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6-蔡子強:【特首選舉】電視辯論不單是「政策」辯論,更是「政治」辯論

蔡子強:【特首選舉】電視辯論不單是「政策」辯論,更是「政治」辯論
2017年3月16日


(明報製圖/資料圖片)

今屆特首選舉首場候選人電視辯論,已經在周二晚舉行,按上屆經驗,隨時會有超過200萬市民收看直播,而當中的內容和話題,更會在之後數日,在各大媒體及網絡上持續發酵,影響市民對各個候選人的印象、觀感,以至支持,因此重要性非比尋常,所以一直備受關注。
外間本來一致看好3位候選人當中的頭號大熱林鄭月娥,她在選舉論壇的表現,認為她的口才較好,再加上「熟書」,對政策和數據皆了然於胸,如數家珍,定可輕易在論壇KO對手,因此,選舉論壇將會是她在民望上翻盤的殺手鐧。我相信,這其實也是林營原先的如意算盤。
但這種看法,其實忽略了十分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特首選舉電視辯論,不單是一場「政策」辯論,它更是一場「政治」辯論。
在周二晚那場萬眾矚目的電視辯論之前,其實3位候選人已經有多次熱身機會,而林鄭其實也屢次暴露出自己的弱點。先是在上周五記協那場選舉論壇中,她毫無必要的「踩」港台,因而開罪了很多港台人,為自己豎立敵人;之後,再在周日教協選舉論壇中,一句「白色恐怖」,被曾俊華「食住上」,就連其競選辦主任陳智思,在周二《南華早報》刊出的專訪中也得承認,林鄭在論壇中講「白色恐怖」,是「用錯字」(a misuse of words)。
選舉辯論不同於寫文章,或準備演講稿,後兩者往往是千錘百煉、經幕僚再三雕琢之後的產物。相反,選舉辯論不單止考急才,更重要的是,考你對語言的敏感度。
但幾次論壇的表現,都顯示林鄭的政治觸覺和敏感度,其實都是「麻麻」,不懂得拿捏政治話語的分寸,更遑論擅長政治論述,到目前為止,她能夠得心應手的,頂多只是「政策」論述。所以,林鄭可說是精於「政策」辯論,但卻弱於「政治」辯論。


「辭職論」既留下被狙擊口實 亦讓北京聽得礙耳

到了周二晚,她更犯了一個更重大的錯誤,當她被觀眾問到若然香港主流意見與自己不同時,她會如何處理?她竟輕率許下承諾,稱若香港人主流意見令自己無法再擔任特首,她就會辭職。
我當晚在now新聞台作受訪嘉賓,林鄭的「辭職論」在newsroom引起一場哄動,我在現場點評時,便指出「辭職論」會被演繹為「缺乏承擔和政治意志」,更重要的是,這會為反對者提供子彈,既質疑她現時在民望和支持度上大幅落後於對手,為何仍要參選(事實上,曾俊華在稍後自由辯論環節便以此狙擊林鄭);以及,若然她當選,未來5年,一旦民望低迷,又或者出現群眾大規模上街,無論反對者和媒體,都必然會重新拿這番話出來重提和炒作。更甚的是,林鄭又有否想過,北京在聽了其「辭職論」的反應?說到底,在北京心目中,辭職這件事,北京也有重要角色,不是你話辭就辭。這番話無疑對北京會聽得十分礙耳。
當晚我亦大膽預言,林鄭的「辭職論」,會成為翌日很多報章報道辯論時的標題,以至頭版頭條,結果,果然有3份報章拿來作頭條標題,再加上另外兩張報章作為報道這場電視辯論時的標題。

結果,林鄭苦心準備,自己在各項政策上的鴻圖大計以及針對對手的攻擊,在辯論後未必能夠「出得到」,反而人們最記得,甚至在日後持續發酵的,卻是其「辭職論」。
今次對林鄭的最大教訓,就是特首選舉電視辯論不單是一場「政策」辯論,它更是一場「政治」辯論。因此你對自己的「政治」論述、政治話語的分寸拿揑,之前都要經過精密計算,苦心籌劃,對於措辭用字,更不能掉以輕心。
(10年前,我在《明報》這個專欄寫過幾篇援引美國歷史和經驗,來分析電視辯論竅門的文章,包括:2007年2月16日〈他們是如何贏得電視辯論的〉;2007年2月23日〈他們是如何「輸掉」電視辯論的〉;2007年3月5日〈贏了評論員輸了公眾的怪圈〉。如果想重溫這些案例和有關分析,讀者可以自行在網上搜尋這些文章。)


要能捕捉到時代的情感和期盼

政治辯論,不同於法庭裏的辯論,又或者學院裏的辯論,後兩者的裁判是精明的法官或者大學教授,但前者卻是情緒化的群眾;法官和教授講究的是論據的邏輯,相反,群眾卻更加講求感覺。
如果大家回顧美國史上的總統電視辯論,能夠留存後世的時刻,往往也是能夠捕捉到時代的情緒,因而一句說到觀眾心坎裏,痛快KO對手的時刻,例如1980年大選列根在熒光幕前說出那經典的一句:「Are you better off now than you were four years ago?」,而非繁瑣的政策細節。
訣竅是要能帶出自己的political message
曾俊華的「政策」論述水平其實「麻麻」,並不「熟書」,對很多政策的細節都不甚了了,因而在辯論中不斷遭受林鄭以此狙擊。但曾俊華(以及他的競選團隊)卻明白到電視辯論的關鍵,就是在這個可能最多人看、覆蓋面最為廣泛的場合,有效地向觀眾傳遞出自己的政治信息(political message)。
而這個政治信息,如能要打動人心,並非自吹自擂「自己有幾叻」、「有幾打得」,而是正如前述,要能捕捉到時代的情緒,甚至更好,就如當年列根般,絞盡腦汁想出一個黃金sound bite。
結果,曾俊華在幾次論壇中,都有貫徹他今次選舉的主題,反覆帶出「對立、撕裂、信任、和解」這種時代情感和期盼,到了今次電視辯論這個最重要場合,更推出「撕裂2.0」這個黃金sound bite,形容若林鄭當選,「(社會)驚會變咗『撕裂2.0』」。結果,「撕裂2.0」這個sound bite果然奏效,翌日有3份報章拿來作頭版頭條標題。
不錯,曾俊華在政策「熟書」程度、口齒伶俐、笑容等方面,全都輸給林鄭,但卻做到更重要的一點,比對方在辯論中更能成功帶出自己的political message。再加上林鄭犯錯,因而前述不足都成了枝節,被輕輕掩過。
當然,3月26日的選舉結果,因為北京已作了欽點,已經寫在牆上,選委會裏大部分的選委,尤其是建制派的選委,不會因為辯論中3位候選人的表現,而左右他們的投票決定。辯論表現能夠左右的,充其量只是民意,正如前述,林營原本寄望透過電視辯論,可以收窄林鄭與曾俊華的民望差距,甚至反超前。但現時看來並不樂觀,曾俊華沒有預期般差,而林鄭亦沒有預期的好,很難讓彼此民望出現戲劇性變化,除非在即將來臨周日那一場,曾俊華出現重大差錯,而同時林鄭又汲取經驗,有着脫胎換骨的表現。


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原文載於2017年3月16日《明報》筆陣。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