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7的文章

20170211-《李敖有話說》第270集逐字稿

《李敖有話說》第270集逐字稿 20170211 我跟大家說過,我最喜歡幹的事情就是在人間追求事實的真相和真理。因爲事實的真相追出來的時候,有時候會使我們或者使相關的人覺得很窘,覺得莫可奈何,所以呢需要做其他的解釋,大家才能夠心裏舒服一點。可是我又擋住了這種解釋,因爲我說這種事實只有一種解釋,解釋不是你們那種的,可是有些人他有不同的解釋。 我給大家先看看,開玩笑似的說,女人的解釋。大家看這張漫畫,這張漫畫是一個人的老婆跟姦夫在通姦,而她的丈夫忽然從窗外爬樓梯爬上來,親眼看到他的老婆在通姦。這時候老婆先發制人講話,老婆說什麼呢?老婆說,Albert,就是丈夫的名字啊,我不能嫁給一個人,什麼人?他不相信我的人。你弄個梯子上來偷看我有沒有偷人,表示什麼呢?表示你不相信我的貞節,所以你跑上來看我,雖然你看到了這個畫面,果然就是不貞節,可是我不貞節這個事情是我的事情,對你而言,你不相信我也是個罪狀啊。所以這女人啊,她的是非先談到了就是怪你,而不是先怪我,怪你的原因就是你怎麽不相信老娘呢?你怎麽以爲我會偷人養漢呢?你怎麽可以爬個梯子來偷看我呢?你這個行爲動機是不好的,因爲你不相信我。所以呢,她把她這個通姦行爲啊反倒撇開一邊,先質問他你爲什麼來偷看我。 我們覺得很有趣的一個故事啊。這個畫面就是這個女人的理由啊,偷人養漢者的理由,而你來捉姦,來看我的時候,表示你對我不相信。夫妻的感情要好的,你怎麼可以丈夫不相信老婆呢?所以其錯在丈夫。這就是我所說的,它的事實是通姦,事實真相是被揭發,揭發以後解釋的理由,女人的理由跟丈夫的理由不一樣,覺得很有趣。 臺灣發生的二二八事變,今年二月二十八號又來炒作了。炒作什麽?炒作就是說每年這個時候要鬧一場,就是要炒作二二八。它的理由是什麼呢?我們要促進族群融合。臺灣的族群好比說有臺灣人,有外省人,這個族群融合我們要促進它,所以要炒作二二八。正好相反,你炒作二二八的時候,就是破壞了族群的融合,爲什麼呢?因爲炒作的結論是說,二二八的時候,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號,這個事件是外省人殺臺灣人。可是我跟大家也講過,歷史的真相是說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號,是臺灣人殺外省人連殺了十天,最後外省人的部隊登陸了臺灣,就開始殺臺灣人。然後臺灣人又互相告密,就變成了臺灣人殺臺灣人。整個就這麽個事情。這事後的解釋,追查真相是這麽個解釋。 可是今天不一樣了

20170225-蘇聖雄:二二八的另一種視野:從蔣中正日記還原派兵赴臺的過程

蘇聖雄:二二八的另一種視野:從蔣中正日記還原派兵赴臺的過程 23:17 25/2/2017 http://gushi.tw/viewing-february-28-incident-in-the-perspective-of-chiang-kai-shek/ 一、誰的角度? 在臺灣,二二八事件的輪廓,大抵為眾人所熟悉。此事件影響重大,過去教科書絕口不提,現今已扭轉此一情態,教科書必以一定篇幅,講述此一事件;每年二二八時無論政府或民間,必有相關紀念活動。 自政府解嚴以來,臺灣省文獻委員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國史館等,投入不少資源彙編相關檔案史料;同時,不論官方或民間,研究工作積極進行。1992 年,官方組織的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提出研究報告,並於 1994 年正式出版。此報告有多位專家學者參與,內容頗為完整。[1] 行政院的研究報告,並未觸及相關人員的責任歸屬。有鑑於此,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組成專案小組,進行研究,於 2006 年出版《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蔣中正是二二八事件時的國家領導人,研究責任歸屬,不可避免追責於他。《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指出,蔣對事件介入程度之深、干預層面之廣,係不幸事件的「元凶」,應負最大責任。[2] 此書站在受害者立場作論述、探尋歷史真相,論證紮實,頗為值得參考。 本年為二二八事件 70 週年,事件距今已有一段時間,關於蔣中正與二二八事件的相關研究論著,除了《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數量已有不少,[3] 惟多數從臺灣或受害者的角度作論述,作為臺灣對立面的蔣中正,所作所為常被視為乖張、凶殘,其實際態度並未為人充分理解。 本文主要利用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公開的《蔣中正日記》,及國史館所典藏及出版之相關檔案,由蔣中正的角度來看二二八事件。相對於受害者的角度,或能讓讀者對這段歷史,有不同的思考。[4] 二、事件爆發 1946 年 6 月,國共內戰全面爆發,國軍採攻勢,希冀於短時間內消滅共軍,惟戰事不如預期,中國國民黨陣營內部分崩離析,國家經濟惡化,執政黨喪失民心。1947 年初,國軍與共軍於山東南部交手,國軍戰事不利,兩個整編師(相當於軍)被殲,損失重砲數門,蔣視為「二十年剿匪以來,為最大之損失」。[5] 惟蔣仍積極部署兜剿共軍,於 2 月 2 日親赴徐州指揮部隊向臨

20170226-金老ㄕ:如果不是陳儀,二二八事件會有不同的結局嗎?

金老ㄕ:如果不是陳儀,二二八事件會有不同的結局嗎? 23:00 26/2/2017 http://gushi.tw/chen-yi-and-february-28-incident/ 人死留名,虎死留皮。 中國傳統歷史著述的目的之一,是給予古人評價。所謂「孔子作春秋,亂臣賊子懼」,為何孔夫子隨便幾筆就讓一些人心理驚恐地小鹿亂撞?就是因為孔子會對人進行評價,好對人產生道德上的威攝作用。 好的評價讓人上天堂,壞的評價讓人住套房;所謂住套房,就是被打上負面評價的人,別管他這一生做過多少好事,後人對他的印象只會套牢在短短幾句的惡評之中。 啥?看官們說:「要是當事人死不要臉,不在乎自己後世評價呢?」扣除少數人,當事人總有家屬或親戚吧?自己兩腿一蹬跨了不要緊,後人卻要不斷聽到自己祖先或親戚的惡名,可能不時還被人起底,然後冷嘲熱諷幾句:「難怪他這個樣子,因為他有怎樣的祖先……」我嚓!這種精神壓力誰受的了?好一點的後代可能跳出來幫祖先澄清,對我想這些後代心中大概都隱藏著或多或少的幹意,想對祖先說:「我是造了什麼孽,要承受這樣的壓力啊!」 在古代,最被人紀念的方式,是名留史冊;在現代,最被人紀念的方式,是名留教科書。 不是人人都會讀史書,但大家成長中卻離不開教科書,而相比史書能專門記錄某位人物或特定時代,教科書往往對古人的事蹟只留下部分且簡短的描述,像是課本告訴你唐太宗有貞觀之治,卻沒告訴人他老兄晚年嗑藥、家庭失和外加征討遼東失敗;或是課本告訴你袁世凱稱帝,卻很少提到他在清末是個受人肯定的改革派官員。 這樣的紀錄往往是最要命的,因為後人確實會對這些當事人留下極其狹隘的印象,就好像每到了二二八,就要被拿出來批判一番的「陳儀」。 若將陳儀在台灣留下的惡評打分數的話,滿分是 10000 分,他老兄應該能拿到 9487 分,而且還能更高,畢竟他在大眾的印象就是造成二二八事件的元凶。 小時候我讀課本,總覺得這人壞透了,派他來治理台灣的政府瞎透了;但讀到大學念歷史系學批判性思考後,我卻想:「為何政府誰都不派就派陳儀?陳儀他究竟做了什麼?如果我是他我會怎麼做?換個方式做真的話比較好嗎?」 這一連串的疑問,教科書沒辦法回答我,但這並不是教科書的錯(大家自己去看看那薄薄數十頁的課本要記錄石器時代到清朝,或是描述完整個中國現代史或是西洋史,想到要如此提綱挈領

20170228-安裕:久違了的「雌雄大盜」

安裕:久違了的「雌雄大盜」 21:59 28/2/2017 奧斯卡是美國電影工業的殿堂表徵,想不到一個錯誤,卻令今屆頒獎典禮留下「烏」名。美國時間周日晚間,最後上台頒獎的著名演員華倫比堤及菲丹娜慧,不知何故拿了一個錯誤的信封,宣布最佳電影是《星聲夢裡人》,其實真正的最佳電影是《月亮喜歡藍》。幸好當場立即糾正,《星聲夢裡人》由獲得七項金像獎變成六項,但也是大贏家。 台上亂作一團之際,華倫比堤畢竟半世紀前已是大明星,壓得住場,鎮定說清楚這樁烏龍事件來龍去脈。華倫比堤與菲丹娜慧於1967年以《雌雄大盜》(Bonnie and Clyde)揚名;1982年,他自編自導自演《亂世情天》(Reds),飾演上世紀初美國左翼記者里德(John Reed),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當時他步上頒獎台時的背景音樂是《國際歌》,頗為切合銀幕下他的民主黨左派形象。 華倫比堤年輕時俊俏有型,是當年美國青年的偶像。克林頓曾經公開承認,自己還在大學唸書時,就跟過華倫比堤一同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拉票。華倫比堤今年79歲,拍片已經不多,仍是荷李活自由派大將,身體力行,擺明車馬反對保守勢力,在自由派受壓的今天美國,委實難得。 華倫比堤胞姐是金像影后莎莉麥蓮,比弟弟大3歲,於1983年憑《常在我心間》(Terms of Endearment)得獎,今屆她亦有上台頒獎。兩姐弟思想同樣左傾,莎莉麥蓮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間造訪中國大陸,回到美國後寫了一部遊記《You Can Get There from Here》(你能從這裏到達那裏),在當時中美關係破冰年代,在美國社會廣受注目。兩姐弟如今垂垂老矣,然而感情極為要好,互相支持甚力。 菲丹娜慧也是金像獎影后,1976年以《電視台風雲》(The Network)奪獎。今屆奧斯卡頒獎禮,華倫比堤和菲丹娜慧兩位金像前輩同台演出一幕烏龍頒獎記,某程度亦是對電影藝術現實與虛幻的質疑──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安裕

20170223-安裕:大馬、北韓與日本

安裕:大馬、北韓與日本 2017-02-23 安裕札記 金正男在馬來西亞被殺,事件看來未必可以短時間內解決,馬來西亞在驗屍及調查方面不讓北韓參與——從一開始堅持驗屍,到後來不允北韓領走屍體,之後拘捕多名涉案男女,公開個別疑人身份(圖);如今馬來西亞召回駐平壤大使,顯示馬來西亞強調主權在己,寸步不讓。 金正男事件,馬來西亞傳媒大量報道,一馬當先。後勁不弱的是日本傳媒,這幾天不少消息來自日媒,可見日本對北韓的研究及報道,在全球來說處於前列地位。日本傳媒今次報道的重點,除了刺殺事件,另一焦點是北韓的國內政治及經濟狀況。我讀得較多的是《產經新聞》,記得有一天光是北韓的相關新聞和背景資料就有差不多三十條。 日本對北韓的研究深入,除了是鄰國的原因,在日本的朝鮮人不少,相當部分是支持北韓政府,想必與此有關。日本的「在日本朝鮮人總聯合會」,在日60萬朝鮮人當中,近三成是簡稱朝鮮總聯的在日本朝鮮人總聯合會成員。朝鮮總聯成員對北韓全力支持,每年都回去探視,帶去北韓最匱乏的外匯。2010年世界盃足球賽,北韓隊射手鄭大世一鳴驚人,他在日本土生土長,在朝鮮總聯的學校上學,出身及成長過程令人注目。 如前所述,朝鮮半島的人與事在日本受到關切,除了國與國的地緣政治,而是日本的幾十萬朝鮮人,他們的政治取態及去向是日本當局的關切。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朝鮮是日本殖民地;五十年代韓戰之後,朝鮮半島情勢複雜,美日蘇中都有涉及。南韓反對派領袖金大中,七十年代初流亡日本時,被南韓特工注射迷暈針、再塞上船準備運回南韓,由此可見日本在東北亞的角色舉足輕重。 北韓與大馬之間的爭持如何收科,從目前雙方堅不退讓來看,其中一個可能是北韓不得要領,最終兩國關係降級甚至斷交。大馬這次力保主權不墜,首相納吉布沒有狠批北韓政府,表示兩國關係良好,沒有必要抹黑對方,但就會客觀公正調查,言談不亢不卑,對近年平平的大馬政府民望,可望有助。 安裕

20170221-安裕:「得罪人」與「不得罪人」

安裕:「得罪人」與「不得罪人」 2017-02-21 安裕札記 長和系主席李嘉誠表示,今年特首選舉他不會提名任何人,原因是提名會「得罪人」。此語一出,建制泛民陣營都有人叫好,前者有稱這是「聰明的做法」,避免要解釋為何提名誰;後者則有稱這樣做可以「抗衡逼他表態」。姑勿論兩方說法是否準繩,客觀事實是,被視為一眾選委當中最重要的一票終於表態,更兼社會的評論是如此走向,在在折射這次特首選舉確是惹人關注。 忽然想起一些澳門舊事。 專欄作家石琪先生多年前曾經撰文說,他在澳門唸小學時,學校校監(或校董,有錯則請石琪先生指正)是何賢,即澳門前特首何厚鏵的父親。有一次,何賢到石琪的小學發表演說,面對一批做得兒孫有餘的小學生,何賢開口埋口自稱「細佬」,十分客氣,令石琪留下深刻印象。 眾所周知,何賢當年在澳門富甲一方,影響力極大,有稱他是「澳門王」,此說絕不誇張,是鐵一般的事實。在戰後澳門小城,人與人關係密切,說不定街上迎面走來的就是八姨婆的七姑姐,與人為善,是那時人際關係的準則。有澳門舊街坊憶述,何厚鏵是何賢最疼錫的兒子,何厚鏵滿月時,何賢在澳門擺滿月酒。何賢有孟嘗之風,非常好客,恐怕有所遺漏,包下全澳門的酒樓宴請滿月酒,成為當年的一時佳話。 何賢是全國人大常委,當中共還是被視作邪魔外道時,何賢已經是北京座上客,與總理周恩來經常見面,但他亦為「澳門街」左中右三派接受,連澳葡政府也對他執禮甚恭。雖然社會地位高高在上,但何賢對小學生自稱「細佬」,人情世故的練達,堪稱極致。事實上,六七十年代香港還是溫良恭儉讓的社會時,和氣生財不只是農曆新年的話語,而是年頭到年尾都合用的社會之言。 說回今天香港。 這次特首選舉,至今為止仍算是君子之爭,偶爾幾支冷箭,只會令人覺得發箭者不識大體。不過,香港特首選舉,被論者評為只有千二選委,碰口碰面都是熟人老友同行同業,是名副其實的小圈子。若特首選舉是七百萬人的一人一票普選,選民範圍如此浩瀚,幾百萬人同時參加整個過程,那就全民皆歡了。 安裕

20170216-安裕:中國對北韓無符

安裕:中國對北韓無符 2017-02-16 安裕札記 北韓的新聞一宗接一宗,試射導彈之後是金正男被殺。我不懂朝鮮文,但日本是研究北韓最精專的第二個國家(第一當然是南韓),日本傳媒和學者的分析排山倒海。讀了大半天,結論基本集中兄弟鬩牆;但也有分析指出,北韓與中國關係的走向,比起金正男之死更值得留意。 分析說,中國對北韓的觀感,已由六十多年前「鮮血澆鑄成的牢不可破友誼」,變成如今的感到煩擾。專家認為,中國感到,北韓一旦有事,勢必禍及人口稠密的中國東北重工業區。早前有分析指出,解放軍在東北一線的部署,與駐紮西南針對印度、以及部署東南沿海的數量差不多,重點提防東北亞突變。所謂突變,包括美國突襲北韓核設施,以及北韓內部不穩引發的難民潮。 北韓得天獨厚,身處東北亞最錯綜複雜的時空:夾在日韓中俄之間,成為兩種政治制度、兩套意識形態之間的緩衝區。這所以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東北亞有「交叉承認」之說:中蘇承認南韓、美日承認北韓。朝鮮半島的民族內部矛盾,竟要四個外國牽涉其中,其實是一種悲哀。 中國在韓戰與美國打了一場惡鬥,三年之間出人出錢出力,日本專家從解放軍韓戰前後番號變化推算,韓戰一役解放軍陣亡可能多達五十萬,是否如此,只有中國高層才知。可是兩國友誼並不長久,北韓尋且成為中國的煩惱,包括製造核武卻在接近中國地區核試、內部經濟凋敝無力推動改革。另一說法是金家天下引起中國關切,九十年代中國大陸盛傳鄧小平派人到平壤討論這問題,不歡而散。之後又有說北韓領導人當着中國外長錢其琛面前擲文件,兩國關係從此冷凍。金正恩上台後,兩國領導人至今仍未互訪。 縱然如此,中國與北韓關係仍未至於撕破臉皮,這便是北韓在地緣政治的絕對優勢,從中把中國與日韓隔開,成為天然戰略屏障。近期中韓美三國就「薩德」反導彈系統的激烈爭議,北韓的存在確實對中國利多於弊:中韓或中美一旦在區內翻臉甚至開戰,至低限度有北韓可以阻隔,因此中國難於在北韓問題上跨出大步,反而處處受限,氣勢打不出來。 安裕

20170214-安裕:有香港特色的選舉

安裕:有香港特色的選舉 2017-02-14 安裕札記 特首選舉於旁觀者而言是頗為奇特的一回事,除了幾位參與者落場現身,還有若隱若現的「中央」,也有某程度的「在地」特質。這裏用上引號,因為「中央」是否就是一錘定音那位仍有人爭論;「地方」意喻帶有「不離地」色彩,然而是否眾所同意則是另一回事。 選舉應是甚麼樣子,一處鄉村一處例,香港今次的樣子,恐怕在全球高收入與普遍受教育地方而言,是比例上較低自主度的地區。實話實說,從去年到今天,大家都知道,大家都在等一個訊號,發訊號者是誰言人人殊,然而不管是香港大學精英抑或麻省理工畢業生,都得以這樣的狀況參選。 美國和日本這兩個我們較為熟悉的國家,選舉活動比香港熾烈,美國大選初選到投票要11個月;日本選舉更是經常舉行,尤其是派閥政治激烈的七十到九十年代。執行起來各有不同:美國是全國動員,公關味道濃烈;日本也有公關這事,但到第一線拉票接觸選民,亦是一大特色。 美國初選漫長,公關團隊發勁多在初選「超級星期二」之後,若過早發力,到最後人疲錢缺不甚化算。不過,美國傳播事業發達,公關技巧世界之冠,總能找到一句話或某一行為,以作自我宣傳或攻擊對手。近二十年最著名的包括2008年奧巴馬的Change、1992年克林頓的It’s the economy, stupid!,早些的有1984年蒙代爾的Where’s the beef?,有自製有借用,有成功有失敗,但於公民教育是寶貴一課。 日本是金權政治,可候選人得拿着咪高峰在宣傳車喊足竟日。這十幾年人氣最盛的小泉純一郎和安倍晉三,抓着話筒不斷鞠躬,叫到聲嘶力竭;若不如此,光等待金權分贓,會給人看不起。我記得有次是角逐議員的山本太郎請來七八十年代的天王巨星澤田研二,在地鐵荻窪站外寒風冷雨講反核,幾十分鐘後喉嚨聲沙為止。 相對於此,香港情況輕鬆得多,見見選委、不必天天街頭拉票,等着來自北京的訊號。如此選舉,如此香港特色,能讓人可以說甚麼呢? 安裕

20170209-安裕:中美十年內大戰?

安裕:中美十年內大戰? 2017-02-09 安裕札記   剛上任的美國白宮首席戰略顧問班農,去年說美國與中國未來五至十年必有大戰,如今班農是特朗普核心成員,中美關係此刻似見冷凍,「必有大戰」之說再成話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兩個核武大國之間發生戰爭或衝突,只有1969年中國與蘇聯在珍寶島的一場常規武器衝突。其他核武大國也有各自參與戰爭,例如英國與阿根廷的福克蘭戰爭,蘇聯侵略阿富汗,美國則是波斯灣戰爭之後一直停不了。但兩個核大國之間的戰爭或衝突,珍寶島一役之後完全空白。 如今閱讀網上資訊,「使用核武」之言天天都有,但這些都是嘴皮活動,因為一旦動手將是驚天浩劫。美蘇七十年代各有萬枚核彈,但始終不敢動手,因為只要按掣,大家都必將回到石器時代。不過,殺傷力較低的常規戰爭會不會打一仗,這就是班農去年講話炒熱的原因。 常規戰未必不會發生,但誰可在戰前把「規例」說清楚?只限常規武器,不許用核彈,可以嗎?沒有一方敢保證絕不踰越,因為只要輸得七七八八,要連本帶利掏回來,不論戰略或戰術核彈都可能使用,這就與一開始就互扔核彈沒有分別。因此,美蘇當年計算過,縱然先射核彈,到頭來自己不可能一個獨活,這於是進入緩和(Détente)時代,走向裁軍一途。 決定打仗是意志,具體打仗則是生產力比併。二戰年代,蘇聯幾被希特拉滅國,靠的深山森林裏的武器生產線,源源不絕製造戰機坦克。反而由於死傷巨大,人力吃緊,1944年通過對多生孩子的婦女獎勵「英雄母親」勳章,生六個是一級勳章,生五個是二級;「光榮母親」勳章則從生七個孩子起跳。今天我們聽到這些事情可能笑個不停,然而真要打仗的話,這些便是送上戰場的生力軍。 班農如今坐在特朗普身邊,未知是否仍有去年的想法。不過,人們對和平仍然感到樂觀,是因為對戰爭的深刻了解——美國國內尚存的核戰掩體、中國在珍寶島衝突後下令高幹疏散,經歷這些事的人仍然健在。口耳相傳昔年從核戰薄冰上走過來的種種,人民追求和平的決心,絕對不能小覷。 安裕

20170207-安裕:多嘴總統 苦了下屬

安裕:多嘴總統 苦了下屬 2017-02-07 安裕札記 特朗普上任前,有美國專欄作家寫道,特朗普的幕僚,應該改了他的Twitter密碼,不要再讓他不分情由就在Twitter上大說一通,云云。言下之意,要掩着特朗普總統的嘴巴,不讓他在國內外政策上亂說話。不過,這篇寓虐於謔的文章提出的善意警告,似乎並不見效;特朗普依然故我,天天上演talk show,幕僚沒奈得他何。 美國總統權力巨大,發射核彈都是一句命令即可。不過,發射核彈前,軍方參謀必會做出大量風險評估,就像其他內政外交政策,出台前會仔細調查研究,不是手掌拍腦袋由總統一個人說了算。因此,這才有專欄作家的「改密碼」的笑言,因為總統地位非同小可,按照憲法,軍政外交都在他手上,講多說少,隨時可能出事。 美國國務院和中國外交部的例行記者會我都參加過,雖說政治制度不同,但對遣詞用句的小心謹慎如出一轍。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有一本貼滿紙條的大簿,記者問甲問題,他就翻到甲部,找出相關內容唸一遍。我駐美國時,最熱門是伊朗門事件,美國偷偷同伊朗買賣軍火,幾十個記者圍攻發言人。發言人倒是厲害,把一段話翻來覆去唸十幾次,語音笑容次次不同,但來來去去就是那段內容。中國外交部則是請記者自己去查發言紀錄。 若然像特朗普那樣,開完會回到橢圓形辦公室,馬上打Twitter發表意見,那很易出事。不是單單泄露會議機密,而是影響整個策略。現今世界,層層相扣,談以色列問題,必涉及阿拉伯國家,這不免與石油及黃金價格有關,這便會與俄羅斯經濟有涉,因為眾所周知俄羅斯在國際金市活躍。所以,我猜現時最煩的是國務院及國防部官僚及參謀,生怕總統不知哪一刻自爆內幕。 因此,特朗普這樣以個人Twitter 代替白宮發言人的做法,不會再持續多久。要不就是把Twitter收進白宮新聞處,由當值官員「代為發放」,檢查過才出街。否則的話,各國情報機關可以大量裁員,光留意特朗普的Twitter就斬獲豐富了。 安裕

20170202-安裕:港人擁護與形象工程

安裕:港人擁護與形象工程 2017-02-02 安裕札記 若不是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說特首四大條件包括「港人擁護」,恐怕今次特首選舉不會是如今那樣:儘管有早有遲,但主要參選人都有了自己的官方網頁及網站;就算退一萬步說心底千般不願,可都有落區跑一轉講幾句拍些照片短片。否則的話,只須朝着那一千二百選委做工夫就夠,何必為民調來煩這些形象工程? 這次選舉到此刻還算有點氣氛,是因為有四個主要參選人,其中兩個被視為最有力爭逐,社會才有所關切;而就是有「港人擁護」這一條,才逼使尊貴的前AO進入民間。不過,這當中仍可看到昔日高高在上的官大人與當官年代架式的難捨難離,電視鏡頭所見,總似帶着一絲不自然。心水清的市民當然看到,更知道這些場口有其時限,時候到了,便會偃旗息鼓,收拾架生bye bye去也。 想起這些,是因為讀到七十年代美國選舉舊事,中間有一段相當有意思。話說總統對副總統授以競選要訣,總統說,千萬別讓保鑣擋着電視台攝影機,有人要開槍打你,也就由得打吧。這句話潛台詞很清楚,便是民眾要看到你才算是選舉,看不見就甚麼都甭談。說這話的是尼克遜,1972年成功連任,雖然其後辭職下台,但總算得以善終,沒有在拉票時遭射殺。 香港當然比美國安全得多,對武器的管制更是嚴謹不止千百倍,暴力事件不可能發生。不過,尼克遜這番話有其選舉文化啟示:要接觸巿民,才有可能拿到選民的一張選票,選民要見到候選人才會有感覺。今次幾位特首參選人上電視到電台出現街頭巷尾,大概都是為了幾家大學的民調結果,一兩個百分點的上落,牽涉的是未來五年的生涯。因此,縱然被人取笑,卻不得不在「港人擁護」這一條件之下辛苦自己一下了。 話得說回來,倘是連「港人擁護」這一點也沒有,只有「愛國愛港,有管治能力,中央信任」這三項,恐怕巿民連這陣子的親民show都看不到。說不定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種競選行為,例如是出盡九牛二虎之力,表現自己在這三項條件方面可以如何取得高分,而這卻未必與巿民有相干了。 安裕

20170224-安裕:禮崩樂壞前的曾經

安裕:禮崩樂壞前的曾經 20170224 東西南北 ■黃仁龍為前上司曾蔭權撰寫求情信。資料圖片 50年來的香港,這個星期以不同形式重新回到巿民的記憶當中。曾蔭權從1967年進入港英政府到1997年當上特區財政司長、十年後的2007年他是位極人臣的行政長官、2017年罪成。陳茂波則在預算案引言說到自己「出身貧寒,成長於六、七十年代」,潛台詞是捱過鹹苦到今天終抵彼岸宣讀他的第一份財政預算案。從戰後人浮於事的海港小城到如今財閥巨賈的國際都會,從膽正命平的叢林法則到俯瞰全球的百川巨流,半世紀的香港之路便是如此。 歷史總是從最高點回望上山之路。曾蔭權案某程度說明這個城巿的走勢,暫不說到1977年或之前這麼遠,他的政治發迹來自1997年之後打大鱷一戰成名,沙士之後再上層樓。這路,與700萬港人回顧正紅旗下的心路如出一轍──九七前中產階層大舉移民北美西歐絡繹於途的時候,「有錢有辦法,無錢《基本法》」這句黑色笑話巿民多必聽過,是苦無去路只得打甩門牙和血吞,「幾大就幾大」留在故園博一鋪圖個新生。 因此,曾蔭權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名成立,欷歔無言有之,咬牙切齒有之;有稱瑕不掩瑜,也有說瑜不遮瑕。事實上曾蔭權確是犯法,中國民俗有「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之說,況且他已非一城之首,若手底放寬此例一開,此後高官犯事上庭,法院應當如何是好;當中共已把「刑不上常委」一舉踢翻,香港莫非還能搞一套「刑不上特首」?再說,儘管有一條控罪9月重審,然而三罪當中一罪成立已是事實,是整個司法程序的一步,上訴是這一完備的系統階梯的另一級,沒有優待,但也不剝削權利。那天人們見曾蔭權眼角大顆淚滴滾動,新聞背景縷述半世紀前這位大家庭長子一肩挑起養家重擔,僕僕風塵於藥店診所,一步一腳印爬上我城特首,迢迢長路以此作結難免於心不忍。此情此景雖有說是人情所至,然而絕非法治之本。 不少論述都談到了曾蔭權的功與過。誠然,把他幾十年公職攤開檢視,得出「六四開」或「七三開」評價不難,但這不是法治神髓。中國大陸今天文化大革命餘毒不去,法治不彰,道德淪亡,極大程度與當年評價毛澤東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有直接關係。原裝正版的「一國兩制」賦予香港的法治本能,若因鄉愿的「一分為二」處理法治,不如把「一國兩制」扔進維多利亞港,乾脆一國一制,合則留不合則去算了。幾十年來,香港社會逐漸信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條文有根有本

20170217-安裕:朝鮮半島的悲歌

安裕:朝鮮半島的悲歌 20170217 東西南北 ■南北韓的政府局勢多年以來一直世界大國左右。互聯網 幢幢歷史陰影,金正男遇刺之後在朝鮮半島倏地再次冒現,父系宗族文化與國際政治現實的扞格,成為這次血案的框架。把時間推到一個半世紀前,時空縱然相隔,卻是何其相似──外有美日俄中列強環伺,內是封建王朝把持。說的是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朝鮮在大院君治下,文官武將蛻變成的「兩班」操縱一切,特權階級不予人民接受教育,藉此控制幾乎全是文盲的民間社會。外是強國團團包圍,清廷與朝鮮是宗藩關係;日本蠢蠢欲動,外務大臣副島種臣提出「征韓論」,強迫朝鮮簽訂《江華條約》;美國藉「舍門將軍號事件」插旗朝鮮。既然這些國家都沾手,近在咫尺的帝俄豈會袖手,硬要分走一口飯。 金正男死後,各式說法層出不窮,有說他獲中國撐腰,令到大權在握的金正恩不快;也有稱美國背後力挺,終致金正男殺身之禍;昨天南韓情報部門也被人點名。這些外國被指為了本身利益插手朝鮮半島,儘管類似說法並無真憑實據,然而客觀上150年來朝鮮半島烽火連天,卻是真金白銀的與列強爭逐這塊戰略肥肉直接有關:美國今天仍在南韓駐軍,冷戰年代核彈常備;日本德川幕府時代對馬藩已釜山設倭館,明治維新之後明目張膽,藉朝鮮半島把手伸進中國東北,「日人殖朝,鮮人殖滿」為其長遠策略;帝俄與日本在對馬海峽大打一仗,亦是源於爭奪朝鮮半島利益。 討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朝鮮半島,必須將國際地緣政治與朝鮮民族的「一門」父系宗族文化相提並論。地緣戰略造就70年來的朝鮮半島政治氛圍,得朝鮮如得東北亞,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再是意識形態廝殺的韓戰與冷戰,周邊列強有的國名改了幾回,地緣政治始終沒有消逝。因為若抱持朝鮮半島,東亞北起堪察加、南抵台灣俱在指掌之間。另一角度看,若未能染指朝鮮,就會失卻牽制蘇俄不凍港海參崴、莫能監視120公里外的日本、無以輻射中國大陸人口密集的東北並及遠眺京畿重地天津北京。現代社會有着如此重要地緣位置的是巴爾幹半島,冷戰年蘇聯美國要拉攏區內的南斯拉夫強人狄托,留下空間由得他構建「人性面孔社會主義」(socialism with a human face)國度,成為六十年代美蘇對峙下的奇葩。狄托一去,南斯拉夫分崩離析,俄美英插手,建立與鞏固影響力齊下。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東西方重劃勢力,俱對朝鮮半島不願撒手,韓戰爆發是最清晰的說明。美蘇的代理

20170210-安裕:中美過招,東亞綁安全帶

安裕:中美過招,東亞綁安全帶 20170210 東西南北 ■特朗普上任後兌現承諾簽署多項行政命令,隨時再出招對付中國。資料圖片 1月20日就職之後,特朗普先後與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法國與俄羅斯領袖通電話,英國首相則是特朗普上任後首位到訪的外國元首。特朗普還與德國總理和墨西哥總統通話,與澳洲總理據稱在電話上吵架;近日是與土耳其及西班牙領導人通電話;日本首相周五將展開對美國訪問,會晤特朗普是重頭戲。可特朗普就是一直沒有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通電話,美國時間周三晚,是特朗普上任第20天,美國透露特朗普致函習近平,表示期待共同構建「建設性關係」。 雙方在特朗普上任後至今仍沒通電話,西方外交界視此為兩國關係溫度計,儘管可稱通話是禮節多於實務,然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當中只欠中國未通話,美國的外交意圖非比尋常。儘管最終通了書信,畢竟與七十年代初兩國設立聯絡處的蜜月期截然不同──中國駐美代表黃鎮到華盛頓第二天,尼克遜總統在即將出訪蘇聯、海軍陸戰隊直升機停在白宮南草坪等着的時候,特地抽時間接見黃鎮。當時不少國家駐美大使未能享受這種「盛情」,盟友巴基斯坦大使要等44天才見到尼克遜交國書,阿根廷大使更要待84天。40多年的時空差異,折射中美關係由熱至冷的嬗變。 特朗普與習近平對兩國關係的考量,是電話裏要說甚麼信件中要寫甚麼的關鍵。從今次事件看,中美四十年的密切關係顯然這陣子斷了線;更準確的說,從尼克遜1971年派基辛格密訪中國,到1993年克林頓上台後倡議與中國交往(engagement)取代圍堵(containment)乃至迄今,特朗普仍未顯示他會繼續採取這套近半世紀的跨黨派對華共識。若把第二次世界大戰至冷戰年間中華民國政府對美國的影響,即如「中國游說團」(China lobby)計算在內,中美關係如果繼續以目前形態發展,那將是1949年美國發表《中國白皮書》以降,中美關係的一次巨變。 現代國際關係建基三要素,衝突亦源於這三點:地緣政治、意識形態、貿易往來。過往四十年或更遠的時期以來,中美罕有出現三者同時呈現針鋒相對,地緣政治上,儘管五十年代韓戰帶有類似氛圍,意識形態亦異,但那時中美絕少貿易往來;當爆發貿易衝突如九十年代中葉,地緣政治及意識形態衝突因素卻不明顯。如今南海東海是地緣政治熱點,意識形態衝突更俯拾皆是,貿易方面全球只待華府出招,三者俱在,特朗普與習近平

20160203-安裕:英美不復金玉盟

安裕:英美不復金玉盟 20160203 東西南北 ■特朗普牽着文翠珊從白宮大廳走過。資料圖片 那天電視上看見特朗普牽着文翠珊從白宮大廳走過廊下的時候,我竭力企圖回想三十年前戴卓爾夫人與列根的英美關係的舊日。可是怎樣都無法回到八十年代的日子,那是英美戰後同盟最彰顯的時代,兩個新保守主義領軍人物大西洋隔岸而坐,戰略上共同抗禦蘇聯,經濟上力促拆牆鬆綁,以列根和戴卓爾夫人小名Ron& Maggie為名的盟友關係成為一時美談。英國記者衛索特(Nicholas Wapshott)還就此寫了一部《Margaret Thatcher and Ronald Reagan: A Political Marriage/戴卓爾夫人與列根:政治婚姻》,風行一時。 歷史不可能完全重複,雖然都是兩國關係,雖然都是男總統和女首相,但Ron& Maggie只有唯一而沒有其二。八十年代的歐洲是大戰臨頭,美蘇兩大集團超過一百個師從北德列陣南下土耳其對峙,是為武裝到牙齒的一觸即發戰國時代,美國和英國這對盟友無法亦不可能不把命運連在一起。美國對戴卓爾夫人上台前的工黨疑惑甚深,一直認為表面是社會主義追隨者的工黨親蘇多於親美。於美國而言,英國是美國在北大西洋縱深防線最後一關,一旦蘇聯吞下英倫三島,便可直指北美,美國無險可守,戴卓爾夫人與列根的戰略關係便是生於大戰臨城的風雨如晦年頭。 英美關係是近代國際關係的微妙一章,兩個各自獨立的國度卻是淵源極深的同文同種,七十年代美國爆發尋根熱潮,人們紛到英國找尋傳世家譜;英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大國,美國則在戰後獨領風騷幾十年。英美齟齬不絕,英國難忘邱吉爾祈求美國施援抵抗納粹德國,結果換來幾條二手驅逐艦;美國侃侃而談盟軍解放西歐英軍元帥蒙哥馬利的不濟,言下之意英國亦不外如是。然而英美的特殊關係,確是維繫戰後北大西洋安全要素;英美在國際事務的整齊步伐,成為西方政治世界孿生兒──有英必有美,有美必有英,一舉而有兩票在手。 英國人表面是驕傲的,然骨子裏不得不承認美國在所謂自由世界的領導地位。英國百般追求各種形式上的獨立,包括經濟及政治,可是軍事上的英國無法脫離美國,英國有核彈存於美國是眾所周知的毫不秘密。然而戴卓爾夫人仍可與列根平起平坐,這不僅是兩人之間有着某種化學物質,而是從現實考慮出發,英國需要美國的核子傘保護免於進侵,美國需要英國敉平

20170223-練乙錚:TFR低於,中國必強迫生育

練乙錚:TFR低於,中國必強迫生育 20170223 氣短集 ■由於多年實行一孩政策,加上其他社會因素,中國的生育率低於正常健康水平。資料圖片 連續五年(2011-15),中國的總和生育率(TFR)平均值為1.2;到去年,數字跌到全球最低的1.05,剛巧是維持總人口平穩即零增長所需的長期基準數2.1的一半。TFR指的是所有婦女終其一生育嬰數的總平均;低至1.05而持續一代人的話,下一代的人口就只有這一代的一半。上述都是官方數字,故1.05之數很可能還有水份。湖北宜昌的是0.81;全國有記錄以來最低的,則是黑龍江佳木斯的0.4,這個不奇怪,因為整個東北的TFR也不過是0.75。以這種「雪崩速度」衰減,中華民族無異於走上自絕之路。 人口內爆 漢族的自然消亡 說中華民族,有點不準確,因為這個大集合裏的「少數民族」,許可生育率和實際生育率都稍高,其TFR一般在1.5-1.8之間,其中4個超過2.1,維吾爾族稍高於2,俱未到「萬劫不復」的水平,拿到國際上比,至少還優於日本和意大利的1.4。但如果只算漢族,2016年的TFR就只有1(考慮到中國嬰兒出生性別男女比為1.16比1,漢族的有效生育率其實僅為0.92)。 工業革命200多年來的人口數據和研究清楚顯示,引致TFR下跌的兩個最重要自變量,一是都市化程度,一是婦女受教育年數,都與TFR成反比,而這兩個變量在中國皆遠未走畢全程。如果真的有「支爆」,漢族的人口消失很可能是其出現方式,而上述兩個變量──發展經濟學裏經常談到的「正面因素」──便是導火線。 2012年,中國的城鎮人口比例才剛剛超過50%,而日本是66%,台灣78%,美國82%,英國90%,新加坡和香港都是100%。婦女教育,按2013年年底數據,中國25歲以上女子平均上學年數為6.9,新加坡和香港是9.7,日本和南韓11.2,英國12.8,美國13。因此,當中國城市化和女子受教育看齊其他先進國家的時候,中國特別是漢族的總和生育率肯定還會從1(或0.92)的超低值大幅下跌,最後能夠穩定在目前東北的平均值0.75,便算不錯。如此,不出三代,漢族的人口便會縮小到現時的6%左右,甚或更低。 低生育率是二十世紀初以來的經濟發展通「病」,非中國獨有。在特定的時期裏,一個「嬰兒潮」出現之後,若生育率適時下降,還可能帶來「人口紅利」,即勞動人口多而要撫

20170222-熊一弛:專訪《La La Land》導演:強迫症拍出的電影什麼樣?

熊一弛:專訪《La La Land》導演:強迫症拍出的電影什麼樣? 2017-02-22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70222-culture-movie-DamienChazelle/ 我不希望這部電影看起來很過時,也不希望這部電影看起來太現代,我們希望它看起來永恆。 特約撰稿人 熊一弛 風物 2017奧斯卡 一部《La La Land》(港譯:星聲夢裡人),讓我對電影的愛幾乎重新定位。在一段段致敬經典電影時代的蒙太奇中,作為人類第八大藝術,電影這門老手藝,在 1985 年生人 Damien Chazelle 的手下,重新復活——他是新時代的開山怪。 ——訪談者 《La La Land》劇照。 圖片來源:Golden Scene提供 初次得知有採訪,還是在一月初。最終收到的採訪邀請,正是那個三年前拍出《Whiplash》(港譯:鼓動真我)如今帶著這部《La La Land》又來教做人的 Damien Chazelle 導演。見到他以前,我設想過這個天才的無數種樣子,甚至設想過他在採訪間跟我發飆,拿鼓棒敲我,拿椅子朝我腦袋上扔過來。 ADVERTISING inRead invented by Teads 無疑,Damien Chazelle 是個愛拍俗套故事的傢伙,《Whiplash》是,《La La Land》也是。不就是試鏡被拒麼,不就是工作被開麼,不就是一根筋地想當演員麼,不就是認死理地喜歡老派爵士麼,然後這兩個人就這麼遇見了,相愛了。天啊,就這麼一個故事,居然不是韓劇,居然平了《Titanic》的記錄,拿下了第 89 屆奧斯卡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最佳女主在內的 14 項提名。 採訪間的 Damien Chazelle 很平靜,他並沒有拿鼓棒敲我,或者亂扔椅子。他真的面如平湖,甚至連發笑都適可而止,但語速極快,信息量大而精准,是哈佛高材生在人們印象裏的典型樣子。和這樣的人交流,容易高潮,也就是現在流行說的 mind-fuck。 這讓我想到《Whiplash》裏的老師在酒吧彈琴的一幕,他也完全不瘋啊,柔情似水地按著琴鍵。至於男主,除了車禍和影片最後一幕的發飆,生活裏也正常得像個性冷淡。我總覺得,這些角色都是 Damien Chazelle 某一面的影子,都是他

20170223-劉遵法:這是法治的惡例

劉遵法:這是法治的惡例 2017-02-23 08:00:07 南周評論 2017年2月18日香港多個社會團體下午發起“撐警有效執法大遊行”,支持日前被判入獄2年的這7名警員。團體向員警代表遞交請願信並致慰問。(大公網/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2月23日《南方週末》) 一些人歡呼,一些人憤怒。2017年2月14日,香港區域法院法官杜大衛判決,違法“占中”期間履行職務的7名員警,襲擊致造成身體傷害罪名成立,並須立即收押;2月17日,杜大衛稱控罪嚴重,對這7名員警以兩年半作為量刑起點,考慮各被告初犯、服務社會、失去長俸及處理“占中”時承受壓力,額外減刑半年,總刑期兩年。 這7名員警犯了什麼事呢?2014年10月14日晚,幾百名違法“占中”示威者用鐵柵欄、注滿水的塑膠障礙物和水泥磚塊設置路障,堵塞連貫港島東西的主幹道龍和道。次日淩晨,警方動手清除路障,遭遇示威者抵制,其間曾健超向多名警員淋潑糞水和尿液,有明顯的襲警與拒捕行為。7名警員涉嫌毆打曾健超。 一些人覺得員警作為執法者被收監彰顯了法治。但不要說是員警了,換成你是普通人,被人淋潑糞水和尿液,遭受了多大的人格淩辱?你打了潑糞者也是正當防衛,有正常道德理性的人都會站在你一邊。現在換上員警,曾健超不僅暴力阻止員警執行公務、恢復秩序,還潑糞水尿液淩辱員警。 好戲來了。2015年10月,曾健超和7名警員分別被起訴。2016年5月,曾健超因襲警和拒捕罪,被判監5周,因刑期短而獲保釋。現在,這7名員警均被判收監兩年。鬧事、襲警與拒捕的被高高舉起,又輕輕放下;執行公務、維護秩序的員警被重判。這是鼓勵不良分子擾亂秩序,然後讓員警袖手旁觀的意思嗎? 這個判決不是什麼“法治的勝利”,恰恰是以法律名義行政治判決的又一惡例。許多人想當然以為在“司法獨立”之下,法官是超越黨派與意識形態的、不偏不倚的。沒有那樣的事,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目前8位大法官,自由派與保守派各占一半,幾乎在所有重大問題上觀點都是截然對立的。告訴我,哪一派代表了永遠正確的法治聲音? 也毋庸諱言,香港的司法系統及政府系統內部,並不乏同情“占中”的人士。 首先,法官在輕判衝擊政府廣場的黃之鋒、羅冠聰和周永康時,認為此案與其他刑事案件不同,他們犯罪是因為出於“良好的動機”,即真心因自己政治理念或對社會現狀的關心而“表達自己訴求”。最後,

20170220-單仁平:對7名香港警員的判決是一聲“偏哨”

單仁平:對7名香港警員的判決是一聲“偏哨” 2017-02-20 08:34:00 環球時報 7名警員均被判兩年   7名香港警員因2014年10月毆打一名“占中”人士,近日被香港法官杜大衛判決有罪,並處2年監禁。多個香港紀律部隊組織對2年刑期的判決感到驚訝,認為超出可接受的程度,一些警員希望相關協會及總工會給予幫助。被判警員的律師已表示考慮上訴,並認為有很多可辯的理由。   香港在剛剛過去的星期六發生組織者聲稱有3500人參加的示威活動,抗議杜大衛法官的裁決。與此同時,在香港也有一些人支持這一判決。   內地與香港奉行“一國兩制”,香港有獨立司法權,香港法官怎麼判那7名警員,內地說不上話。除非事情鬧大,香港終審法院或者特區政府要求人大釋法,否則處理這起案件就屬香港的內部事務。   然而這不意味著內地媒體也都應一片沉默。“占中”那件事與內地有關,內地公眾表達對這起案子的看法,是我們的權利。   杜大衛的這起判決,在很多人看來就像是一場足球賽上,裁判吹了個偏哨。然而一般情況下,無論是場上吃虧的隊員還是看球的觀眾,都拿它沒什麼辦法。大家有意見,只能尋求更高級別的仲裁,人們都有意把裁判制度的權威保持下去。   那麼這個哨偏在哪裡了呢?那次“占中”事件給香港社會造成很大損失,事件當中的違法行為很多。然而時至今日,最重的判決給了上述7名警員,連其中在一旁觀看、沒有上前阻止的2名警員也同樣判了2年刑期。而那些擾亂香港秩序、包括襲警的人員大部分被放過,或者只是輕判了事。   或許杜大衛法官只是在按照自己的理解“依法判決”,但是這一判決被廣泛理解為香港“政治化”的一部分,並將產生實際政治效果,卻不是什麼臆測。   “占中”嚴重衝擊了香港法治,圍繞它的一系列判決客觀上助長了這種衝擊。最新判決被普遍認為將讓香港警員隊伍沮喪,同時讓香港的鬧事者們更敢放開手腳,只要他們的目的是“爭取民主”。   香港法治體系長期以來是這座城市最具競爭力的要素,然而由於它延續了殖民地的色彩,並沒有像香港政府一樣建立起對中國憲法和基本法的忠誠,因此遇到與政治有關的案件時,它就容易跑偏,背離法律的基本精神。   這樣的情況不符合香港的根本利益,甚至會讓香港的司法體系從基礎上受到侵蝕。   現在香港發生的一些事情與它回歸祖國是頂著來的,也許有人覺得這是香港保

20170221-王平:員警被重判衝擊香港法治——專訪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副院長顧敏康

員警被重判衝擊香港法治——專訪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副院長顧敏康 2017年02月21日   第 04 版 人民日報海外版   “保衛香港運動”成員近日在香港員警總部向員警遞交感謝卡。   (資料圖片)   2014年在“占中”中負責清場的7名香港員警,因涉嫌毆打襲警人士,近日被判入獄兩年。這一判決震驚香港。至此,“占中”者普遍獲輕判或逍遙法外,而辛苦執勤、承受巨大壓力的員警卻因一時失誤遭重判。這樣的判決是否合理,將對香港造成什麼影響?   社會普遍不滿   “我個人對這個判決感到非常意外”,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副院長顧敏康教授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他說,一般而言,司法獨立意味著法官判決案件不需要各方滿意。但是,當一個判決令社會大眾普遍感覺不滿意時,很難說這個判決是公正的。   顧敏康說,毫無疑問,員警在執法時毆打疑犯是不可以的,也可能因此構成犯罪,但對7名員警一律判處兩年監禁顯然是過重了。法官根本沒有考慮這7名員警當時面對的是窮凶極惡的疑犯,他們被圍攻、被淋尿液、被辱駡,毆打疑犯是在極其憤怒下的激情衝動行為。他們也因為自己的衝動失去職位和有關福利,已經受到懲罰。在這種情況下,罪成而判緩刑是比較合理的。   訴訟期間,法庭收到上千封來自市民的求情信,為員警中的首被告求情。員警被定罪後,有法庭外民眾當場痛哭失聲,批評“判太重”“員警難做”。2月20日,不少香港市民和民間團體上街聲援員警,並為失去俸祿的他們募捐生活費。   法官立場偏頗   香港適用的是英美法系的普通法(判例法),法官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對此,顧敏康認為,此案中法官的立場的確引起了公眾的質疑,因為人們看到那些反政府人士雖然因為衝擊政府或襲警被判罪成,但往往是“高高提起、輕輕放下”、所判處的刑罰往往是社會服務令;相反,為維護香港法治作出貢獻的員警卻因為衝動毆打行為需要被監禁兩年。“如果這樣都可以,那麼香港的法治就令人十分擔憂了。”   判決此案的法官杜大衛是英國人,而香港法律系統中不僅有大量外國籍法官,且更多人是港英政府培養出來的。顧敏康說,從制度上講,《基本法》允許保留這種狀況。但是,這種制度顯然存在商榷的地方,那就是立場問題可能影響他們對案件的判斷。   他舉例說,法官在輕判衝擊政府廣場的學生領袖黃之鋒、羅冠聰和周永康時,認為此案與其他刑事案件不同,他

20170219-蘋果:【專題籽】80義工搬石鋪草皮,自己山徑自己修

蘋果:【專題籽】80義工搬石鋪草皮,自己山徑自己修 21:58 19/2/2017 (左起)新加坡山徑專家林暉明、漁護署高級農林助理員吳國華、義工鄭茹蕙,用九牛二虎之力移動大石頭封路,令山徑範圍收窄,修山徑工作殊不簡單。 【專題籽:胚芽故事】 近年假日山上人來人往,2015年郊野公園使用人次逾一千三百萬,令山徑傷痕纍纍。石級旁看似天然的捷徑,其實是水土流失引致沖蝕形成的水溝。郊野公園山徑維修工作由漁護署技工負責,但他們工作繁多,身為小市民,終於有機會參與,成為義工,今個秋季在技工及專家指導下,體驗就地取材修山徑,級級皆辛苦的滋味。 「成日擔嘢同拎工具,好易整親手腕,痛㗎,冇講畀人知咋。」任職接近三十年,人稱「老總」的高級農林助理員吳國華,已習以為常,這天來到烈日當空的大帽山,遇上跟他分擔工作的十三名義工,把多年的工藝傾囊相授,記者嘗試肩負兩筐泥,舉步維艱,難以想像他們如何忍痛工作。熱心義工做過熱身運動,便輕輕鬆鬆拿起架生,前往須修復的路段。 民眾修山徑在世界各地都很普遍,包括台灣及日本等。香港的修山徑工作坊於去年十一月底,毅行者結束後才首次試辦,漁護署透過樂施會及環保組織綠惜地球招募義工,主要為行山或跑山人士。郊野公園主任(中區)洪敦熹指出:「復修到多少不是重點,希望行山人士體驗路面的真實狀態。」他解釋,麥理浩徑為行山人士熟悉,亦是越野跑比賽的常用路徑,損耗度較高。五次工作坊修復的路段,包括第三段雞公山,還有第八段大欖大帽山,約有八十名義工參加。 自己山徑自己修,明白級級皆辛苦的道理,山徑才可長用長有。綠惜地球社區協作總監鄭茹蕙是越野跑比賽常客,十分關注郊野公園石屎化問題,透過參加工作坊,才認識漁護署技工用天然材料修路,她希望在水土流失問題不會惡化到要鋪石屎解決。越野跑手曾小強曾於上月在大帽山修山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公眾教育,讓大家更了解天然山徑的重要性。工作坊於今個秋季公開招募義工(詳情留意漁護署公佈),各位愛護大自然的行山人士,是時候坐言起行了。 修山徑耗費大量體力,義工做定熱身減輕事後的腰痠背痛。 修山徑需要泥耙、鶴嘴鋤、泥鏟等工具輔助。 義工工作及心聲 鋪草皮 郊野公園石屎化關注小組成員曾小強:「好像修葺自己屋企後花園一樣,感覺非常親切。」 堵沖蝕溝 行山網Oasistrek網主羅榮輝:「手有點軟,腳有點痠,用

201702211-麥明詩:你有權叫法治去死,如你覺九龍皇帝治港更適合

麥明詩:你有權叫法治去死,如你覺九龍皇帝治港更適合 21:51 21/2/2017 「法治,講都講濫了。但我用了三年時間去嘗試認識它。這個世界沒有完美的制度,沒有完全客觀中立的判決。但我們一直不懈地追求,一個離公義最近的位置。我一直相信,無論你在政治光譜上的那一個位置,我們仍然同樣擁有這個『核心價值』。 「我們的司法制度,追求程序公義,追求實質公義。有程序公義的法庭,疑點歸於被告。它讓被告自辯、讓對家盤問證人、撇除不可靠證供。它遵從案例法,需求法官遵從判決先例,保持貫徹性。 「人類是主觀、衝動的動物。在動物的世界裏,我搶你地盤、你就攻擊我;我跟你配偶搞上、你就把我分屍。但我們想當『高等』動物,不想活於一個互相廝殺的環境。所以我們經過多年的約定俗成,建立了規矩,有了法律。他罵你祖宗十八代,你不能向他動武。你老婆出軌,你不能謀殺情夫。糾紛交給法庭裁決。 「我們都不是聖人,情緒好難忍?當然,就正正是這個原因,我們才需要刑罰來阻嚇,提高這些不被社會接納的行為的代價。如果『不是聖人』成為豁免懲罰的原因,那就是忘記了最先這些懲罰存在的意義。 「例外,法例不是沒有賦予的。打人(和掟磚)來講,老婆出軌、受到挑釁不是辯護理由,但安危受到威脅而自衛,是。如果每個人都可以憑自己的尺去量度什麼情況足以成為合法打人,那我們又忘記了我們的祖先最先為什麼建立了法治。 「當然,你有權叫法治去死,如果你覺得九龍皇帝治港更適合。但至少我仍相信法治、捍衛法治。」 麥明詩

20170217-蔡東豪:激勵員工士氣?不忘慶祝小勝利

蔡東豪:激勵員工士氣?不忘慶祝小勝利 發佈日期:2017-02-17 12:02最後更新日期:2017-02-20 12:05 企管人費盡心思,希望找出方法激勵員工士氣,提升工作效率。這想法當然沒錯,員工開心,做事充滿動力,自然事半功倍。但問題是,「開心」和「動力」虛無縹緲,講就容易,做起來非常困難。怎能令員工開心?怎為員工的工作注入動力? 方法有很多種,我介紹其中一種,借用兩位朋友的經驗。第一位在美國大學做醫學研究,老實說,我不太清楚他的具體研究範圍,每次解釋完,我都一頭霧水,只知道是由幾個機構共同研究的深奧問題,需要好幾年或更長時間才有機會完成。我曾經疑惑,參與一個這麼長時間的工程,一定容易迷失方向,或不時感到氣餒,因為遲遲未能取得突破。後來我明白這位朋友的工作動力不是來自取得大突破,因為大突破非常遙遠,而是來自一連串的小突破。朋友每次興奮談的,不是怎樣拆解終極問題,而是向終極目標邁進一步。小突破加起來未必等於大突破,但小突破為參與者創造撐下去的動力,讓參與者努力向大突破進發。 另一位朋友在香港經營中小型電腦軟件公司,每次見面都呻員工流失嚴重,年輕programmer叫價天高,做一年半載便跳槽。作為中小企老闆,朋友其實是project manager,落手落腳,分派工作,監督項目的進度。朋友指年輕同事工作中遇到挫敗,洩氣後影響工作表現,甚至選擇離開,因此他的責任是確保年輕同事從工作中獲得成功感,方法是早期分派較易取得進展的工作,讓他們感到自己的重要。 你們已猜到我想說什麼。令員工開心,為工作注入動力,方法之一是製造「小勝利」的機會。為人父母者有共鳴,孩子學習階段中,成功感是重要的推動力,過程中為小勝利歡呼,是引導孩子學習的重要一招。大突破當然是好,但大突破性質複雜,或者難至不可能,作為目標,過程中容易產生致命的挫敗感。爭取進步是人的天性,小勝利就是進步的一種。 小勝利的重點,必須包含意義,模樣太假,孩子也看得出。員工取得小勝利,必須掌握到小勝利的意義,如明確向終極目標邁進一步。沒意義的勝利不算勝利,對提升士氣無幫助,甚至產生反效果。因此第一件事是員工須感受到眼前工作重要性,有機會嘗試小勝利。 不幸地,有些工作很難找到意義,例如每日不停重複的工作,做完一天,明天從頭再來,員工的成功感,只會來自每天放工的一刻。被困在這些工作中,很難從工作中

2017020-蕭新泉:「無感」學生是怎樣煉成的?

蕭新泉:「無感」學生是怎樣煉成的? 2017/2/20 — 18:01 台灣光復高中的納粹cosplay(網絡片段截圖) 【文:蕭新泉@進步教師同盟】 2月19日晚觀賞來自台北劇團的話劇演出,演後座談請來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教授于善祿老師分享。他提到上年年尾曾有台灣中學生作納粹德軍打扮進行巡遊,被社會譴責。他認為學生不是「無知」,而是「無感」,即他們認知德軍在二次大戰的暴行,但卻沒有任何感受。 在香港,學生透過互聯網,知道的可能比老師還多。但很多老師也同意,學生是「無感」的。 為甚麼我們的學生會「無感」? 香港教育極為功利,教學講成績講增值。中英數理等科目固然看成績,連藝術也以等級、獎項去衡量成效。在這種趨勢下,學生怎會對藝術產生感情?至於歷史、文學就更不用提了。 以歷史教學為例,以前任教歷史,初中老師會說一些感人的歷史故事,高中的甚至會播放電影、觀賞話劇,讓學生更深刻體會歷史背後的意義。 現在,歷史著重訓練學生分析力,老師只略講解歷史,便要學生分析、評價。要考好成績,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操練,提升他們答題的能力。 更可悲的是初中中史或歷史堂嚴重不足,有不少學校一星期只得兩堂,甚至兩星期得三堂。我曾試過跟隨學校進度,兩堂內要教完鴉片戰爭的原因、經過及影響,還要與學生討論、安排家課等。 在這緊迫的條件下,在這功利的氣候下,歷史已淪為純知識的傳授,純技能的操練。曾有同業在課堂上播放電影片段,被校方批評浪費時間、教學「含金量」不足。 回想自己中學時,老師教授俄國革命,他沒有匆忙的講授,也沒有給我們歷史資料題要我們分析,相反用了一整堂介紹《齊瓦哥醫生》這套電影,鼓勵我們自己到碧麗宮去看這約三小時的電影 (編按:碧麗宮戲院開業於1979年,是當時播放西片為主的著名影院,1994年結業),令我深深體會俄國革命的影響。當我們做有關俄國革命的問答時,便能輕鬆地寫出較佳的答案。縱使有些同學歷史科成績不好,但他們仍愛上歷史課。 作為教育工作者以至教育當局,必須反思如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感」,而不是只顧灌輸知識。 蕭新泉

20150909-陳韋安:基督徒,不閱讀

陳韋安:基督徒,不閱讀 2015年9月9日 首先,基督徒沒有一種固定形象化(stereotyped)的形象。 基督徒可以很浪漫。基督徒可以很草根。基督徒也可以很港式(嗯,近日這字較敏感)。不過,若真要為基督徒定義一個形象,我還是認為基督徒比較接近文藝青年。不是嗎?讀聖經、唱詩歌、靈修、思想上帝、小組分享,這些都是頗具文藝氣息的活動。因此,基督徒拿着書本閱讀本來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 現今基督教文化卻正朝着一個不閱讀的方向走。所謂「好基督徒」,往往被定義為在教會作事情的人:終日出席教會會議,負責帶領敬拜,預備破冰遊戲,策畫教會旅行等等。閱讀文字的機會愈來愈少——Alpha course 主要是看video,培靈研經大會主要是聽道,甚至,一些大型教會的報告事項已轉化為一套短片(這個其實我是頗欣賞的)。基督徒唯一看過的書,大概可能是十年前好不容易才看完的《標杆人生》。 基督徒不閱讀,實在是個問題。當然,這不只是教會問題,更是整個香港文化問題。不過,教會作為回應上帝之道的羣體,豈不是最能抗衡這文化的羣體嗎?巴特在1962年探訪美國普林斯頓神學院,對着一班神學生如此說:「禱告沒有讀書是空洞的;讀書沒有禱告是瞎眼的」(Prayer without study is empty. Study without prayer is blind)。雖然這番的對象是神學生,不過這話對今日教會仍然適用:基督徒不讀書,就會得出空洞的信仰。 其實,願意閱讀的基督徒大有人在。早前,我協助某宗派舉辦一個神學營。所謂「神學營」,顧名思義就是思考與閱讀。營會中沒有破冰遊戲,也沒有培靈講道。整個營會只有兩個元素:神學講座以及小組研讀時間。我負責帶領其中一個研讀小組,閱讀材料是巴特的《羅馬書釋義》。八個人,一整個下午,坐在一起,閱讀、思考、討論。開始時我叮囑組員:「我們的閱讀材料非常艱深。一方面是中文翻譯問題,一方面內容也不易理解。」不過我卻安慰他們:「但是,你們經歷了這個下午,日後回到自己的教會,你可以驕傲地對人說,我曾經仔細讀過巴特《羅馬書釋義》這一段。我想,全港應該不超過十個人讀過。」結果出乎我意料之外——豐富、深度、思考、發現。這實在不是一般培靈會所能做到的事。 因此,教會的閱讀空間依然存在,也應該永遠存在。坦白說,我沒有奢望閱讀文化能夠成為教會主流。不過,教會至少應該給

20170221-陳韋安:打異端

陳韋安:打異端 21:50 21/2/2017 自古以來,異端都是用來「打」的。無論是中世紀的異端裁判所,抑或納粹德國對耶和華見證人迫害,異端從來都沒有好結果。因此,香港教會面對東方閃電(全能神教會),人人得而誅之。 不過,從教外人的角度來看,異端與正統的差異往往並不明顯——甚至,社會人士不太有興趣了解當中的差異。(記住,異端不是危害社會的邪教)。我從前在歐洲生活的時候,甚至遇見一個奇怪有趣的現象:異端成為當地的主流,正統教會卻淪為邊緣的少數。無他,由於歐洲的華人教會本來就是少數族類,假若剛巧當地異端發展比正統教會做得好一點,情況就會顛倒過來——異端教會成為當地華人社群的主流,甚至形成「大教會」之勢:擁有高質素的崇拜、洋溢彼此相愛的教會氣氛、甚至發展社區服務。相反,當地正統教會卻只悲哀的掛著正統的門牌,內裡卻是一潭死水。更重要的是這個:無論是異端教會也好,正統教會也好,兩個群體其實都屬於同一個緊密的海外華人群體。試想想:媽媽與二姑姐參加異端教會,哥哥與舅父參加正統教會,爸爸仍然未信耶穌,大家卻本來就是一班彼此熟絡同檯吃飯的親戚。 究竟我想說甚麼呢?我想說的是——正統與異端的差異屬於教義問題,其解決方法卻不是教義問題 。 我每逢到天水圍,總見到一班新移民婦女在西鐵站擺檔。一個易拉架、一張摺枱、一疊全能神教會的單張。許多人都困惑,為何這樣的異端都竟有人相信呢?不過,難道這班新移民真的在意全能神的教義嗎?她們真的在意中國真的出現女基督嗎?不是。她們只是社會被邊緣化的一群。收入少,關懷少,生活沒有出路。因此,全能神教會成了她們的出路。她們被關懷,被賦予生命的意義。然後,她們信了教,入了會,就在平日孩子上學的空檔在街邊擺檔,至少帶著使命與意義的活著。 因此,問題不是「誰是基督」,而是「誰成為了她們的幫助」。沒有人想參加一個被人追擊的異端教會,只是他們先付上關懷罷了。因此,整個問題的歸結,不是真理的優愈,而是愛的缺欠。重點不是真理,而是教會不在場。教會只要多關懷一個新移民,自然就少一個人邊緣地相信錯誤的女基督——指出誰是基督是容易的,唯有在切實關懷中彰顯基督,才能挽回她們。 因此,消滅異端,不是「打壓之法」,而是「社關之法」。異端愈被打壓,愈被邊緣化,只會反倒加深她們的委身與心志,她們更名正言順地對基督教抗拒。相反,教會讓她們得著一杯涼水,她們就會在

201702211-區家麟:警粉

區家麟:警粉 2017/2/21 — 10:59 七警判刑當日,珍惜群組支持警察的標語 首先聲明,三萬警察有害群之馬,不足為怪,正如律師、傳媒,都有很多敗類;回歸以來,只有三個特首,都有一個要坐監 (還可能再多一個)。 要罵的,是一群警粉,身為律師而不知法律為何物,身為學者而不知證據為何物,身為退休警察而不知法紀為何物。此等警粉,有辱警譽,警察朋友要小心警惕。 首先要搞清楚,七警打人,不可能是「一時失常」,不可能是「一時衝動」。 非一時衝動,請讀判決書,案情寫得清楚,按程序,疑犯應押上旅遊巴或警車送警署,但七警卻把曾健超帶到變電站暗角拳打腳踢。 非一時衝動,因為一個大男人很重,抬起他要好用力;路程頗遠,需約一分鐘,夠疲累,也足夠時間讓七警反思自己在做甚麼。法庭信納,七警將曾健超抬到變電站,唯一可作出的推論是,就是要襲撃他。 所以,不是一時衝動,是刻意為之。 曾健超當時雙手被綁,無反擊之力,這叫警察行私刑,不叫「小懲大誡」。 七人圍毆一人,他們不是普通人,是理應維護法紀的警察,這叫知法犯法, 警察要槍有槍,要水炮有水炮,要法律有法律;催淚彈有發射的有投擲的,胡椒噴劑有近距離有遠距離的,還有警棍作手臂的延伸;給你高薪厚祿,精良裝備,警察宿舍,安穩生活,市民期望你們有強大的心靈,才能管好你手上槍炮,用好你的公權力。 最反感一句,叫「警察也是人」,誰人不是人,誰沒有情緒,誰打工不辛苦,誰沒有受過辱罵?佔領期間很多記者天天被人問候娘親,又可以打人報復?巴士司機都說常常要「帶埋阿爸阿媽返工」。當警察多年,紀錄良好無犯錯,不須稱頌,正如承建商起樓沒有偷工減料,記者寫稿沒有弄錯事實,那只是基本責任。大家都是人,大家都在貢獻社會,警察唔係免費服務社會,they are well paid for it。 一哥還叫大家理解,佔領運動期間人手資源不足,長時間工作,壓力巨大……很大壓力?你有壓力我有壓力,很多醫護教師都壓力巨大,清潔阿嬸與超市收銀員也長時間站立工作。我體諒警察辛苦,示威者也辛苦,記者也辛苦,辛苦就可以打人? 讀七警案的法官判詞才知道,七警由拘捕曾健超,到暗角拳打腳踢,整個過程,或遠或近,或照片或錄像,不同的傳媒都一直拍攝;合起來就是一幅完整的圖像,足夠讓法官「排除合理懷疑」,把七警定罪。 接下來的問題:為何七警於空

20161230-方俊傑:【西遊記】祝你找到你的星聲夢裡人

方俊傑:【西遊記】祝你找到你的星聲夢裡人 20161230 《星聲夢裡人》海報 【文化籽:西遊記】 《東touch》停刊、SMAP拆夥、George Michael及莉亞公主病逝。2016年的終結,對我這一輩來說,不可能不帶點離愁別緒。世界變化得太快,舊一代的美好,瞬間消逝。 在這一個時間,我看了《星聲夢裡人》(La La Land)。明明發生在現代的故事,在連場歌舞和美術風格之中,卻復古。好像使我從現實悲觀中逃走了出去。一齣音樂電影,被視為明年奧斯卡大熱。導演Damien Chazelle年僅三十一,前作《鼓動真我》(Whiplash)已盡顯過人才華,新作同樣追逐夢想,同樣熱血,但由師徒恩怨改為借助愛情橋段作包裝,不似《鼓動真我》一往無前,多了點點無奈,像太極,以柔制剛。 有看過三年前的《一切從音樂再開始》(Begin Again)嗎?《星聲夢裡人》的格局是有點相似。女主角Emma Stone本來在片場的咖啡店賣咖啡,夢想是當一個演員。不斷試鏡,不斷被冷落,最失意之際,遇見在餐廳彈奏聖誕歌的男主角Ryan Gosling,他的夢想是開一間玩爵士樂的酒吧。爵士樂已式微,像紙媒。還有人的志願是出版一份實體雜誌嗎?原來還有。 兩位都是不輕言妥協的人。女主角不屑社交應酬以圖博取一個半個演出機會;男主角孤芳自賞到連聽從老闆吩咐按照歌單工作也不甘心,沒現場觀眾留神也要彈奏自己喜歡的。兩個同道中人,很自然,便會走在一起。 生活逼人。自己過得辛苦,不緊要,眼看鍾情的另一半也面對相似困難,人便會較容易接受現實。男主角放下執着,或堅持,嘗試做一些個人不認同但取悅到大眾的差事。女主角看不過眼,一方面為對方背棄初衷而憤慨,另一方面也為自己的停滯而不安。這一對情侶,在某方面,其實更像互相比較的競爭對手。 同道,不一定能夠並存啊。是不是呢?一路看電影,我一路想。很久很久之前,找女朋友,只求樣靚豐胸長腿,才不理會是否志同道合。那時還未有美圖秀秀。女朋友的功用,在炫耀多於一切,是向外多於向內。慢慢,發現話不投機實在會沒趣,才傾盡全力找尋一個志趣相投的。開始真真正正為自己着想。她發掘新的事業發展時,我可以提供意見;我為嘔不出一個合適詞語而煩惱時,她也明白原因。看似很美好,原來,兩個人的軌迹太接近,卻有可能會為對方加添壓力。像Emma Stone,看見Ryan Gos

20170217-方俊傑:【西遊記】格雷教你欲拒還迎

方俊傑:【西遊記】格雷教你欲拒還迎 21:20 17/2/2017 用一種截然不同的心態看待《格雷2》,果然有不同體會。 【文化籽:西遊記】 兩年前,情人節前夕,《格雷的五十道色戒》(Fifty Shades of Grey)上畫,我當時還在壹仔打工,看完,盛怒,忍不住在雜誌寫了一篇文字,破口大罵。 是我的錯。電影擺明拍給女性觀眾看,給她們用來幻想用來宣洩用來面對自己的慾望,我卻錯誤地將一齣純愛片當成色情片去期待,嫌棄女主角樣唔夠靚身材唔夠好,SM場面唔SM,情節極度沉悶,根本是無理取鬧。要睇愛情動作片,返屋企開隻三上悠亞啦。 多得身邊女性好友的提醒,和鼓勵,我嘗試用一種截然不同的心態去看待《格雷的五十道色戒2》(Fifty Shades Darker)。不是帶備青瓜入場,只是把自己想像成一名普通女性。未必有男朋友或老公;就算有,他都不會夠膽在人山人海的升降機內愛撫我;就算夠膽,技術都不會高明得摸到我接近有性高潮。現實是工時很長工作很累明天要早起地鐵很擠迫不如瞓啦錫一啖都花氣力。現實是青瓜有益身心。嘩,個觀感立即唔同晒。有很多一直解不通的地方,突然明白了。點解女主角唔算太靚太好身材?如果唔係平平凡凡似個在灣仔或馬鞍山也會碰到的普通人,你叫我如何代入自己也可以媾個億萬富翁呀?正常人覺得自己做到甘比,也不會覺得自己做到李嘉欣囉。點解SM場面唔夠SM?因為我接受到粗暴一點激烈一點的性愛,但接受唔到痛痛囉。玩SM無所謂呀,但係一定唔可以鞭打唔可以滴蠟,其實連大力少少都唔得,SM也要SM得好溫柔,唔係,我會驚驚,我會反感㗎。 至於,情節沉悶,就更加理所當然。《格雷》其實是一本教科書。你有見過不沉悶的教科書嗎? 來到第二集,又靚仔又大隻又有錢又有才華又有品味又有男子氣概又好得閒的格雷先生,力求跟女主角復合。復合無耐,就求婚。廿七歲咋,你試試走出街,搵一個廿七歲已經想結婚的有為青年給我看看?搞大女朋友個肚,都未必肯就範啦。能夠將鑽石級浪子妥貼收服,你話,女主角的手段,係咪好值得一眾姊妹學習學習? 如果用一句說話總結,其實好簡單,就係欲拒還迎。背後理念是首先要具備極強自信心,敢於向內心最想得到的,大大聲聲說一句不。個賭注好大喎!沒所謂的,又不是許下甚麼承諾。何況,大部份人,許下甚麼承諾,也可以輕易反口。說過好想退休說過重視家庭生活的,轉個頭,推翻一切,

20170210-蘋果--【老師救粵語】香港有自己嘅《小王子》,廣東話版係噉樣

【老師救粵語】香港有自己嘅《小王子》,廣東話版係噉樣 21:18 10/2/2017 一位熱愛語言的中學老師Thomas,每到一個地方都會買一本當地語言的《小王子》。看過不同國家方言的譯本,他反問:「點解咁多人用嘅廣東話,反而冇自己嘅《小王子》?」 「意大利起碼有十幾個唔同方言版本嘅《小王子》,米蘭語有,威尼斯語都有。但一個(面積)大意大利三十倍嘅中國,就一個方言版本都冇,咁多人講嘅廣東話都冇一本自己嘅繙譯,好明顯係遏制方言發展。」這是一位熱愛語言的中學老師,主動做《小王子》廣東話譯本的原因。 「香港教育傾向用普通話」 政府刻意迴避 蔡偉泉(Thomas)是位中學老師,教英文教電腦,喜歡四處旅行,每到一個地方都會買一本當地語言的《小王子》。年前,他決定要自己做繙譯,自資出版一本香港廣東話的《小王子》。他笑說《小王子》是全球第二多譯本的書,本來就有很多人特意收藏。「好多唔同地方或國家,都有自己方言版本嘅《小王子》,幾少人用嘅方言都有。」他舉例說,緬甸語和拿坡里語並不普遍,但一樣有它們的譯本。「點解香港,我哋咁多人用嘅廣東話,反而冇自己嘅《小王子》呢?」 除了「羨慕」遠方外國有多個方言的《小王子》繙譯,Thomas更感慨鄰近的廣州,有小學明明想教廣東話,但卻被指企圖分裂國家、搞「粵獨」而被迫停止。「連自發寫廣東話教材,都俾人話分裂國家,你睇到廣東話喺內地冇生存空間。」加上香港教育隻字不提廣東話,他更覺得此事非做不可。「香港教育方針好明顯係傾向用普通話,完全冇元素去學廣東話,好似粵拼、諺語或歇後語呢啲有趣題材,我覺得政府係刻意迴避!」 Thomas更感慨鄰近的廣州,有小學明明想教廣東話,但卻被指企圖分裂國家、搞「粵獨」,可見廣東話於內地沒有生存空間。 對於香港教育隻字不提廣東話,他覺得政府是刻意迴避:「香港教育方針好明顯係傾向用普通話,完全冇元素去學廣東話!」因此,譯廣東話《小王子》此事非做不可。 一年前Thomas開始繙譯,他指廣東話有很多寫法上的難題。他以「山旯旮」為例,「好多人都寫開『卡啦』,所以我會用通俗寫法,但加個注腳解釋。」他在注腳標示讀音和正字,並加以介紹正字,讓大家邊閱讀邊學習。 請教學者 考究寫法 為譯出地道版本 一年前Thomas開始繙譯,其間一遇到難題就會請教學者,或在社交網站問意見。當中最大問題,就

20170219-什麼人訪問什麼人:長毛依然不合時宜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長毛依然不合時宜 2017年2月19日 2004年,六四吧外,長毛與馬傑偉。(資料圖片) 圖2之1 - 2004年,六四吧外,長毛與馬傑偉。(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長毛與曾鈺成都是讀書人,兩人曾經帶着矛盾去旅行。後者考慮過參選特首最後沒出戰,前者到了最後關頭宣布公提夠數便參選。曾鈺成言說得體、討好、話中有話。長毛喊話直接,他的行動打亂劇本、惹來四方惡罵。曾鈺成珍惜羽毛,長毛今次不怕雞毛鴨血,所為何事? 公眾對欽點反感、對曾俊華好感,認為薯片似返個人。長毛跳出來「搞亂檔」,泛民、建制、網民、市民都有保留。但抹開泥漿與花生殼,長毛的信仰其實很清楚。阿爺點燈的強控選舉、利益傾斜的小圈子制度、曾俊華的所謂lesser evil,均與民主運動的普選理念相去甚遠。 我自己的年紀與長毛相差不遠,人愈大就愈學會面對現實,兩害選其輕是權宜之計。但有人不怕背上「搗亂」、「鎅票」的罪名,站出來指出黃帝的龍袍,其實是民主的紮腳布,我們是臭罵他還是接納他道出一個inconvenient truth? 十三年前訪問過他,今天再訪問他相信什麼,他仍在說,團結弱勢階層、約制利益集團、資源再分配、抗衡權力傾斜、推動弱者的意識覺醒……今天右翼自保思想湧現、中國強勢崛起,左翼分子被貶為左膠,而長毛仍然在做一個「不合時宜」的頑固分子。 ■問︰馬傑偉,退休教授,左膠,老文青,五十七歲,火氣收歛,知道乜係lesser evil,仍然相信,人的信念很重要,integrity很重要。 ■答︰梁國雄,十三年前當選立法會議員,訪問中說︰有integrity才叫知識分子,they make improvement, they make the world move.十三年後參選特首,繼續不識時務。 問:關於你參選,現在普遍印象是對欽點反感,因此對曾俊華有好感,覺得你搞亂檔? 答:那關我什麼事?現在是不是共產黨欽點曾俊華我們便要接受?所謂「反欽點林鄭月娥」,正其名就是,欽點沒問題的,欽點我那個便可以,現在香港人便是這樣。 問:我想現在很多的反應是很情緒化的。 答:即好像魯迅所講,大家喜歡看戲。我們很喜歡那種移情作用,喜歡聽章回小說、正邪不兩立。齣劇要好整齊,有奸角,有正角,有丑角,那我便是那個丑角了。所以整件事毫不複雜,問題是對前路的看法。如果你說終極

20160222-紐約時報:《山河故人》賈樟柯鏡頭中那個變遷的中國

紐約時報:《山河故人》賈樟柯鏡頭中那個變遷的中國 2016年2月22日 http://m.cn.nytimes.com/film-tv/20160222/t22mountain/zh-hant/ 趙濤(前)在《山河故人》中。 《山河故人》是革命性中國導演賈樟柯的新作,劇中出現了三次人們站在一條如長蛇般蜿蜒而過的河流旁邊的情景。在第一幕戲裡,三個朋友放起了煙火,不大不小的火花升起來。在第二幕里,只有兩個人回到河邊,點起了一捆炸藥。到了第三次,三人中只剩下一個人了。每個人的生活都經歷了和中國一樣深刻複雜的變化,河上一連串快速的爆炸展現出一場災難,暗示着一個被淹沒的世界。 如今尚在工作的導演之中,很少有人能像賈樟柯這樣深入地審視變化中的世界,或是鮮明地呈現人類的處境。三個燃放煙花的人是濤(趙濤飾)和她的兩個男性好友,張晉生(張譯飾)和梁子(梁景東飾)。濤是個善良隨和、笑容開朗的女孩,在汾陽市一家小商店工作(這裡也是賈樟柯的故鄉)。賈樟柯喜歡把故事慢慢呈現出來,所以一開始不能清晰地看出,濤的情感的持續、洶湧與爆發其實是影片的感情線索。影片講述了她本人的故事,以及她與礦工梁子和新型企業家晉生之間的愛情故事。 最後,濤選擇了其中一人,打破了三角關係,令敘事向著不同方向發展。賈樟柯的方式意味着觀眾必須自行做出一定程度的解讀,儘管多數情況下,觀眾只需專心觀看並保持一點耐心就好了。如果你能做到,就會注意到《山河故人》其實是一部關於「三」的電影:三個角色、三個時間點、三個敘事單元、三個歷史符號、甚至還有三種畫面比例。第一次觀影時,這種特質不一定明顯,不過,故事發生的三個時間點——1999、2014和2025年——都被標明在銀幕上,並隨着畫幅的增大而增大,這種擴大也反映出片中角色的世界在擴張。 比如,在影片一開始的1999年,鏡頭正中,濤和一大群人一起跟着《向西》(Go West)的迷人音樂跳舞,這首歌是「寵物店男孩」(Pet Shop Boys)1993年翻唱「村民」(Village People)樂隊的老歌。「寵物店男孩」的音樂錄像充滿超現實主義的華麗場景,其中有紅場和列寧的鏡頭。賈樟柯並沒有影射那段錄像,他使用這個版本只是因為它帶有後蘇聯陣營的感覺。不管怎麼說,這是一個美好的節日場景,表現出每個人都處在派對(或者黨)的歡快情緒中。後來濤和其他人挑起了康加舞

20170220-曾蔭權:銘記於心

曾蔭權:銘記於心 23:15 20/2/2017 此文見報之時,困擾了我和家人五年的調查和審訊已然有了結果。我不知道那會是一個怎樣的結果,孰悲孰喜,已經不是我所能控制。 我今年七十二歲,在五十年前的一九六七年加入政府,直至五年前退任行政長官,在政府工作了四十五年。這是我一生最大的光榮。 人生路上,很多事情不由我們作主;然而服務香港,卻是我的自主選擇。無論審訊結果如何,我決不言悔。只是這五年來的折騰,令我愧對家人,特別是與我相知相伴了近五十年的太太,不管在甚麼時候,即使是在最艱苦的時刻,她總對我展示最包容體諒的微笑,輕握我手。沒有她的扶持,我真不知道如何捱過這五年悲痛難耐的日子。還有我的家人,他們毫無保留的信任和支持,是我在這段期間最大的依靠。至於一般市民大眾,很多與我並不相識,但在偶遇的片刻,他們毫不吝嗇的送上慰問和祝福,我實在無以為報。 四十五年的公務生涯,在我腦海和心靈上留下了不少難以磨滅的印記。參與成立香港首支棒球隊;與香港市民一起迎戰大鱷;全城齊心抗禦沙士;成立關愛基金照顧基層;訂下最低工資……點點滴滴,在歷史洪流中微不足道,卻締造我豐盛的回憶。 此時此刻,百感交集。不禁再次想起我喜愛的神學家Reinhold Niebuhr的寧靜禱文: 天主,請賜予我寧靜心靈接受無法改變的事, 賜予我勇氣改變應當變更的事, 賜予我智慧分辨兩者。 珍惜每一天; 享受每一刻; 以苦難作為通往平安之路; 仿照主的方式,接受我不樂見的罪惡世界; 堅信凡事祂會歸正妥善。 只要服從祂的旨意; 此生得享喜樂,與主同在享受永生福樂。 請容許我再次感謝在我人生路上不斷支持和鼓勵我的所有相識與不相識的人;你們的每一句話、每一個相助,我銘記於心。 曾蔭權

20170217-學謙:千奇百趣的巨石樂園(下) 天空祭壇

Hike~千奇百趣的巨石樂園(下) 天空祭壇 2017-02-17 文、圖:學謙 遙看天空祭壇,上面的祭品顯得搖搖欲墜。 上次介紹過的索罟灣深灣石河,由海岸到石河都是處處險要的攀爬路線,而離開石河接上山路之後,便接回上次未完成的行程。今次介紹的路線,是由天空祭壇、沓板石、不文石等一眾石景組成的陰山石景群,之前的險惡路途已過,這裡就由多條較隱密的山路連接著,山徑四通八達,唯一難處就只在辨別方向。                   蒙了眼的鬼佬石。 沓板石上最少也可容納十多人。 不文石 離開第二道深灣石河後,便有一個形似犀牛的岩石迎接著大家,視線一轉,天空祭壇這一組石景就在不遠處。所謂祭壇,其實是由一座巨如巴士的大岩台,以及巨岩上幾顆比較細小的大岩石疊於岩台之上,於對面的圓角海岸觀看,岩台就有如一個祭天的神壇,疊於上面的岩石就像祭品般擺放著,此石可謂南丫中最奇特的一個。步往祭壇前,原來岩台是和山體分開的,中間有一深坑相隔,要攀上岩台,可在岩台後的石隙以「壁虎功」撐爬上去,亦可在岩台前發揮合作精神,二人合力送人上去。辛辛苦苦地攀上岩台上,為的是四周極開揚的風景,遙望對岸的圓角,身旁有前往大角頂的山脊,背後是陰山的廣闊石林,而岩台上的祭品有些更是風動石,即是不牢固而且可以單靠人力晃動的巨石,有些看上去更似將會滾出岩台外,斜斜地危立在岩台邊緣。此時便有一個疑問,這些岩石是如何走到岩台之上呢? 攀上祭壇不容易,離開祭壇也十分困難,這裡必須合力才可攀下岩台。之後向著附近另一組疊石方向前行,此組疊石同樣可以攀玩,但經過了之前的天空祭壇後,這一組同樣以疊石形態出現的岩石變得毫不吸引了。離開疊石後,便會開始緩緩上山,山路中途會接上岩石坡。細心留意附近的石群,便會看到一個蒙著雙眼的鬼佬石,不遠處便是陰山石景中另一個不能錯過的沓板石,就好像大自然拿岩石來嬉戲,還作了一個故意的惡作劇一樣。這組石景由兩塊巨岩交疊而成,下面的一塊幾乎大半都是懸空在石台之外,若非有上面的巨石剛好疊著邊緣,這沓板石早就墜落了。遊人來到這裡必做的一件事,便是站到沓板石之上,拍跳躍照也好,拍團體照也好,都會來一試這惡作劇般的石景是否穩固。當然,與其擔心沓板石會否墜落,不如擔心沓板石離地甚高的邊緣更實際。 玩過沓板石,隨後上山的山路便變得隱密,幸好方向仍算易辨,花一點時間便可登上陰山

20140822-紐約時報--PATRICK E. TYLER:改變中國歷史軌跡的鄧小平

PATRICK E. TYLER:改變中國歷史軌跡的鄧小平 紐約時報 2014年8月22日 http://cn.nytimes.com/obits/20140822/c22deng/zh-hant/ 編者按:本文是《紐約時報》發表於1997年鄧小平逝世後的長篇訃文,精鍊、中肯地總結了他長達七十餘年的政治生涯和他帶給20世紀中國的深遠影響。鄧小平逝世20週年之際,中文網特將此文再次刊出。 鄧小平像他之前的毛澤東和周恩來一樣,是中國幾位革命元老之一,他們曾為共產主義運動打過游擊;又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成為這個國家的主要領導人。 整個20世紀,像鄧小平這樣政治生命長久的人物,即使有,也不多。 1954年,毛澤東任命鄧小平作為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共產黨的總書記,把他推到了中國權力結構的上層。自那時算來,近半個世紀已經過去。 這中間,他兩次被打倒。先是1967年,文革期間作為「走資派」被清洗。不尋常地復出後,再次被打倒,直到1976年毛澤東逝世後,第二次東山再起。 鄧小平直到第二次復出,才得以鞏固他的權力,1978年,成為中國的最高領導人。當時,他74歲,看似年事太高,除了作為一個過渡性的領袖,也許很難再有作為。而事實上,他卻領導中國長達一代人的時間。 甚至當他在1989年卸任之後,鄧小平也仍然是大權在握的大家長。1992年,他下令對軍隊領導層進行了一次清洗,又在保守派反撲之際挽救了他的經濟改革。他的健康狀況快速惡化——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是1994年的春節——漸漸遠離日常事務的決策。但事關重大政策和人事問題,仍然必須向他請示。 在鄧小平成為中國毫無爭議的領導人之後的18年,他造就了一個經濟騰飛的時期,極大地改善了12億中國人的生活。進入下一個10年的時候,由鄧小平開啟的經濟改革很可能讓中國經濟躍居世界第三,在美國和日本之後;但中國的繁榮也將被增長的人口稀釋。到世紀之交,將有近2.7億中國人找不到工作。 垂暮之年的鄧小平似乎無法規劃一條通向經濟成功的清晰的道路。他的經濟改革仍然面臨艱巨挑戰。中國作為經濟大國的崛起,成了與時間的賽跑,人口增長和不徹底的改革加劇著對國家根本性資源的侵耗。水與耕地在減少,不加節制的工業污染加重了整體環境的惡化。 儘管如此,在鄧小平的時代,城市和農村人口的真實收入還是翻了一番多。

20170220-葉朗程:港爸的港女

葉朗程:港爸的港女 2017/2/20 — 17:55 https://thestandnews.com/society/%E6%B8%AF%E7%88%B8%E7%9A%84%E6%B8%AF%E5%A5%B3/ 「港女」Seasun爆了句:有樓有高潮(TVB片段截圖) 理直氣壯地在廣大觀眾面前說一段歪理,是一件需要莫大勇氣的事。 蠢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呢個地步,先可以大大聲喺鏡頭面前講得出一句,有樓有高潮。 這等宣言根本無異於有人同你講,我係賤呀,吹咩? 輕輕擦一擦我們雪亮的眼睛,看清楚這位女士的嘴臉,你認為她,真係有咁蠢? 佢唔係蠢。 「咁都唔係蠢?直情白癡啦!」有人說。 信我,佢唔係蠢,or at least,唔算蠢。 點為之蠢,let us recall a handy example。 還記得有位香港傑青,跟大家分享她如何拼命賺錢、冇時間 social、好少睇戲、跟住幾多歲就買樓、幾多歲就供完層樓嗎? 佢錯判傳媒會歌頌她的價值觀,以為香港人會 buy 呢套「買樓需苦幹」嘅血淚史,繼而自討沒趣,攞假嚟丟,呢啲就係叫蠢。 亂咁認叻嘅人,多數係蠢。 高潮港女唔同,佢唔係認叻,佢係認賤。 認賤嘅人多數係,佢知道自己講嘅嘢或做嘅嘢係錯,亦都要專登講出嚟做出嚟,即係明知錯而錯。 唔知錯而錯,係蠢;明知錯而錯,係壞,唔係蠢。 「妖!是但啦!蠢又好,壞又好,總之要鬧啦!」又有人這樣說。 鬧之前,先聽聽以下的故事,是真人真事。 小學二年級,有位小女孩已經愛上書本。那時候的香港,處於一個沒有手機的年代。但就算這位小女孩生於今時今日,我相信她仍然會是那種,看書多過看電話的稀有動物。 這位小女孩家貧,但女孩的爸爸每個月也會給她額外的零用買書。 「點解唔去圖書館借?」你可能會這樣問。 小女孩解釋,她爸爸知道她一本書會睇完又睇,睇完又睇,買完一本新嘅,都會鍾意攞番本舊嘅出嚟,又再睇完又睇,所以她爸爸覺得這個錢,值得為女兒花。 我想略略說一說這位小女孩之後的人生。 但未開始之前,必先要說一說這位小女孩和她爸爸之間發生過的一件,小事。 如常地,小女孩從街角的小書店,興高采烈地跑回家。 但這一天卻是格外的興高采烈。 「爸爸!」小女孩一關上家門就說。 「點呀女,今次買咗咩書?」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