運動開始後,淮遠沒有間斷在臉書上發表詩作,沒有快樂的詩人,只有痛苦的時候才寫詩。

「你不可能寫即時小說,別人吸收不到,就算是文章,可以記載更多細節,但內心的痛苦無法一時表達出來,也未必可以記錄(書寫)那一刻我腦中心中的感情。」寫詩變成了宣泄渠道,有人曾在淮遠的帖文留言說因為讀了他的詩,心情可安慰一點,這是他不可預計的,他自言書寫都是為了自己,主要是想睡得好些。「睡不着會影響到自己,也不會令事情有任何改變。在臉書上寫詩,即時的發表,只不過讓內心暫時舒服了,雖然第二朝又會嬲起來。 」 當看到年輕一代參加抗爭的視死如歸,連遺書都準備在身上,淮遠究竟會怎樣看?他成長於所謂的火紅年代,感受到西方青年人解放個性、追求自由,北方的文化大革命又似乎展示了一個烏托邦的國家想像,青年人對殖民政府的不滿、對香港未來的想像,也反映在保衛釣魚台和為中文爭取為官方的合法語言等社會運動之上,淮遠認為兩個時代的最大分別是切身感,「(70年代青年)比較像心懷浪漫的革命者,爭取的目標與實際切身利益是有距離。但現在的香港年輕人覺得自己一無所有,香港經濟看不見未來,房子買不起,若連自由和民主也失去的話,那就真正是什麼都沒有了。」這是否能代表了上一代對年輕人們的理解?重讀收錄在《特種乘客》第四部裏的「即時詩」,一幕幕反送中運動畫面上心頭,如攝影師一樣捕捉事件,定格在「決定性瞬間」,見證着悲劇發生。由9月份中學生們手拉手組成人鏈,8.31和7.21警察的惡行,到6.15,好比長篇史詩,無遺地為歷史作見證。

「我不知道穿黃色雨袍的少年/有沒有精神病/只知道他危立的五小時/脊梁挺得比誰都要直/只知道他也是談判專家/他說服談判專家/相信他只是要飛過/二百萬個精神病患者/將會魚貫穿越的長街/為他們勘察一下/所謂遊行的路線。」(節選自《遲八日的輓歌》)

關於危站在太古廣場黃衣人的《遲八日的輓歌》,詩人無法改變事件的殘酷性,但他為這死去的靈魂加上任務,見證他離去後一天,200萬人曾出來的示威者的道路,由他來勘察,詩人又將他表哥自殺的事放在詩中,在他過去的散文、詩作中提及過這位幫他找表的表哥的精神問題,我們不太知道原因,但詩人在詩中和散文中描寫過他如何自殺,更形容表哥是一位說服了醫生的談判專家。「是雙重抒發,我和表哥不算親,但他用極度自殘的方式離開世界,我為此很傷心,至於這一首詩無法即時寫下來,衝擊太大,他跳下來的事,要沉積下來才可以看到。記得最清楚的細節,就算只是一眼都好,是他腰板挺得很直。」但不能說淮遠的詩就是政治詩,而是由政治運動出發的抒情詩,雖然淮遠不會認同抒情這個字眼。「我其實很喜歡最近的詩,很多時候不費吹灰之力就寫成。是內心的需要,寫的過程有一種力量,無想到技巧方面的事,所以風格就自我轉換了。好和壞的文學作品不是建基於技術,而是如何表達。」


文字白到開水,但內涵不可白

這一批詩,他從友人處得知這稱為即時詩,好像用Instagram一樣 ,即時寫即時發表。網絡時代的讀者沒有耐性,詩或許篇幅較短,但寫慣文章的他,對於在網絡寫作的事,可看待成與新聞寫作一樣,「做一個記者,本事比其他人沒有多,就是吸收能力很多很廣,但要找到精點來報道,這是記者天職,我覺得寫作都是這樣。我常常和學傳媒寫作的學生說,網絡上發布的,不要預期別人看完你整篇,能看完內文第一段已經算成功,一般來說讀者會看什麼,就是標題,最多看intro,再看內文頭兩段就很成功,標題是編輯的工作,但起碼現在很多新聞從業員要寫好intro,又與內文不可以重複。」

「內容上可以晦澀,但文字不可以,詩、小說和散文,如何閱讀是讀者的權利,看到的和寫的人有十萬九千里遠,不表示他看錯,但你首先文字上要讓他明白,要是查字典查不到,字面上晦澀就不可接受,我不明白年輕一代喜歡晦澀的原因,他們追的辛波絲卡,很白的,阿多尼斯,波蘭,東歐詩人,都是如此,像邱剛健的詩,他的語言很白,聶魯達,用很白的語言,夠你用幾十年,文字白到開水,但內涵不可白,引出來的意思要讓人震一震,這是詩特有的功用。」


不能做混蛋的年代

回首這多年來不寫詩,也說起像他一樣的同代人很多都不寫詩,《特種乘客》裏就提到故去的邱剛健,同代人中的張景熊和李國威都不在,我們再說下去也有鍾玲玲、李默、癌石、關夢南等人,餘下還會寫的只有飲江,和改了名做雄仔叔叔的蕪露。

相比同代人的不寫,淮遠想到的原因正是因為過着人人口中的好時光,「70年代到80年代喺星島寫專欄,可以一蚊一隻字。上電台工作可以有非常離地的薪金,錢多了,開始多了去旅行,又養成收藏癖」。收藏手表,養錦鯉,幾個月就到一次外國旅遊,想起他早年一首詩作,23歲時寫成的《沒有體育精神的人》令人讀過難忘,詩中人人都沉迷於鬥快到頂樓跳下來的遊戲,主角從高速墮下時頓悟資本主義只是一場只有資本家才獲勝的遊戲,即使人們再努力,勝利者永遠在同一方,此時,外套勾住了主角的釘子,翻身爬入樓宇,要超脫社會體制,當大家在下墮時,他步入電梯回到地面,從跳樓遊戲中退出。淮遠幸言這段好時光不至於讓他完全麻木,他早早離開那份高薪厚職,才可以持續用另一種目光看待世界,「如果我還在那份工作,可能會有不錯的收入,甚至會有一官半職,因為早早離開了,不至於成為在政府內那班廢物」。在散文寫作,淮遠喜愛用「驢頭」來責罵他看不過眼的人,他言詞的刻薄,既寫別人的醜態,也大膽毫無保留地揭示自己的醜態。

「我覺得我以前有一段時間是一個混蛋、波牛,讀樹仁時我很開心,除了踢波打籃球,無什麼事做,我沒有上堂,最後能畢業是校長威脅要我改好校刊的標題才可。我係系隊隊長,打籃球足球,很開心,不用理世事,現在可以說很浪費,但當我這類根本都不喜歡追求知識的人,現在也不扮睡,不沉默,那為什麼像一群自以為知書識禮,滿肚墨水的人,一是不問世事,二是對當權者的惡行視而不見?這是一張試紙,試到一個人有沒有血性和良知,我不是要你寫什麼,但鬧一兩句也總會吧?」就算熟的朋友也沒有情講,眼看以前不少舊友在臉書的言行,好像表現出很有知識,知書識禮,在他心裏,經過這幾個月來扣分扣到沒有,倒是一直堅持相信共產黨的國粹派舊相識,他還會多少尊敬。在《給背城借一的你們》這一首詩作中,他這樣形容他的同代人:「我的一些同代人早已變成/年輕時所憎厭的混蛋/另一些也將在死前/及時變成混蛋鎮壓人民、或者支持」(節選)

讀書好少的人,都很有正義感,一個人有沒有良知與年齡或讀書幾多無關,讀飽書讀到博士的人又如何?都可以是讀屎片的。

「林鄭也是在港大讀社工的。」我不知哪來的念頭想起我們的特首與淮遠一樣參與過社運。

「林鄭?恥與同代。」

「在這場抗爭裏面,有善惡概念的人,都應該歸邊。」國與國之間的對決只不過想佔領城鎮,人類歷史上哪有像這樣醜惡的內部侵略?就像想換掉兩三代人一樣,在淮遠眼中其實和種族滅絕沒有什麼分別。「就像文革都是針對城市裏一小批知識分子,但現在要滅絕兩三代人,這樣說看來很誇張,但本質是一樣。作為寫作人和知識分子,我們唯有相信中國古代的一種信念,要靠天,一定有天意,無一個邪惡政權可以永遠存在,甚至是,有時想不到滅亡可以很快就發生。」

info:淮遠
本名關懷遠,1950年代生於香港,樹仁學院新聞系畢業。先後任職記者、編輯、新聞系兼職講師。中學三年級開始寫詩,曾是香港新詩研究團體「詩作坊」最年輕成員。上大學前開始寫散文。著有詩集《跳虱》(包括1988年非賣品及2015年復刻版)、《特種乘客》,以及散文集《鸚鵡韆鞦》、《懶鬼出門》、《賭城買糖》、《水鎗扒手》、《蝠女闖關》和《獨行莫戴帽》。

文//何阿嵐
場地提供//艺鵠書店
編輯//林凱敏
電郵// literature@mingpao.com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