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9-羅永康:中學生看課外書的「壞處」

羅永康:中學生看課外書的「壞處」
2017年3月29日


http://wp.me/p8iPwg-hbe

http://www.pentoy.hk/%E3%80%8A%E7%98%8B%E5%8A%AB%E3%80%8B%E7%B5%82%E6%96%BC%E8%A2%AB%E7%9C%8B%E8%A6%8B/

以往,政府有宣傳片,提出「閱讀增知識,開卷真有益」。誠然,閱讀可增廣見聞,精煉寫作技巧,但凡事有正必有負,今在下便談談在畸形教育制度下的「壞處」,由於鄙人以往讀文科,故會以文史為主要例子。

首先,同一史事,每個史家,觀點不同,而以不同方法研究,有不一樣結論,理所當然。歷史人物如李鴻章,用不同角度看,有正有負。太平天國,是宗教,還是農民革命,眾說紛紜。我們沒有時光機,甲午黃海海戰,只能靠史家還原「真相」。以往曾撰文講述西力東漸,非全負面。這些不一而足。

上大學,必要考公開試,在現制度下,一試定生死,往後見工面試,如有重考,僱主見到履歷,必會質疑能力。討好閱卷員,為任何考試常識。

今天考試,除了通識,多講求標準答案,選擇題其實最為困難,因為不能讓學生有自己見解,局限自身。歷史理論上重「分析」,但實際上,所謂的分析史事,「全部皆是書本給你的」,不容講出其他觀點,「分析」,是「標準分析」,逃不出死記硬背傳統。怪不得每年有二千左右高中生退修中史科。不用當局殺,此科正在「自殺」。

聽聞中文會重用範文,但文言文常識,就是一句說話,可以有不同翻譯。基本上白話文跟上文下理,也可以有不同解釋,即使問回作者,他也可能不記得,白先勇教授便曾講過,想不到他的《驀然回首》,害苦了中學生。

閱讀當然可以增加知識,但在講求標準答案,機械式的填鴨制度下,閱讀海量資料,隨時答題時引火自焚。沒有辦法,閱卷員不認識你們,要討好,只能給予「最理想」答案。會考時,經濟老師便曾言:「作文的題目千萬別選,你們不知道Marking怎樣寫。」


文:羅永康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