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4-安裕:六四30年
安裕:六四30年
2019-06-04
安裕札記
一晃眼,已是六四30年。1989年6月3日,美國時間上午11時許,電話響起,那邊只說了一句「北京開槍」就掛線。打開電視,CNN的北京現場報道畫面一片暗黑,隱約看到一些人走動,背景旁白是記者齊邁可(Mike Chinoy)的聲音,夾雜着「噠噠噠噠」的密集槍聲。
那天和之前很多、很多天的一切,到今天依然清楚記得。5月華盛頓中國大使館外的留學生示威、6月3日下午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集會、幾個中港學生紅了眼呆望窗外的神情,這些人的名字,到今天依然隨口就能說出來。當中有人下一學年退學,轉考法學院,他說,中國未來需要法治。
更記得的是,華埠報攤前每天中午大批等着報紙的僑胞,報紙甫到轉瞬搶購一空。美國的僑社向來涇渭分明,這邊掛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那邊是掛五星旗,互不往來。在1989年的春夏之際,兩邊立場基本上沒大分別。台灣僑民社區不在華埠,北京的一舉一動,同樣受到台灣僑胞關注。美國主流傳媒每晚的新聞和特備節目極受關注,主播站在天安門廣場的學生群裏現場直播。
六四之前中美關係友好。老布殊1989年初上任不久訪問中國,回到他曾經擔任駐華聯絡處主任的城巿。車隊經過天安門時,他下車向民眾揮手,這照片不少人可能還記得。中美兩軍當時交流頻密,中國「殲八」戰機航電雷達改造,是美國軍工企業格魯曼做的。鎮壓槍聲一響,一切都改變了。
六四30年,香港新聞工作者錄下目擊證言,眾多的記憶集合成為一幅巨大的歷史真相。在大歷史之前,巿民亦有一己的六四記憶:上街遊行,高喊口號,公開控訴,在巿民的人生當中,這是永遠不會忘記的熱血時刻。尤其是真實的歷史那麼接近,不必口耳相傳,毋須文字記載,這是親身經歷的記者用他們的話語告訴大家目擊的一切,呼喚勿忘歷史。
29年來,維園六四燭光晚會人如潮湧,巿民縱然工作和生活再忙,這幾個小時活動還是會來的。點點燭光之中,是對當年身喪京城英靈的痛悼,也是自己不會忘記歷史的莊嚴承諾。
安裕
2019-06-04
安裕札記
一晃眼,已是六四30年。1989年6月3日,美國時間上午11時許,電話響起,那邊只說了一句「北京開槍」就掛線。打開電視,CNN的北京現場報道畫面一片暗黑,隱約看到一些人走動,背景旁白是記者齊邁可(Mike Chinoy)的聲音,夾雜着「噠噠噠噠」的密集槍聲。
那天和之前很多、很多天的一切,到今天依然清楚記得。5月華盛頓中國大使館外的留學生示威、6月3日下午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集會、幾個中港學生紅了眼呆望窗外的神情,這些人的名字,到今天依然隨口就能說出來。當中有人下一學年退學,轉考法學院,他說,中國未來需要法治。
更記得的是,華埠報攤前每天中午大批等着報紙的僑胞,報紙甫到轉瞬搶購一空。美國的僑社向來涇渭分明,這邊掛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那邊是掛五星旗,互不往來。在1989年的春夏之際,兩邊立場基本上沒大分別。台灣僑民社區不在華埠,北京的一舉一動,同樣受到台灣僑胞關注。美國主流傳媒每晚的新聞和特備節目極受關注,主播站在天安門廣場的學生群裏現場直播。
六四之前中美關係友好。老布殊1989年初上任不久訪問中國,回到他曾經擔任駐華聯絡處主任的城巿。車隊經過天安門時,他下車向民眾揮手,這照片不少人可能還記得。中美兩軍當時交流頻密,中國「殲八」戰機航電雷達改造,是美國軍工企業格魯曼做的。鎮壓槍聲一響,一切都改變了。
六四30年,香港新聞工作者錄下目擊證言,眾多的記憶集合成為一幅巨大的歷史真相。在大歷史之前,巿民亦有一己的六四記憶:上街遊行,高喊口號,公開控訴,在巿民的人生當中,這是永遠不會忘記的熱血時刻。尤其是真實的歷史那麼接近,不必口耳相傳,毋須文字記載,這是親身經歷的記者用他們的話語告訴大家目擊的一切,呼喚勿忘歷史。
29年來,維園六四燭光晚會人如潮湧,巿民縱然工作和生活再忙,這幾個小時活動還是會來的。點點燭光之中,是對當年身喪京城英靈的痛悼,也是自己不會忘記歷史的莊嚴承諾。
安裕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