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7-洪曉嫻:有中國人問我「憑什麼香港人可以反抗」

洪曉嫻:有中國人問我「憑什麼香港人可以反抗」
2019/8/17 — 16:15


示威者以煲蓋協助處理催淚煙。(金鐘,8.5 三罷,立場新聞圖片)

七月底因事要去中國,出發前頗為擔心會被查手提電話而過不了關,但因為香港的事本來就令我極度不希望去中國,本著「最多俾你查到以後都唔去」的心情裸奔。結果沒有被查手機,順利過關。

出發前在內心說了一萬遍無論聽到希望都要保持平靜,也在微信上讀過一些抹黑的文字(包括說示威者都是目不識丁的越南難民什麼的,唉都話字體好緊要㗎啦)。結果是道行不夠高,在高鐵上鄰座的年輕中國人大發偉論,說香港好亂,「外國勢力真的很厲害,在亂我中華」、「香港的經濟就是被示威者搞亂」,「香港是太自由的小孩應該要多管」⋯⋯實在沉不住就在座位上大大聲跟那兩個男子說「運動裡有公務員有律師有專業人士,怎麼算是暴徒了?」

當然我有點後悔大聲駁斥,不知道會不會在忽然被失蹤,但那兩個男子(主要是其中一個)說的話,事後我覺得實在可堪玩味,他說:「沒錯你有兩百萬人,但我們有十四億人,香港不是你的地方,是中國的,你們香港人憑什麼覺得高高在上?」

可是中國人不是去全球買奶粉、連打疫苗都要到香港打,當你們被毒奶粉假疫苗所毒害的時候,你們有反抗的權力嗎?

「我們不需要牆外的自由,我們不需要知道真相,關鍵是我沒有吃過毒奶粉和假疫苗。我們在國內也生活得不容易,憑什麼你們可以反抗?」

後來我就閉嘴了,一直到下車我也很憤怒,但是我沒有再爭吵下去,大概那兩個中國人心裡,我便是被外國勢力所洗腦的香港廢青暴徒。

不久就接連發生了藝人護旗手、網軍君臨天下到處檢舉名牌支持港獨台獨、各國中國留學生去撐港集會踩場的事件。


我想起一件早一兩年的小事。

我的女兒從六個月開始BLW(Baby Led Wean),從小自己動手吃飯大人不餵食,小嬰兒抓到滿臉滿手都是食物,我在中國的舅母每次見到都語帶諷刺地說:「我們中國的小孩絕對不可能這樣,他們做不到。」當時我的回應是難道中國的孩子特別笨嗎?還是中國的父母特別不信任孩子?

這件小事突然在我腦海裡浮現,並且發現了兩者的連繫。在中國,大概孩子全都是要「管」的,只能在大人所容許的範圍內做容許的事,稍一脫序就會遭到打壓,一出生便是在自由的囚牢裡。

而人民,不就是「父母官」要管的孩子嗎?巨嬰國國情。一葉知秋,從對孩子的態度,到什麼香港兒子祖國爸爸的歪論,甚至林鄭的慈母論也是如出一轍的。

在ppt上有網民(編按:鄭立)寫,為什麼中國人會支持鎮壓香港,「這樣的人如果看到有人不願屈服,只會感到礙眼,為何不是一起反抗那些欺負人的人?因為這傷害到他們的尊嚴。明明好端端的大家都不反抗,接受了是日常就可以了,你在反抗,不就代表其實我也是可以反抗的,只是自己是個窩囊廢所以才不敢反抗,那多傷害自尊心。」實在是最好的註腳,聲稱愛國的人並不因為有多愛國有多滿意中國共產黨,在中國肯定也有不滿政權的人,但不滿又可以怎樣,反抗只會換來鎮壓,所以他們情願嘲笑我們是美帝走狗,逼著我們對天朝下跪。

千錯萬錯都是外國勢力的錯。正如孩子千錯萬錯都不是父母教養的錯。

我母在跟我的外公外婆解釋為什麼香港人要反抗的時候,忽然爆出一句:「這就是文化差異,像你們對我們是高壓的教育,父母說一就是一,但時代變了,孩子有其自由和追求,我不再用你們那一套教育我的孩子。」

我在旁邊默默鼓掌,同時明白籠裡的鳥是怎樣喪失飛翔的能力。

香港對於大部分的中國人來說,與其說是同胞,不如說是一個手袋一件衣服,品牌不聽話隨時可以用十四億人口輾過,香港人的死活從來不是他們關心的事,我甚至懷疑,連中國人民的死活也不是。

但我還是懷有希望的。當有身處中國的人私訊我說他們也想為香港出一分力、曾經教過的新移民學生在臉書上為自由吶喊、一張張寫著支持香港的中國身份證、來香港支持反送中運動然後被失蹤的人、在港因參與示威被捕的中國留學生、品蔥上一條條讓我落淚的留言、還有無數在國內苦苦爭取自由以生命發掘真相的人⋯⋯在鋪天蓋地血紅中,我知道我們並不孤單。

我們終將會在沒有黑暗的地方相遇。雖然不知道這一天什麼時候才到來,但一定會的。

最後,818,維園見,無論如何都要塞爆,無論如何都要好多好多人,我們是自己的希望,也是許多在暗夜裡的人的希望。

*品蔥上《香港抗爭者告內地同胞書》的回應截圖,品蔥上還有網民在另外一個關於環時特工的帖上留言說:「我觉得很对不起香港人,他们到现在还在叫我们同胞,我们不配。」瞬間流淚,謝謝你們讓我們看到異議的聲音。


洪曉嫻
字花編輯、寫作班導師。不喜歡寫簡介,時時被告誡要多收斂。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