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31-蘋果:龍鬚溝

蘋果:龍鬚溝
19:57 31/7/2015


1951年,在新中國百廢待興之時,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就上演了老舍的話劇《龍鬚溝》,一個舊貌換新顏的故事讓北京市民第一次明確地意識到,他們所居住的這座城市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在這部話劇如此成功的背後,隱藏着一個龐大的城市規劃的命題。從1949年建國到1952年,北京市的工作重點就是重建城市基礎設施。國民政府戰敗之前的北京最讓外國友人痛心疾首的非糟糕的衛生狀況莫屬,堆放在路邊的垃圾仿佛小山,散發出令人作嘔的腐敗氣味,很難想像,30多年前,這裏曾經是滿清帝國的首都。在政府的號召下,一次全市規模的大掃除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至1951年3月,共計清理出城市垃圾60餘噸,其中的重災區就是老舍筆下的龍鬚溝。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拆除牌樓和龍鬚溝的改造工程是同構的。儘管梁思成為保護北京的牌樓和城牆奔波呼籲,最終卻只是徒勞無功。對於實施者的邏輯來說,拆除牌樓是對封建思潮的一次肅清運動,而龍鬚溝的改造則是對舊的景觀文化的一次徹底改寫。老舍就是這樣一位「執筆人」,他描述了解放前和解放後龍鬚溝判若兩地的變化過程,在不知不覺之中,一個地方的城市改造和一代人的精神改造運動結合在了一起。在話劇中,劇中人物趙老就曾把這條溝與政局放在一起點評:「有了清官,才能有清水。」他還詳細敍述了,在新中國成立之前,這條溝被多少個政府允諾改建,結果卻全都放了鴿子,以此突出新舊之間的二元對立。
北京解放後,北京各界有識之士紛紛提議改造龍鬚溝。1950年3月,經過調查,人們才發現這一工程的工程量其實極其浩大。因為年深日久,這條溝的兩岸都是由垃圾墊起來的,五公尺以下才見原始地面,但六十公分以下就有地下水,改造的難度擺在了執政者的面前。就像又一次平津戰役,參與改造工程的工人們克服了惡劣的天氣和潛伏分子的政治破壞工作,到7月底完成了一條十二華里長的新渠,從而解決了這裏的洪水氾濫問題。

老舍覺得,既然把又臭又髒的龍鬚溝搬到舞臺上是不可能的事,那麼用比較寫實的舞臺佈景加上躍然紙上的人物塑造來表現恐怕是一個比較明智的選擇。這裏的舞臺佈景體現了這些破敗的失地農民的生活場景:一座院子的牆、窗都是歪斜的危房,卻擠着四戶人家。該劇的導演焦菊隱是位元視覺方面的行家裏手,他要求舞臺佈景要近乎逼真地表現故事的現實感,「要生活在戲裏,搞舞臺設計的同志一定要感覺到,像龍鬚溝裏的大尾巴蛆在蠕動一樣,感覺到龍鬚溝的髒與濕來」。

舊的髒與新時代的乾淨衛生形成鮮明的對照,舊貌換新顏嗎?那麼人呢?當然也要洗澡做一個新人了。景觀與精神層面的意識形態改造,就這樣,被統一了起來。

蘋果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