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4-蘋果:【野人周記】尋訪瀕臨消失的水牛田

蘋果:【野人周記】尋訪瀕臨消失的水牛田
20180824


水牛要依靠浸水滾泥散熱,故須靠近沼澤而居。

【野人周記】

港外線渡輪抵達梅窩碼頭,登岸乘客紛紛趕往對開的巴士站,看來都是往貝澳的遊客,只有我們往左轉,穿過空無一人的街頭和店舖。梅窩曾是大嶼山最繁忙的碼頭,東涌鐵路線開通後,這離島小鎮也變冷清。同行的台灣友人,很懷念多年前在十塱一帶行山時跟水牛的偶遇,趁來港辦事,相約一班香港山友重訪十塱。沿鳳凰徑上山,路過掛滿黃皮、龍眼、大樹菠蘿跟楊桃的果園,冷不防一頭水牛從果樹之間探出頭來,被嚇了一跳。水牛是溫馴的動物,並非擔心受襲,而是看到牠驚惶退縮的反應,完全沒有一般牛群慣常的氣定神閒;再者,愛水的水牛鮮有貿然離開水草豐美的十塱和貝澳,翻山來到只有水泥石屎的梅窩。我在想,也許是遇到某種驅離,迫於無奈的浪蕩到此。

白富田山崗頂眺望蓮花、大東群峯延綿,山下貝澳村屋星羅棋佈,快步下山,很快便到達十塱舊村。說是「舊」村,似不合適,皆因眼前一幢幢剛竣工的簇新別墅,工地一直伸延進入臨海河口的濕地。這裏雖然已被規劃為綠化帶,五年前卻曾遭違規堆埋,當時聽村民說,有大型發展商在收購興建豪宅,看來惡夢已臨。


香港的水牛屬沼澤型亞洲水牛,愛游泳。

夏天的十塱濕地,如破碎的天空之鏡。

警覺性高的母牛,守護樹蔭下避暑的小牛。


濕地天使愛浸水滾泥 貝澳發展破壞棲地

穿過別墅工地,進入萎縮中的泥沼濕地,翠綠水草間,終於見到數十水牛在悠閒進食,小溪流淌,淙淙溪水積成一片片天空之鏡。濕地若沒有水牛吃草和翻滾,很快會乾涸而被灌木林取代,水牛獨特的生活習性,成為了促進濕地生物多樣性發展的「濕地天使」。全港現時大約有120頭水牛,大部份分佈在大嶼山,十塱和貝澳佔約70頭,均為沼澤型的亞洲水牛。大嶼山早年一直有栽種水稻,農民飼養水牛協助耕作,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經濟迅速發展,農業式微,耕地被棄置,牛群亦遭野放在外自生自滅。水牛汗腺不發達,暑熱天時為免體溫過高,須浸水滾泥散熱,泥漿也有效防止蚊虻侵襲,故牛群多堅持靠近沼澤而居,受此天然棲息條件限制,無法隨便遷移。

從十塱步向毗鄰的貝澳,沙灘後是另一片重要的水牛濕地,雖然營地擠滿遊客,但灘後有大片泥沼可供水牛打滾,也可在溪中暢泳。「水牛是野生的嗎?」曾經有朋友這樣問。野生、流浪,還是社區動物?的確很難確切定義。以雌牛五歲成熟計,被野放了四十多年的水牛已經歷八代,是完全野化了,但根據香港法例,普通法上歸類為馴化類的動物,被遺棄後不管經過了多少代,仍不會符合政府對野生動物的定義,其實不會受保護。

在貝澳小店午餐,鄰桌幾位中年人,看來是村民,正在討論建屋之事。一位大叔正在鼓勵大家入紙「套丁」,他可代為處理,也講明會收取幾十萬,高聲公開討論,毫不顧忌,我和朋友面面相覷。相比起十塱,貝澳濕地的處境更差,近岸土地雖被規劃成海岸保護區,年前卻持續在濕地上發現大量非法堆填的建築廢料,政府在《香港2030+》規劃提出發展東大嶼都會,勢將涉及僅餘水牛棲地,業權人紛紛磨拳擦掌,是意料中事。

原居民不會稱牛群為「流浪牛」,因為都知道牠們的原本主人是誰,「把牛回放野外,是給牠們一條出路」,然而諷刺的是,現時為了發展收益而不惜破壞其僅餘棲地,無疑把牠們趕上絕路。


小資料

1.難度:★★☆☆☆ 鳳凰徑12段,也可直接乘巴士往貝澳老圍村。
2.距離:約9公里,高度增加:279米,時間:3小時。
3.注意:水牛天性基本溫馴,但接近小牛時應留神,母牛為保護小牛或會有攻擊舉動。交配季節公牛間中有打鬥行為;水牛行一夫多妻制,新牛王奪位,舊主會被趕出牛群,留意落單後亂闖的公牛。

撰文:Daniel-C
好山愛水的城市野人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