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31-BBC:香港步入衰退:示威與貿易戰夾擊,第三季經濟增長十年最差

BBC:香港步入衰退:示威與貿易戰夾擊,第三季經濟增長十年最差
19:40 31/10/2019
林祖偉


香港示威持續多個月,暫時未有平息的跡象。

香港持續四個多月的反《逃犯條例》修訂抗議活動和中美貿易戰,令香港經濟情況嚴峻。香港政府統計處周四(31日)公布本年度第三季本地生產總值預先估計數字,較去年同期下跌2.9%,是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首次錄得季度按年跌幅。

香港政府發言人表示,香港經濟增長在全球經濟放緩和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下,自去年起已「拾級而下」,最近受到本地社會事件嚴重衝擊,「情況急轉直下」,香港連續兩季出現按季負增長,顯示香港經濟步入「技術性衰退」。

「由於環球經濟增長短期內料會維持偏軟,香港出口難望有明顯改善,加上本地社會事件的衝擊未見有減退跡象,將繼續影響私人消費和投資情緒,今年餘下時間香港經濟仍會面對顯著的下行壓力,2019年全年經濟很可能會呈現負增長,」香港政府聲明說。

香港政府目前投入超過200億港元紓困措施,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說這只是「治標」的方法,要「治本」只有「盡快遏止暴力」。

事實上,在抗議活動出現前,香港經濟已出現放緩。有學者認為,中美貿易戰對香港經濟影響更大,但示威活動加快了衰退的步伐,如果抗議活動持續,對經濟的影響亦會擴大。


「全方位打擊」

自6月中開始,香港圍繞《逃犯條例》修訂的爭議從相對和平的集會遊行,逐步演變成激烈和暴力的警民衝突,抗議地點「遍地開花」,多處出現催淚彈和汽油彈,香港地鐵和被指「親中」的商店成為暴力示威者衝擊的目標。

香港旅遊業界錯過了暑假和中國「十一黃金周」,旅遊景點不再出現以往遊客雲集的畫面。有在旺角露天市場女人街的店主此前接受BBC中文訪問時表示,生意大幅下滑,可能幾個月內便要倒閉。

香港「蘭桂芳協會」主席盛智文對BBC中文表示,預料本年度萬聖節前往蘭桂芳的人數會比去年少一至兩成。


部分位於市區的商戶經常因為示威活動而要關門。

在香港經營四間酒店的奧華集團在過去三個月入住率跌了三成。集團行政總裁紀利仕(Girish Jhunjhnuwala)對BBC表示,對於香港目前狀況影響本土經濟感到痛心,他說平日的生意尚可,但許多客人選擇在示威活動展開的周末前就離開,公司為此供客人引入具彈性的取消訂房政策。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一篇網志中表示,香港8月和9月訪港旅客數字合計跌幅約37%,10月上半月情況更差,跌幅近五成,酒店8月份入住率只有66%。

過去數個月很多商店因為示威而被迫間歇性停業,加上市民出外消費意欲下降,8月零售業銷貨值按年大跌23%,是有紀錄以來最大單月跌幅。

陳茂波形容,香港經濟受到「外憂內患」的「全方位打擊」。外界一般解讀「內患」為香港政治風波、「外憂」則是中美貿易戰及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

中美貿易戰影響香港進出口貿易,據港府提供的外貿數據顯示,香港9月份商品出口貨值按年跌7.3%。

港府原本預測香港全年經濟增長為0至1%,但能否實現存在難度。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0月29日對媒體說,預料2019年香港全年經濟很有機會出現負增長,「情況非常嚴峻」。

迪士尼樂園人流冷清,都不太需要排很長的隊伍。


專家:中美貿易戰影響較大

林鄭月娥說,港府自8月份起投入超過200億港元紓困措施,希望「撐企業、保就業」。

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對BBC中文說,香港政府提出的紓困措施,連同施政報告的建議,大約花了300多億港元去刺激經濟增長,300多億大概就是香港一年本地生產總值(GDP)的一個多百分點,如果300多億港元仍然未能保持正增長,這一次衰退「相對嚴重」。

他表示,雖然旅遊業佔香港經濟規模只有約4%,但連同零售、酒店業等,旅客數字下跌對香港影響很大。目前一些數字顯示,餐飲、零售業倒閉的數字未算很高。

香港飲食界立法會議員張宇人稱,暫時知道有200至300間食肆結業,預料最終會有過千間結業,觸發倒閉潮。

麥萃才分析稱,幾百間食肆在全港食肆總數來說比例未算多,他估計許多餐廳和店鋪仍然處於觀望態度,期望撐過年底聖誕節和新年的旺季,再加上租約問題未會即時結業,其影響未必即時在數字上看得到。

「如果沒有暴力事件,晚上上街安全,交通工具正常,做到這樣的話,海外會取消旅遊警示,那旅客就會回來,」麥萃才說。


香港抗議:餐廳也要靠邊站

但他認為中美貿易戰對香港經濟的影響更大,因為香港進出口及轉口業務受到影響。

早在「反送中」抗議發生前,香港經濟已出現放緩。根據香港統計處此前發佈的數據,香港在2018年第4季經濟按年增長僅1.2%,2019年第1及第2季的經濟按年增長只有0.6%及0.5%。

美國克林信大學(克萊姆森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對BBC中文表示,長期來看中美貿易戰對香港的根本性影響會較大,不過香港在貿易戰中「做不到什麼」,所以港府只可以把目光放在社會穩定方面,以旅遊業及消費著手去維持經濟。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說,目前的紓困措施只是「治標」的工作,「治本」的工作是「盡快遏止暴力」。

徐家健認同社會穩定有助改善旅遊、零售和消費,但他質疑林鄭月娥政府目前所推行的「止暴制亂」措施能否令到社會穩定。

「過去幾個月,政府透過警察所謂嚴正執法(去應付示威),效用不是很大,有時甚至有反效果,」他說,「政府一直以來的方法是否有效?」

徐家健認為,抗議事件短期內不會令香港經濟前景出現長遠隱憂,因為在示威事件過後,遊客和消費等方面均可以好快恢復,但如果事件拖延至新年過後,經歷另一個半年,屆時經濟會否很差,就值得關注。

香港浸大學者麥萃才認為,這次政治事件暫停不代表解決了社會潛在問題,「或多或少影響到心理」,如果風波很快平息,遊客方面或許能夠回復過往水平,但如果香港社會持續不穩定,則會影響形像和聲譽,一旦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可信度受影響,就不排除影響外資決定是否在香港集資,或是令在港資產流向其他地方。


林祖偉
BBC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