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2-朱凱迪﹕從《明報》事件面對商業傳媒通病

朱凱迪﹕從《明報》事件面對商業傳媒通病
10:58 12/1/2014


【明報專訊】《明報》生變,編輯部前線員工團結一致反對無理更換總編輯,大批前《明報》員工、香港記者協會、各大專院校新聞系系會和市民聲援。與之前《南華早報》換總編輯、《信報》抽走「獨眼新聞」稿件和商業電台節目主持人被調職等事件相比,三間機構的前線員工大部分當沒事發生,工作如常,外界自然撐無可撐。

儘管《明報》編輯記者的團結令人刮目相看,然而,那些選擇沉默的人和組織也許會讓我們對香港新聞業界的主流情了解更多。新聞行政人員協會、香港報業公會和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至今不發一言。除《蘋果日報》外,絕大部分傳媒只作小篇幅報道,而且傾向淡化事件,譬如以「換老總有新版本」為標題。

淡化事件的理由,不外乎兩點:一是私人機構事務由老闆話事,外人無權置喙,二是報章換總編輯是平常事,談不上整頓,《信報》和《星島日報》早前也換了總編輯云云。那都是典型「港式溫水煮蛙」的辯護方式。香港是特區,不搞暗殺或下獄等高壓手段,控制輿論以統戰傳統慢慢部署,做足包裝,落刀時看起來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就算成功。

讀者可以相信《明報》老闆真的給了劉進圖比總編輯更重要的任務,或者相信商台或港台調走批判主持人是「一般正常做法,以往也是這樣」。但若果真要深究是否「煮蛙」,我們便要離開一般程序,具體看香港的實際狀。實際狀就是,除了《明報》和壹傳媒的報紙雜誌外,幾乎再找不到足以刺痛當權者的獨家報道,特別是調查報道。香港公關行業那麼蓬勃,以新聞稿和政府消息人士填滿整疊港聞版,毫無難度;相反,要揭露當權者用盡方法覆蓋的醜行,卻是愈來愈難。香港主流傳媒幾乎全面放棄不做調查報道,不想令權貴難堪,工作條件差令不少新聞工作者以從事公關工作為最終歸宿,做公關就不要有稜角,也是不好得罪人。

我們知道,《明報》有資源做得罪權貴的調查報道,不是因為老闆喜歡,是因為有從總編輯以下整個編輯部支持,而過去十多二十年,《明報》編輯部高層班底一直沒有大變動,令這種默契有所傳承,亦愈積愈厚。有人罵《明報》高層支持梁振英,所以「抵死」,我會嘗試作以下區分:《明報》高層是自己選擇支持梁振英,不是基於老闆指令,而且他(們)絕不會阻止(甚至以投放資源變相鼓勵)記者採訪得罪政府和權貴的新聞。

調走總編輯劉進圖,從馬來西亞空降老闆親信,將破壞這種因尊重差異而出現的編輯部共識(或稱為「良性精神分裂」),也是破壞了生產調查報道的土壤。

過完這關以後

需要認真面對的問題

《明報》是香港商業傳媒中的特例,只此一家,因此市民必須全力支持編輯部,希望團結能結出果實,保護一直有效監察權貴的採訪資源及報道空間。但是,市民也應該藉這次事件,認清商業傳媒的通病:在經濟力量與政治專制力量高度集中的今天,大部分老闆都正在或打算利用旗下傳媒來換取北京的肯定,也許是令編輯部成為咬人的惡犬,或者令編輯部成為權貴面前的無牙老虎。

這個病,不是每次風吹草動時大聲疾呼言論自由失守就可醫好,也不能單單寄望新媒體來打救。答案是強化記協作為記者工會的行動力,逐間機構與老闆周旋?再次推動成立獨立於政府的公共廣播機構?還是建立像英國《衛報》那樣由獨立基金支撐的報紙?這是我們陪《明報》編輯部過完這關以後,需要認真面對的問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