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5-【七筆思議】一言棠:爆粗

【七筆思議】一言棠:爆粗
7:36 25/1/2014

■唐英年在立法會曾引用「吊吊揈」,有失身份。

今日開筆寫粗口。

粗口是與社會現象和生活狀況相對而產生的次文化,源遠流長,各地不同民族衍生不同粗口,但異曲同工,都是主要為彌補基本言語上表達態度時的不足,尤其對於在激動和憤怒時以增聲勢,作為攻擊、羞辱對方的一種語言工具,亦往往是觸發强烈衝突的導火線;但另一方面,語氣有別,適當地運用粗口在日常用語,卻有助輕鬆氣氛的「反作用」,總之不論正反兩極,講粗口都帶有幫助發洩的使命。
粗口主要內容總離不開性器官和性交動作,中外如是,殊途同歸,學者相信由人類遠祖為敬畏生殖器官而產生宗教崇拜文化的結果。總覽各國粗口,若論精闢多采,抵死啜核,兼氣勢不凡,由五大單字串連或個別發揮的功效各擅勝場,亦為廣東粗口包羅萬象,形、聲、意皆到,敢稱天下之獨秀。


有失尊貴身份

小學生都知,在日常生活中,講粗口是大忌,難登大雅之堂,殊不知當今廟堂朝中,所謂為官者未必敢公然爆粗,但亦不時語帶粗穢,有失尊貴身份,如唐英年曾在立法會就曾引用「吊吊揈」(意即形容男人赤裸而下體隨意擺動);甚至最近議員鍾樹根亦叫王維基得嗰廿億不如「收皮」(意指陽具龜縮,即失卻男子氣概,有咒罵別人於死地含意);另外,公眾人物在大氣電波粗口照出街亦有心或無意地偶爾發生,無意者通常衰講得心急,明顯案例是亞視前高層盛品儒一句「眾所鳩知」,明明形容大家都知曉的事情,換上一個單字,意思就變成「乜都唔知」,這也是廣東粗口的語言力量特質;而所謂有心者,現今網上電台節目主持擺明車馬,以為有型,但其實不夠高明,回應中國人「妾不如偷」的民間哲理,在大氣電波中要講得有理有據,又不讓人覺被責備才是高招,表表者亦敢稱是香港電視史上首次直播爆粗,肯定是70年代中無綫賑災籌款節目中,由梁醒波、李香琴和肥姐合演的《審死官》折子戲。波叔擅長爆肚搞笑,話說寫狀紙執筆忘字,查辭海時念字曰:「滾、搵、笨、腎、聞、麈……」最後一個,竟大聲爆出個「撚」字,還加以注解:「剔手邊做個然字唔係撚咩?」講得理直氣壯。
寫得出的粗口並非公廁牆壁門身獨有,亦非下三濫文章專用,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內裏的梁山好漢其實都是市井粗人,自然粗口橫飛,代表人物為魯智深和李逵,口頭禪分別為「教你咬我鳥」和「兀那廝鳥」,鳥,指陽具,前者意思是叫人你替我口交,語氣謙彬有禮,而後者意思今譯則為「睇下嗰條×樣!」非常具氣勢。


【一言棠】
撰文:歐錦棠

除表演藝術,也酷愛文字、影像及武術,其文章往往一針見血。

歐錦棠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