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3-尹瑞蘭:邏輯與批判性思考

尹瑞蘭:邏輯與批判性思考
2017年8月23日


香港特區政府於8月1日公佈新一屆副局長和政治助理名單,其中爭議最大的,是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的任命,蔡是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教聯會)前副會長及福建中學(小西灣)前校長。香港立法會教育界功能組別議員、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副會長葉建源指出,蔡在去年的兩次立法會及選舉委員會選舉中獲得票數甚低,證明教育界對她的立場和表現並不認可和支持。然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和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均反駁指泛民反對任命蔡若蓮的理據欠缺邏輯。筆者今天就談談「邏輯」。

「邏輯」(logic)是形容一門哲學,明確地說明得出有效結論的規則(Halpern, 1989, p. 168)。邏輯是批判性思考的其中一個重要元素。早在1941年,美國學者Edward Glaser為「批判性思考」作出定義時都有提及「邏輯」:(「批判性思考」)「是對理性探索與邏輯推理的方法有所認識,並應用上述的方法」(Glaser, 1941, p. 5)。

在香港,「邏輯」是通識科提倡的批判性思考中一種重要的能力。考試及評核局(考評局)早在2008年已經指出,level descriptors 中的第五級有三個向度,包括(1)多角度思考及背景之重要性,(2)批判性思考,(3)掌握探究過程及反思。而在第二個向度—批判性思考中,包括了「以精簡、合乎邏輯和有系統的方法傳達意念」。可以說「邏輯」是通識科重視的能力,而且此能力是批判性思考的其中一個元素。

有關蔡若蓮的任命,反對的人認為蔡若蓮在兩次教育界選舉都落敗(第一次是2016年立法會教育界功能界別選舉中得票甚低(64142有效票中得票18158,28.3%;第二次是同年年底的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一般選舉結果(教育界),得票7827),可見教育界對她不接納和不認同,今次她獲任教育局副局長是「敗部復活」,是不合邏輯的任命。

究竟委任一位在選舉中落敗的人為副手是否不合邏輯?在外國是有先例的。希拉莉在2008年參與美國民主黨總統初選,最後卻敗於奧巴馬。奧巴馬當選總統後,希拉莉出任國務卿。但是今次的爭議點是:蔡若蓮有亮麗的履歷(擁有三個碩士和一個教育博士學位,曾經教書、擔任校長,亦在教育局參與過國民教育的教材制訂工作,擔任過教聯會副主席),可是兩次參與教育界組別的選舉,兩次都落敗,正正是「明確地說明得出有效結論的規則」,就是教育界對她不接納和不認同,這個結論完全合乎邏輯。而特首偏偏委任這個不被自己出身的界別所接納及認同的人為副局長,這還有什麼邏輯可言?

特首沒有解釋委任一個輸了選舉的人為副局長為何符合邏輯,只是說選舉有輸有贏,不明白為何輸了選舉不能有承擔服務社會云云。特首反而強調今次任命是用人唯才,卻被反對者反駁。葉建源指出,除了蔡所屬的教聯會之外,沒有任何一個有代表性的校長團體對這次任命給予正面評價,回應傳媒查詢時都帶有相當的保留,甚至提出負面的批評。包括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潘淑嫻校長指出有校長擔心任命屬政治考慮多於專業考慮,又指「有人唔支持,有人中立或者無意見」,婉轉地表達出沒有人支持。中學校長會主席李雪英更說:「用人唯才都要有才,未看到,那用什麼來支持?」

其實單憑蔡若蓮的亮麗的履歷,她的任命應該會獲得教育界甚至公眾的支持,為什麼卻惹來這麼大的反對聲音呢?特首是否需要多聆聽、多了解呢?


尹瑞蘭
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博士及兼職講師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