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8-曾國平:歐洲人為何少用冷氣?

曾國平:歐洲人為何少用冷氣?
2015年07月28日


寫稿之時,正在乘坐高速火車railjet從慕尼黑到維也納。公務繁忙,只能在本月尾這個旅遊旺季到歐洲。說是旺季,對我這個在香港迫慣嘈慣的香港人來說,街頭、博物館的大堆遊人只屬小兒科,真正有點「挑戰性」的,是歐洲三十幾度太陽乾烈的熱浪。

如此高溫,最佳的解決辦法,是大喝慕尼黑區好幾隻有數百年歷史、有宗教背景的啤酒。慕尼黑的白啤較清淡,隱約有一陣小麥香味。我一向偏好味道強烈、酒精度高的啤酒,跟慕尼黑的口味剛好相反,但在炎炎夏日下,每日都喝上一公升的白啤,而且愈喝愈喜歡。
啤酒日喝一公升,流的汗應該不只一公升。未試過夏天到歐洲的朋友會問:為何不到冷氣充足的商場、餐廳「過冷河」,抵抗熱浪?

在香港,室內幾乎都有冷氣,夏天再熱也能足不出戶捱過,但在德國以至整個歐洲,冷氣並不普遍。一般不算高級的酒店沒有冷氣,只能靠深夜的清涼空氣飄到房中;到餐廳吃喝,顧客都喜歡坐到室外,除了能自由「吞雲吐霧」,也由於絕大部分的餐廳都沒有冷氣,室內熱得令人胃口大減;到過一家百貨公司,太陽、射燈加上沒有冷氣,室內氣溫有四十度,員工們個個熱到傻;經過慕尼黑的住宅區,也少見住戶安裝冷氣。


歐洲人比香港人少用冷氣,可有經濟學解釋?

一個常見的答案,是冷氣這科技太過「美國」,不合歐洲人的「優雅」文化。這個答案或有道理,但跟經濟學沒有關係。從需求定律的角度看,我有兩個解釋:一,歐洲的夏天一般不算熱,三十四、五度的高溫只是短暫的例外,到晚上氣溫更下降不少,不夠香港的夏天難頂。痛苦短暫,加上不少建築物歷史悠久,添置冷氣機既困難又不划算;

二,德國的電費出了名高昂(電費是選舉的重要議題),約為香港的兩倍幾,英、法等國家亦相差不遠,開冷氣是昂貴的享受。在歐洲,冷氣的固定和可變成本相對高,於是並不普遍。
香港冷氣無處不在,還有一個特別的理由:由於人口、建築物的密度都高,開冷氣其實是為了「自衛」。跟鄰居異常親密,打開窗門隨時可以握手,就算你想回歸自然不開冷氣,鄰居開冷氣製造的迫人熱力,也終會令你屈服。就此打住,繼續烈日當空的歐洲之旅。


作者為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