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4-紐約時報:臨終前,她為丈夫尋找另一段愛情

紐約時報:臨終前,她為丈夫尋找另一段愛情
訃告SAM ROBERTS
2017年3月14日

http://cn.nytstyle.com/style/20170314/amy-krouse-rosenthal-dies-modern-love/zh-hant/

艾米·克勞斯·羅森塔爾攝於去年八月

本月,因患癌症而不久於世的多產兒童讀物作者、回憶錄作者和演講者艾米·克勞斯·羅森塔爾(Amy Krouse Rosenthal),在《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上發表了一篇題為《你願意嫁給我丈夫嗎?》的專欄文章,取得了驚人的閱讀量。週一,羅森塔爾在芝加哥家中去世,享年51歲。

羅森塔爾的經紀人說她死於卵巢癌。她是在2015年9月得知自己患有這種疾病的。
3月3日,羅森塔爾為陪伴她26年的丈夫書寫的甜蜜而又苦澀的讚歌,作為「摩登情愛」專欄的一篇文章現身時報風尚版的網路版。

這篇文章的線上點閱量約為450萬次。

「我想要有更多時間,和賈森待在一起,」她寫道。「我想要有更多時間,和我的孩子們待在一起。我想要有更多時間,在週四的夜晚去綠磨坊爵士俱樂部喝馬丁尼。但這一切都不可能發生。我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時間可能只剩下幾天了。那我為什麼要寫這個呢?」
「我是在情人節寫完這篇文字的,而我希望得到的鮮花以外真正的禮物便是,一個對的人能讀到它,找到賈森,開始另一段愛情故事。」

她丈夫後來接受《人物》(People)雜誌採訪時說,「當我第一次讀到她的文字時,我被那種美驚呆了,鑒於她的狀況,這篇不可思議的散文讓我有些意外,當然,它還撕裂了我的心。」
自從2005年以來,羅森塔爾寫了28本生動活潑的兒童圖畫書,兩本離奇而又能夠觸動心靈的回憶錄;做過TED演講,寫過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評論文章;還製作過她稱之為社會實驗的短片和YouTube影片。


「我傾向於認為,你會找到你決心找尋的任何東西;此外,受你吸引的任何東西最終都會吸引住你,」她告訴一名聽眾。

她吸引住了她的讀者和觀眾。她製作了一則名為《出自我手的17樣東西》(17 Things I Made)的影片——包括她寫的書,乃至一個花生醬果凍三明治——在裡面邀請粉絲於2008年8月8日晚上8點零8分,和她在芝加哥千禧公園(Millennium Park)一起製作第18樣東西。當天有數百人赴約。

「艾米在生活中全速奔跑、隨心而動,」她在蘭登書屋(Random House)的編輯瑪麗亞·莫杜尼奧(Maria Modugno)接受電話採訪時說。「她的文字就是她的本色。」
2009年,布魯斯·漢迪(Bruce Handy)在《紐約時報》書評版提及她的作品時說:「據我所知,她或許在空白的螢幕前經受過種種折磨,但作品讀上去就好像作者寫得津津有味一樣。」他還表示,「她的書散發著無盡的樂趣,就如同鬱金香散發著春的氣息:它們既優雅又令人振奮。」

她在臨終前出版的最新一本回憶錄裡寫道:「不變的是,我不得不在擁有得足夠多之前離開。我開口說的第一個詞是『more』(更多)。它極有可能成我說的最後一個詞。」
但即便是在病症被確診前,她也提到過,她的能量和想像力不是無窮無盡的。她曾經表示,她最喜歡的來自文學作品的話,出自桑頓·懷德(Thornton Wilder)的劇作《我們的小鎮》(Our Town),是劇中人埃米莉(Emily)跟世界告別時說的:「人類之中有誰能做到在活著的時候意識到生命?」

她從40歲便開始計算,離80歲還有幾天。

「我還能再多看一棵樹多少次?」她問道。「就算12395次吧。這絕對很多了,但不是無窮的,而我認為,任何少於無窮的數字都太小了,不足以令人滿意。我至少想再多看一棵樹100萬次。這要求很過分嗎?」

Daniel Victor對本文有報導貢獻。
翻譯:李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