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4-譚蕙芸:不戴口罩的自由

譚蕙芸:不戴口罩的自由
2019/8/24 — 22:57


近日社會籠罩着秋後算帳的陰霾。說一句「香港人加油」的機師,在臉書上表達了個人想法的空姐,對所服務的傳媒編採方針表達不滿,參加社運被控告但未定罪的航空服務員,紛紛丟了飯碗。昨晚手拖手的「香港之路」,在人鍊裡大部份人也戴上口罩保障自己,但仍有人堅持不戴口罩,他們強調明白其他人的擔心,體諒別人有需要戴口罩,但自己卻沒有戴上,究竟為甚麼?

自稱和理非的夫婦余生余太,五十多歲,丈夫任職中學老師。他和太太有帶備口罩,卻沒有戴上。丈夫笑說,學校近來換了管理層,本來開明的校長變成保守。但他不擔心被人知道出席這個人鍊活動:「我連八一八都沒有去,因為擔心有衝突,今天這活動很溫和。我都差不多退休,如果因為去這個活動被革職,我都寧願走人。這種白色恐怖氣氛不可長。為何今日出來?再唔做啲嘢,香港渣都無。」

兼職金融業的余太也說:「口罩可以唔戴就唔戴。」和她拖着手的是余太的 57 歲胞姐,今日第一次戴了口罩,余姐姐說,自己在公立醫院從事支援部工作,也有出席醫院集會,之前會站在人群後遮掩一下,但今日人鍊「打平企」,加上近日社會氣氛,感覺到無形壓力:「看見四圍都秋後算帳,我們蟻民多數支持學生,但最高級的未必支持,戴口罩的目的,也只是無謂令上司難做。」

從事廣告業,五十餘歲的黃先生揹着布袋,踏着涼鞋一個人來,有點藝術家造型的他,沒戴口罩。他說,自己結了婚,要對太太負責,但他指自己「心中勇武」,談到工作壓力,他說:

「錢是緊要,但自由更緊要。每次我都不戴口罩,因為我只是站在集會中間,即使有些沒有不反對通知書,我也沒有衝擊,如果連我這種和平示威的人,咁都拉我,是香港沒希望。香港應該是自由的。我不想遮住自己。」他說「自由」兩個字,特別用力。

27 歲,文青造型,戴了眼鏡的李先生,露了臉在人鍊中嗌口號。他清楚記得,有人五次遞上口罩,他都不願意戴。「我想嗌口號嗌得大聲點。也希望這條人鍊,可以感動中間派的人,不戴口罩,應該更有說服力。」

他說話慢條斯理,語氣堅定。李先生承認他是「走得最前的和理非;走得最後的衝衝子」。他坦言,自己聞過催淚彈,平日到現場也會戴口罩。今日不戴,也是一種態度:

「今日咁和理非,唔戴口罩係想傳達一個訊息,不想製造白色恐怖。唔想自由被蠶食,這種可以不戴口罩的自由,非常重要。如果搭地鐵都要戴口罩,就真是『中了計』,我們就不用反送中,香港已經變咗中國大陸咁。我沒有做錯,我們示威是合法的,如果可以,我不想戴口罩。」

李先生從事公證行工作,客戶是歐洲人,市場也在中國大陸,他坦言暫時工作未感受到壓力。但他表示,父親就是藍絲,一家人盡可能避免討論時事。和他一起來的女性朋友,戴了口罩,也是因為家人不支持運動,希望低調。

和家人不咬弦的,還有 17 歲的中學生邱同學和 Zoe,兩位妹妹說,父母都不同意這場運動,認為是年輕人「搞事」,在家裡也不會討論。

她們自認是運動中的衝衝子,也有認識的人被拘捕,但今天兩人沒有戴上口罩。她們眨着大眼睛道:「今日不介意被人影到樣。」忽然一位攝影記者從她們旁邊拍人鍊照片,Zoe 還是嚇一跳。她解釋:「我擔心有人拍下大頭照放上網。」

這天她們飾心打扮,少女們化了淡妝,戴了耳環,髮型也用噴髮膠定型好,吊帶裙的胸前別了可愛的襟針。我讚她們打扮得漂亮。邱同學指一指旁邊一起拖手的同學:「今日是她的生日呢,我們之前一起吃生日飯。」脫下口罩相見,原來如此美好。


譚蕙芸
曾於北美洲留學主修電影和心理學,回港後於大學鑽研影星周潤發在港人心目中形象,之後變身記者遊走於報館和電視台,現於大學教書,滿腦子是怪念頭,始終相信文字的魔力。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