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6-綠色生活:馬鞍山郊野公園,綠化地帶=可發展的灰色地帶

綠色生活:馬鞍山郊野公園,綠化地帶=可發展的灰色地帶
文 李佩雯
郊野公園系列(一)
8:59 26/1/2014


【明報專訊】郊野公園,這四個字出現於我們生活的不同畫面:一家人周末郊遊、學校秋季大旅行、良朋共聚BBQ……

在如此密集城市居住,能與這片綠土毗鄰,外籍人士也羨慕,不乏遊人來香港,為的不是購物,而是遠足。

這系列將會遊走多個郊野公園,介紹各公園之最,可能是最動人、最具歷史價值、最有故事的。

今期由馬鞍山郊野公園開始,在最大高山草原,眺望城市和自然景觀相連的天平線,經過盛極一時的鐵礦場遺址,途中還見到將發展的綠化地帶,終摘去鮮花,種出180幢低密度豪宅。

下一代人,會否就此記不起燕尾蝶對花蕊的牽掛?


香港罕有高山草原

香港現時有24個(包括擴建部分)郊野公園,由1970年代起出現在香港的版圖上,經歷了數十年,在城市愈見先進、人滿為患之時,不論你是哪一代人,大自然和郊野公園都給予我們喘息的空間。


「山嶺海灘屬於大多數人」

郊野公園之成立,保護了香港約四成郊野土地,早於1977年,香港政府已劃定了首批郊野公園,翻看舊相片,一家大小愛到郊野公園燒烤,學校必辦郊野公園旅行,迄今,郊野公園成為熱愛遠足的朋友之周末「蒲點」。城市與郊野,近在咫尺,山巒起伏,環抱海灣。時代變,郊野公園的設施亦不斷改善,不僅吸引香港人,連台灣、日韓等外地遊客也專程來港遠足。

郊野公園的成立,愛遠足郊遊的麥理浩港督功不可沒,他在1976年制定《郊野公園條例》,首次為香港郊區劃定郊野公園範圍,希望新市鎮與市區的發展與郊野的保育取得平衡,往後郊野公園計劃全速展開。麥理浩的名句:「山嶺海灘屬於大多數人。」 現今政府有聽過嗎?


綠化地帶建豪宅

郊野公園範圍受到郊野公園法例所保護,避免受破壞和發展,而一些稱為「綠化地帶」的地區,是作為郊野公園和人為發展的緩衝區,仍為「不宜發展的用地」,不過本月初有報道,指出去年9月政府准許地產商於馬鞍山郊野公園旁的127萬平方呎「綠化地帶」大興土木建180幢低密度豪宅,被指事前未有廣泛諮詢,有團體認為「先斬後奏」,城市發展無可厚非,但如何在保育之間取得平衡?


城鄉布景 奇峰異嶺

馬鞍山郊野公園成立於1979,沒有她,東九龍和中九龍會失色不少。漁護署前助理署長王福義心繫郊野公園數十年,在郊野公園成立初期加入漁農署,對每個郊野公園也瞭若指掌,他認為:「馬鞍山郊野公園連接獅子山和馬鞍山,被城市風景包圍,可欣賞沙田和九龍一帶的風光,猶如東九龍和中九龍的布景板,是城市和天然景色的天平線。」

這個布景板,有多個高達600米或以上的山峰,不計大嶼山的郊野公園,在新界地區山勢僅次於大帽山郊野公園。Johnny十多年前首次踏足馬鞍山郊野公園,園內不同形態的山峰,教他和山友百遊不厭:「馬鞍山郊野公園由北至南著名的山峰如牛押山(677米)、馬鞍山(702米)、大金鐘(536米)、石芽山(540米)、水牛山(606米);及南端的象山(585米)及飛鵝山主峰(603米)等逾10個山峰。若安排行程,每次走訪一兩個山峰,也起碼要安排5次以上!」


1. 馬鞍山村燒烤場

昔日郊遊必到處

選擇在燒烤場起步,Johnny希望帶出重要信息,「你知不知道郊野公園成立的三個目的?就是保育、康樂和教育。」根據調查,在八九十年代,燒烤是最受歡迎的遊客活動,二○○○年後,遠足登上第一位。

馬鞍山郊野公園設有多個燒烤場,馬鞍山村燒烤場是遊人假日的消閒地點,地方敞大,周遭綠樹林蔭,充滿大自然氣息。


2. 鐵礦場巴閉史

馬鞍山藏火山

我們沿馬鞍山郊遊徑走,不久來到鐵礦場,在五六十年代經歷過光輝歲月,高峰期僱用超過二千名礦工。據悉,當年礦場和日本公司合作,在海拔二百四十米的高地開闢地下坑道,由露天改為地下採礦,以提高礦石的含鐵量,又挖掘一條長約二千米的坑道作運輸用,鐵礦場至一九七六年停產。多年來沙田區議員和當地民間團體要求在此建立礦山公園,保護遺址,可惜政府一直未有行動,令這段歷史逐漸被淡忘。Johnny :「馬鞍山有火山、沉積岩和花崗岩等,曾有人提議成立地質公園時,加入馬鞍山,但最後被否決。」

有趣的是,鐵礦場附近的石頭含礦量高,呈深灰色,磁石會附在石頭上,甚至吸含礦的泥土。


3. 昂平高原‧大金鐘

滑翔傘愛好者勝地

沿馬鞍山郊遊徑去,途經美麗的昂平高原,這裏是香港少有的高山草原,亦是難得看不見市區的高地,視野廣闊,綠草連綿,配上頭上的藍天白雲,景色美得無話可說,煩憂拋諸腦後。峙立於草原的大金鐘,其外形恍如金字塔,又如金鐘,故名大金鐘,走近大金鐘時,右側有一小徑可登頂。由於附近的平原開闊當風,這兒亦是滑翔傘愛好者的勝地,坐在草地上,看他們向西貢半島衝下去,乘風,翱翔天空。Johnny對昂平高原的景色讚不絕口,特別是夏季,「草地很翠綠,望上大金鐘,一片綠油油,是香港少有的珍貴自然景觀。香港發展之餘,仍有很多綠色地方,保持活力,是香港難得之處」。


4. 馬鞍山 凝灰岩 氣勢懾人

接回麥理浩徑四段,走在大金鐘的另一處,可眺望將會發展的綠化地帶,背靠沙田海,其餘三面被馬鞍山郊野公園包圍,不久將來便出現一百八十幢兩至三層高獨立屋,項目範圍距離馬鞍山郊野公園最近只得八十米。

在小徑上走,左旁就是巍峨聳立的馬鞍山,馬鞍山的「容貌」別樹一格,由堅硬的凝灰岩、流紋質熔岩等組成,氣勢懾人。Johnny提議每走一小段路再回望,馬鞍山不同形態活現眼前。


5. 水浪窩 遠眺企嶺下海

走了近四小時,到了西沙路的水浪窩,返回市區,在路線的尾聲,又再出現一個美麗的景致,眼前的企嶺下海,優美恬靜,沿海岸有一紅樹林帶,形成一條海岸綠帶,若有機會前往,可看到蠟燭果和秋茄樹、彈塗魚、小蟹、白鷺等自然生態。因馬鞍山東面山坡陡直,所以又有企嶺的稱號,企嶺下海,即馬鞍山下的海。


6. 水浪窩觀星台 仿古天文觀測台

在水浪窩巴士站附近,沿水浪窩木牌登上石級小徑,前行不久便到達觀星台,這是仿元代天文觀測台,用石堆築成,台高六米(按比例而建,原台高九米),古人用此台觀測日影以確定回歸線。


知多﹕「綠化地帶」 發展的弔詭

政府在1991年推行綠化地帶的政策,指出「綠化地帶」具備保育、康樂及作為市區發展緩衝區用途,同時亦屬「不宜進行發展」的用地。現時本港有1.38萬公頃「綠化地帶」,佔整體土地的13%。Johnny表示:「若綠化帶用作密集發展,附近郊野公園的自然景觀必然受損,而生態價值亦受嚴重衝擊。大埔鳳園就是好例子,興建多層大廈後附近蝴蝶保育區的蝴蝶數目即急跌。」早前施政報告宣布,港府已物色80幅「綠化地帶」和「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改劃作住宅用地,有團體批評事前亦未有廣泛諮詢公眾,指政府做法是「先斬後奏」。16個團體早前發表聯合聲明,不滿港府借住屋問題接連向綠化地帶及郊野公園用地開刀,但並無提及軍事用地,及少數人使用、佔了大面積的高爾夫球場等,批評港府明顯違反城市規劃委員會訂明的「綠化地帶不宜進行發展」的規劃原則。

幕後英雄戴爾博 提出郊野保育建議

成立郊野公園的另一幕後英雄是戴爾博(Lee M. Talbot)夫婦。他倆於1965年發表《香港保存自然景物問題簡要報告及建議》,提出多項郊野保育建議,成為郊野公園發展的藍本。2005年他應邀參加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會議時透露,「當時我認識的香港人都告訴我,他們沒有度假的地方,放假想旅行,卻不是有很多人可以支付外遊的費用,但又覺得香港沒有好去處……人們沒有可以喘息的地方,在郊區發展和康樂和保育用途的需要是不言而喻了。」他曾在報章強調,香港郊野公園是世界上其中一個最出色例子,不但有生態保育價值,公眾又可享用,用來建樓房的話,將會是香港和世界的損失。


文 李佩雯

圖 胡景禧、受訪者提供

編輯 蔡曉彤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