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2-【旅遊籽】都市傳說連丹麥人都未聽過,尋找他鄉的藍罐曲奇
【旅遊籽】都市傳說連丹麥人都未聽過,尋找他鄉的藍罐曲奇
22:58 12/2/2018
工場全自動化,不過每個部份也有員工負責檢查,見到有瑕疵的便會處理掉。
【旅遊籽:追源尋味】
就到農曆新年,比起頻繁的拜年活動,更期待全盒糕點回歸。總覺得它們就像一些你一年見一次、面面善善,阿爸卻永遠講唔清佢身世的遠房親戚,感覺熟悉又模糊。「史蜜夫糖」不是史密夫所創?「瑞士糖」真是來自瑞士?最好奇,還是「藍罐」(Kjeldsens)曲奇。近乎每個香港人由細食到大,卻傳聞丹麥人聽都未聽過。是不是掛羊頭賣狗肉,我們就到其廠房看個究竟。
北斯內澤(Nørre Snede),聽上去就像鳥不生蛋的小鎮名字,在丹麥日德蘭半島(Jutland)中部一大片草原上的一小點,是藍罐曲奇的發源地。由哥本哈根前往,先得搭三個多小時火車到瓦埃勒(Vejle)。本應要再轉班次頗疏的巴士前往,大概體恤我們遠道而來,廠方開車來接我們過去,當時天還未亮。
丹麥人是很貼地,開車的Brian Rønsholdt,就是藍罐曲奇母公司Kelsen Group的行政總裁。一路上我們經過的都是農場、牧場,是丹麥的農業重心地帶。「當初選這裏,就是因為鄰近牧場及麵粉廠,可以取得新鮮牛油和原材料。」藍罐於1933年由Marinus及Anna Kjeldsen夫婦創立,起初只是鄉間的小餅店,出品也是全人手做。口耳相傳下在鄰近村莊頗受歡迎,他倆卻不滿足於此,決定將生意工業化,60年代開始轉向國際市場,出口到香港及後來的中國,擴展至現在全球有400人的規模。至今全部曲奇仍然在丹麥製造,在這裏及里伯(Ribe)的工廠生產。
神秘的揉麵糰房 從不曝光
進入工廠,須換上廠方提供的衞生衣、鞋,洗手消毒之餘,連鞋也要再清刷,以確保食物衞生。一道厚重大門背後,是最神秘的揉麵糰房,就像可樂及葡撻秘方之類的,從不曝光,亦是廠內少數不能拍攝的地方。曲奇跟足80多年前的傳統食譜,主要材料是牛油、麵粉、糖,再按口味加入黑加侖子、椰絲及雲呢拿,全部用天然食材製作。
「曲奇好吃的一大秘密,是因為我們用一種特別的牛油,取自夏天的乳牛。那時牠們在草地上隨意走動,吃盛夏的綠草,出品的牛油特別好,做出來的餅會特別有油香、鬆脆,及餅面呈現金黃色。」Brian說。只見麵糰做好,放入管道,會落到下層的模機。因為一盒藍罐內含五款不同的曲奇,製作的方式各不一樣,生產線也分成五條,每組的模具、焗爐的溫度,所需時間都不一樣。
每分鐘做8,400塊曲奇
「從這邊看過去,你可以看到雲呢拿圈(Vanilla Ring)、椰絲(Coconut)、鄉郊風(Country)、芬蘭風(Finnish)及椒鹽卷餅(Pretzel)。每條生產線,每分鐘可以做出1,680塊曲奇。」物流經理Tove Kjeldsen為我們解說。模機好像科幻電影裏的母體,不斷為麵糰打上烙印成形。麵糰會抹上一層糖醬,好黏住餅表面上糖不掉落。好像麵粉棍的機器磨平凹凸的表面,移除多餘的麵糰。恍如無止境的輸送帶,將曲奇送進焗爐,效率先行,輸送帶不能停,因此焗爐足足有30米長,麵糰由頭到尾走一次要7分鐘。曲奇焗好後入紙兜,然後分流機器會引導曲奇五合為一,才到最後的入罐、入紙盒、封箱等步驟。雖說全程機器運作,但每個部份也有員工負責檢查,見到有瑕疵便會處理掉。「每一批貨物裏面,我們都會保留一盒,萬一出現甚麼問題,都可以追查來源。」Tove道。
近年市場上多了許多聲稱是丹麥曲奇的產品,實情是在東南亞製造,品質也參差不齊。「在超市裏,藍罐大概是你見到最貴的曲奇,這是因為我們用最好的原材料。只用牛油,不加豬油或人工成份。」Brian對自己出品充滿信心,「你或許可以模仿我們的產品,但你不能複製丹麥人的歷史文化、工作精神、食安系統。因為品質,是透過年月經驗累積而成的。」
藍罐至今全部曲奇仍然在丹麥製造。
用來將麵糰成形的模具。
五款曲奇分開製造好,然後再五合為一,最後入罐、入紙盒。
藍罐工廠全自動化,五款曲奇各有生產線,每條線每分鐘可做出1,680塊曲奇。
藍罐曲奇的行政總裁Brian Rønsholdt。
記者:甄俊宇
攝影:鄭明川
編輯:彭錦明
22:58 12/2/2018
工場全自動化,不過每個部份也有員工負責檢查,見到有瑕疵的便會處理掉。
【旅遊籽:追源尋味】
就到農曆新年,比起頻繁的拜年活動,更期待全盒糕點回歸。總覺得它們就像一些你一年見一次、面面善善,阿爸卻永遠講唔清佢身世的遠房親戚,感覺熟悉又模糊。「史蜜夫糖」不是史密夫所創?「瑞士糖」真是來自瑞士?最好奇,還是「藍罐」(Kjeldsens)曲奇。近乎每個香港人由細食到大,卻傳聞丹麥人聽都未聽過。是不是掛羊頭賣狗肉,我們就到其廠房看個究竟。
北斯內澤(Nørre Snede),聽上去就像鳥不生蛋的小鎮名字,在丹麥日德蘭半島(Jutland)中部一大片草原上的一小點,是藍罐曲奇的發源地。由哥本哈根前往,先得搭三個多小時火車到瓦埃勒(Vejle)。本應要再轉班次頗疏的巴士前往,大概體恤我們遠道而來,廠方開車來接我們過去,當時天還未亮。
丹麥人是很貼地,開車的Brian Rønsholdt,就是藍罐曲奇母公司Kelsen Group的行政總裁。一路上我們經過的都是農場、牧場,是丹麥的農業重心地帶。「當初選這裏,就是因為鄰近牧場及麵粉廠,可以取得新鮮牛油和原材料。」藍罐於1933年由Marinus及Anna Kjeldsen夫婦創立,起初只是鄉間的小餅店,出品也是全人手做。口耳相傳下在鄰近村莊頗受歡迎,他倆卻不滿足於此,決定將生意工業化,60年代開始轉向國際市場,出口到香港及後來的中國,擴展至現在全球有400人的規模。至今全部曲奇仍然在丹麥製造,在這裏及里伯(Ribe)的工廠生產。
神秘的揉麵糰房 從不曝光
進入工廠,須換上廠方提供的衞生衣、鞋,洗手消毒之餘,連鞋也要再清刷,以確保食物衞生。一道厚重大門背後,是最神秘的揉麵糰房,就像可樂及葡撻秘方之類的,從不曝光,亦是廠內少數不能拍攝的地方。曲奇跟足80多年前的傳統食譜,主要材料是牛油、麵粉、糖,再按口味加入黑加侖子、椰絲及雲呢拿,全部用天然食材製作。
「曲奇好吃的一大秘密,是因為我們用一種特別的牛油,取自夏天的乳牛。那時牠們在草地上隨意走動,吃盛夏的綠草,出品的牛油特別好,做出來的餅會特別有油香、鬆脆,及餅面呈現金黃色。」Brian說。只見麵糰做好,放入管道,會落到下層的模機。因為一盒藍罐內含五款不同的曲奇,製作的方式各不一樣,生產線也分成五條,每組的模具、焗爐的溫度,所需時間都不一樣。
每分鐘做8,400塊曲奇
「從這邊看過去,你可以看到雲呢拿圈(Vanilla Ring)、椰絲(Coconut)、鄉郊風(Country)、芬蘭風(Finnish)及椒鹽卷餅(Pretzel)。每條生產線,每分鐘可以做出1,680塊曲奇。」物流經理Tove Kjeldsen為我們解說。模機好像科幻電影裏的母體,不斷為麵糰打上烙印成形。麵糰會抹上一層糖醬,好黏住餅表面上糖不掉落。好像麵粉棍的機器磨平凹凸的表面,移除多餘的麵糰。恍如無止境的輸送帶,將曲奇送進焗爐,效率先行,輸送帶不能停,因此焗爐足足有30米長,麵糰由頭到尾走一次要7分鐘。曲奇焗好後入紙兜,然後分流機器會引導曲奇五合為一,才到最後的入罐、入紙盒、封箱等步驟。雖說全程機器運作,但每個部份也有員工負責檢查,見到有瑕疵便會處理掉。「每一批貨物裏面,我們都會保留一盒,萬一出現甚麼問題,都可以追查來源。」Tove道。
近年市場上多了許多聲稱是丹麥曲奇的產品,實情是在東南亞製造,品質也參差不齊。「在超市裏,藍罐大概是你見到最貴的曲奇,這是因為我們用最好的原材料。只用牛油,不加豬油或人工成份。」Brian對自己出品充滿信心,「你或許可以模仿我們的產品,但你不能複製丹麥人的歷史文化、工作精神、食安系統。因為品質,是透過年月經驗累積而成的。」
藍罐至今全部曲奇仍然在丹麥製造。
用來將麵糰成形的模具。
五款曲奇分開製造好,然後再五合為一,最後入罐、入紙盒。
藍罐工廠全自動化,五款曲奇各有生產線,每條線每分鐘可做出1,680塊曲奇。
藍罐曲奇的行政總裁Brian Rønsholdt。
記者:甄俊宇
攝影:鄭明川
編輯:彭錦明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