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9-梁啟智﹕扶貧不止於派錢

梁啟智﹕扶貧不止於派錢
8:16 19/1/2014


【明報專訊】施政報告提出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在扶貧路上算是走對一步,也是社會各界爭取多年的成果。然而新建議在過去一天未獲輿論普遍支持,背後不止是找了個怎麼樣的新聞主任的公關問題,而是涉及政府如何理解貧窮人口的處境。只看到窮,便只會派錢;看到後面的社會脈絡,才能避免頭痛醫頭的公共政策。

低津建議一出,首個被批的理由是新移民也能申請,各式各樣「養懶人」的指控一擁而出。這些批評其實相當「無厘頭」,因為低津的名字就已經說明是要「在職家庭」才有資格,可以說是為鼓勵申請人努力工作而設,沒有帶薪工作就不能申請,理應相當符合持「貢獻論」者的脾胃。既然如此,低津還是引來此等批評,可見不少港人對新移民已有強烈情緒,任何相關的政策不論內容也會自動引來劣評。

此等情緒氛圍對於新移民脫貧固然沒有好處。一個社群要融入社會要雙方支持,既要自身的努力,也需要社會的接納。然而社會接納並不是多講幾句關懷和理解就能促進,還要政府政策本身的修正。例如政府緊抱《基本法》第22條,不肯爭取單程證審批權,就是陷新移民於不義。實情是《基本法》並沒有阻止香港政府和內地主管部門共同審批,優才計分制就是一例。對於某些單程證的申請資格,例如內地無依老人投靠在港子女這一項,既然說明是「投靠」,對申請人作某種資格審查也是合情合理。香港政府連這點也不做,間接加深了社會對新移民的敵視,協助其脫貧豈不事倍功半?

另一個政府未能做到的「人心工程」,在於改變社會對社會保障的態度。不少有真正生活需要的長者,因為害怕「靠政府養」的標籤而拒絕尋找援助。此一思維的背後,是政府從來也把生活保障當作是福利而不是權利,活在香港不用餓死是恩惠而不是道理。如若推行全民退休保障,則老有所依變成理所當然的社會價值,無依者才能不怕負面的目光。未有承諾全民退休保障,固然是施政報告對扶貧事業的一大虧欠。


且看預算案會否撥亂反正

扶貧不止於派錢,在於金錢上的不足僅僅是貧窮的病徵,貧困者所處的社會環境是更重要的病因。踏實的扶貧政策,無論病徵或病因也不可能忽視。上述兩點只是例子,繼續說下去的話我們更可以從城市規劃、土地供應、教育制度等等去追問滅貧之路該如何走下去。在這些方面,施政報告的建議和改善貧困者社會環境的關係還是不夠細緻。

最後,我們得認清扶貧的目的在於促進社會平等。然而社會平等要體現在整個公共行政當中,除了問開支也得問收入。每年例行的減免差餉不限戶數,變相把稅款都退到地產商的手中。小中產投資買樓收租要交稅,富豪投資買股票收股息卻不用交稅,靠股息而不靠薪俸過活的富豪的實際稅率比他們的秘書還要低,這恐怕才是對中產最不公平的制度。這些不平等政策會否改變,特首沒有說,但據稱沒有說不等於不做,且看接下來的財政預算案會否撥亂反正。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