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3-石琪:《天氣之子》道是無晴卻有晴

石琪:《天氣之子》道是無晴卻有晴
2019/8/13 — 9:47


此時此地,很多人無心看戲。但太關心時事的話,除了上街會打崩頭,也可能增加抑鬱、狂躁、高血壓和心臟病。幸而暫時動亂尚未波及影院劇院和演唱會,只是難免有人擔心出入不安全,除非早已預售滿座的演藝節目,近日戲院生意就冷多熱少。

今期本地票房榜首的電影,是日本動畫《天氣之子》,可算冷中之熱。顯然因為此乃名牌新海誠編導的新作,上一部《你的名字》很受歡迎,這一部亦在日本賣座鼎盛。香港多日本迷,青少年特別崇拜日本,此片自然旗開得勝。

事實上,新海誠拍《天氣之子》保持水準,妙在片中不斷下雨,甚至仲夏落雪,炎夏變得陰冷。正當香港氣溫和新聞都如火如荼之際,觀看此片的確可以消暑散熱。

故事發生於東京,話說那個夏天整個關東區離奇多雨,不見晴天。十多歲女主角天野陽菜有天賦異能,像古老傳說的「晴女」,只要她向天祈禱,她所在地點便可短暫停雨,破開陰雲,重現明麗陽光,簡直有求必應。

男主角是同樣十多歲的高中男生森島帆高,從鄉鎮離家出走,跑到人生路不熟的東京大都會,變成飢寒交迫的流浪街童,幸獲八卦小雜誌社收容做廉價黑市員工。他與身為孤兒的女主角同是天涯淪落人,結上互助互愛的良緣,還上網招來「求晴」生意,為婚禮、聚會等祈求晴天,需求甚多,越做越旺。


劇情發展當然悲喜交集,既有異能奇跡,浪漫邂逅,亦危機四伏,波折重重,充滿奇情戲劇性。此片也反映了日本有不少未成年少男少女,因種種原因在社會邊緣飄零,而法律規定他們必須有監護人,因此男女主角要逃避警方追查和黑道迫害,加上男主角拾到黑槍,女主角又要照顧小弟弟,更增添了驚險。

最大關鍵是「晴女」的神話宿命。她能發功求晴,但會逐漸喪失功力,還注定會成為祭天的犠牲品。她對抗雨災,助人救世,自己終於能否留在人間呢?就成為此片的壓軸懸疑,是吉是凶引人入勝,直至結局才揭曉。

《天氣之子》符合少年動畫的要求,有人情冷暖的社會寫實,有少年成長的坎坷體騐,又有超現實的異能神話,構成天上人間的曲折傳奇。新海誠前作《你的名字》亦真幻交錯,城鄉遠隔互不相識的中學男女主角,忽然「移魂換體」,他變她,她變他,結上性別錯亂的情緣。

這兩片都很奇情,《天氣之子》則多了天氣陰晴變化的描寫,把地上豪雨淋漓、天上不測風雲、海上驚濤駭浪都繪製得逼真細緻,還有忽然放晴的美妙,忽然下雪的驚奇,我認為這些畫面特別可觀,勝過「少年級」的故事情節。至於天氣反常,是否和地球暖化有關呢?片中沒有交代。總之,那些天氣變化的情景,充份顯出日本動畫刻劃景物的優點,也證明新海誠在寫情寫景方面,堪稱宮崎駿的接班人。

關於晴女的神話,我不知是否日本傳說,或是新海誠自創。其實世界很多地方自古都有旱災水災用童女獻祭的習俗,晴女大概是自由發揮的變奏吧?這故事發生在現代,如果雨災中出現有求必應的晴女,應該大受傳媒和政府而至聯合國注重,奉為女神,為何她在片中落難,好像落湯雞呢?因此我覺得劇情限於「少年級」,不大成熟。

好在片中不落俗套之處也不少,尤其是結局化悲為喜,別出心裁。最妙是認為晴女不必自我犠牲,就算天氣反常,東京水淹變成澤國,也只不過恢復東京大量填海之前的舊貌,不必大驚小怪。當然,此乃怪論,假使東京大大縮小,打回原形,必定影響很多人的生活,甚至危及性命。看來新海誠不滿現代化過度發展,不滿大舉移山填海,破壞自然,寕願回復擴展前的舊貌,叫人預作準備,便可消災解困。

我不禁想到香港,數十年來移山填海高度發展,現在不但環保派反對官商發展,社會上還爆發空前嚴重的示威動亂,港人也要作心理準備,就是香港可能打回原形,逐漸恢復漁村農村舊貌。這樣到底好不好呢?那就各人有各人的見解,無法預估了。

亦想起一些雨中舊片,例如《雨中歌唱》、《雪堡雨傘》、《雨中怪客》、《煙雨濛濛》等,無論愛情片、驚險片和武打片都常拍雨霧,《七宗罪》也陰暗多雨。現在攝錄科技更高清,真人片和動畫片的雨景都更逼真,這一部把陰雨中「道是無晴卻有晴」拍得甚好。順便提提,將映的活地阿倫新片,是《情迷紐約下雨天》。


石琪
香港資深影評人。1964 年開始寫影評至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