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0-安裕:中美過招,東亞綁安全帶
安裕:中美過招,東亞綁安全帶
20170210
東西南北
■特朗普上任後兌現承諾簽署多項行政命令,隨時再出招對付中國。資料圖片
1月20日就職之後,特朗普先後與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法國與俄羅斯領袖通電話,英國首相則是特朗普上任後首位到訪的外國元首。特朗普還與德國總理和墨西哥總統通話,與澳洲總理據稱在電話上吵架;近日是與土耳其及西班牙領導人通電話;日本首相周五將展開對美國訪問,會晤特朗普是重頭戲。可特朗普就是一直沒有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通電話,美國時間周三晚,是特朗普上任第20天,美國透露特朗普致函習近平,表示期待共同構建「建設性關係」。
雙方在特朗普上任後至今仍沒通電話,西方外交界視此為兩國關係溫度計,儘管可稱通話是禮節多於實務,然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當中只欠中國未通話,美國的外交意圖非比尋常。儘管最終通了書信,畢竟與七十年代初兩國設立聯絡處的蜜月期截然不同──中國駐美代表黃鎮到華盛頓第二天,尼克遜總統在即將出訪蘇聯、海軍陸戰隊直升機停在白宮南草坪等着的時候,特地抽時間接見黃鎮。當時不少國家駐美大使未能享受這種「盛情」,盟友巴基斯坦大使要等44天才見到尼克遜交國書,阿根廷大使更要待84天。40多年的時空差異,折射中美關係由熱至冷的嬗變。
特朗普與習近平對兩國關係的考量,是電話裏要說甚麼信件中要寫甚麼的關鍵。從今次事件看,中美四十年的密切關係顯然這陣子斷了線;更準確的說,從尼克遜1971年派基辛格密訪中國,到1993年克林頓上台後倡議與中國交往(engagement)取代圍堵(containment)乃至迄今,特朗普仍未顯示他會繼續採取這套近半世紀的跨黨派對華共識。若把第二次世界大戰至冷戰年間中華民國政府對美國的影響,即如「中國游說團」(China lobby)計算在內,中美關係如果繼續以目前形態發展,那將是1949年美國發表《中國白皮書》以降,中美關係的一次巨變。
現代國際關係建基三要素,衝突亦源於這三點:地緣政治、意識形態、貿易往來。過往四十年或更遠的時期以來,中美罕有出現三者同時呈現針鋒相對,地緣政治上,儘管五十年代韓戰帶有類似氛圍,意識形態亦異,但那時中美絕少貿易往來;當爆發貿易衝突如九十年代中葉,地緣政治及意識形態衝突因素卻不明顯。如今南海東海是地緣政治熱點,意識形態衝突更俯拾皆是,貿易方面全球只待華府出招,三者俱在,特朗普與習近平遲遲未通話其來有自。
在這三項因素之外加上台灣問題,四箭俱發,箭箭中鵠,倘說對當前中美關係樂觀,此刻恐怕難以令人信服。電話線上的死寂時間越長,意味各走各路機會越大,平靜的水面下是動作不絕。日本《讀賣新聞》早前報道北京擬修訂對台灣動武的法律依據《反分裂國家法》,以戰逼統意味甚濃;法新社引述菲律賓國防部長稱中國可能重新啟動黃岩島軍事工程。雖然兩事未獲北京證實,但這時傳出消息,東亞地區北起朝鮮半島,南下台灣直放南海,大片西太平洋都是中美鬥法之地。美國不是省油的燈,F35戰機調駐日本,最先進的艦載E-2D預警機首次部署海外,集結日本岩國美軍基地。特朗普早前對歐洲的軟性取態,看來不會在東亞複製。
中國老朋友買少見少
北京正如香港社會所稱「一男子」說了算,指的是黨政軍三權集於一身的習近平,西方對他研究不多,未見擘劃一套應對他治下政策模式的應對韜略,只停留於八、九十年代「改革開放」期間的中美關係模式。不過,同樣令北京的美國問題專家納悶的是特朗普,這個從未涉足任何層次政治的商人,到底會以甚麼策略對付中國。從特朗普上台後連連簽發行政命令,似是傾向繞過國會及行政部門,直接以總統政令推動政策。美國憲法第二條賦予總統任命大使及與外國簽署條約權力,條約包括貿易協議,不必國會批准。美國總統雖然沒有宣戰權,但有權在毋須國會同意之下發動有限度戰爭。
從上任後的表現及權力模式,特朗普與習近平都是絕對權力在握的領導人,這是過去四十年中美關係所僅見。七十年代毛澤東權傾天下,尼克遜受越戰影響,權力未及今天的特朗普;八十年代列根權盛,中國則埋首經濟建設;九十年代中美交往是和平氛圍最盛之時。這種當年並不對稱的權力展示,如今是一對一對決。美國在希拉莉任國務卿年代,政策制訂部門及學界流行一種看法:美國傾力反恐,流出空間予中國及俄羅斯。類似討論並無明確結論,但特朗普以及第二任總統任期內的奧巴馬顯然同意這種判斷,反應之道是加強在東亞的政經及軍事影響力。
國際關係極為現實,沒有實力,曾是日不落國的英國只得跟着美國轉。對北京來說,這刻需要的是更多時間,不論是調整步伐或是謀定後動,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滕建群最近的一篇文章《China-US Relations Brace for a Period of Adaptation/中美關係面對適應期》流露便是此一意涵。然而,觀乎美國國務院親中派被泛亞派掩蓋,如基辛格的「中國人民老朋友」買少見少,「重返亞太」凸顯的是白宮不欲與北京處於實力平衡狀態,強硬派抬頭的當下,美國不想浪費時間「適應」中國;兩強對峙,東亞要綁緊安全帶了。
安裕
20170210
東西南北
■特朗普上任後兌現承諾簽署多項行政命令,隨時再出招對付中國。資料圖片
1月20日就職之後,特朗普先後與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法國與俄羅斯領袖通電話,英國首相則是特朗普上任後首位到訪的外國元首。特朗普還與德國總理和墨西哥總統通話,與澳洲總理據稱在電話上吵架;近日是與土耳其及西班牙領導人通電話;日本首相周五將展開對美國訪問,會晤特朗普是重頭戲。可特朗普就是一直沒有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通電話,美國時間周三晚,是特朗普上任第20天,美國透露特朗普致函習近平,表示期待共同構建「建設性關係」。
雙方在特朗普上任後至今仍沒通電話,西方外交界視此為兩國關係溫度計,儘管可稱通話是禮節多於實務,然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當中只欠中國未通話,美國的外交意圖非比尋常。儘管最終通了書信,畢竟與七十年代初兩國設立聯絡處的蜜月期截然不同──中國駐美代表黃鎮到華盛頓第二天,尼克遜總統在即將出訪蘇聯、海軍陸戰隊直升機停在白宮南草坪等着的時候,特地抽時間接見黃鎮。當時不少國家駐美大使未能享受這種「盛情」,盟友巴基斯坦大使要等44天才見到尼克遜交國書,阿根廷大使更要待84天。40多年的時空差異,折射中美關係由熱至冷的嬗變。
特朗普與習近平對兩國關係的考量,是電話裏要說甚麼信件中要寫甚麼的關鍵。從今次事件看,中美四十年的密切關係顯然這陣子斷了線;更準確的說,從尼克遜1971年派基辛格密訪中國,到1993年克林頓上台後倡議與中國交往(engagement)取代圍堵(containment)乃至迄今,特朗普仍未顯示他會繼續採取這套近半世紀的跨黨派對華共識。若把第二次世界大戰至冷戰年間中華民國政府對美國的影響,即如「中國游說團」(China lobby)計算在內,中美關係如果繼續以目前形態發展,那將是1949年美國發表《中國白皮書》以降,中美關係的一次巨變。
現代國際關係建基三要素,衝突亦源於這三點:地緣政治、意識形態、貿易往來。過往四十年或更遠的時期以來,中美罕有出現三者同時呈現針鋒相對,地緣政治上,儘管五十年代韓戰帶有類似氛圍,意識形態亦異,但那時中美絕少貿易往來;當爆發貿易衝突如九十年代中葉,地緣政治及意識形態衝突因素卻不明顯。如今南海東海是地緣政治熱點,意識形態衝突更俯拾皆是,貿易方面全球只待華府出招,三者俱在,特朗普與習近平遲遲未通話其來有自。
在這三項因素之外加上台灣問題,四箭俱發,箭箭中鵠,倘說對當前中美關係樂觀,此刻恐怕難以令人信服。電話線上的死寂時間越長,意味各走各路機會越大,平靜的水面下是動作不絕。日本《讀賣新聞》早前報道北京擬修訂對台灣動武的法律依據《反分裂國家法》,以戰逼統意味甚濃;法新社引述菲律賓國防部長稱中國可能重新啟動黃岩島軍事工程。雖然兩事未獲北京證實,但這時傳出消息,東亞地區北起朝鮮半島,南下台灣直放南海,大片西太平洋都是中美鬥法之地。美國不是省油的燈,F35戰機調駐日本,最先進的艦載E-2D預警機首次部署海外,集結日本岩國美軍基地。特朗普早前對歐洲的軟性取態,看來不會在東亞複製。
中國老朋友買少見少
北京正如香港社會所稱「一男子」說了算,指的是黨政軍三權集於一身的習近平,西方對他研究不多,未見擘劃一套應對他治下政策模式的應對韜略,只停留於八、九十年代「改革開放」期間的中美關係模式。不過,同樣令北京的美國問題專家納悶的是特朗普,這個從未涉足任何層次政治的商人,到底會以甚麼策略對付中國。從特朗普上台後連連簽發行政命令,似是傾向繞過國會及行政部門,直接以總統政令推動政策。美國憲法第二條賦予總統任命大使及與外國簽署條約權力,條約包括貿易協議,不必國會批准。美國總統雖然沒有宣戰權,但有權在毋須國會同意之下發動有限度戰爭。
從上任後的表現及權力模式,特朗普與習近平都是絕對權力在握的領導人,這是過去四十年中美關係所僅見。七十年代毛澤東權傾天下,尼克遜受越戰影響,權力未及今天的特朗普;八十年代列根權盛,中國則埋首經濟建設;九十年代中美交往是和平氛圍最盛之時。這種當年並不對稱的權力展示,如今是一對一對決。美國在希拉莉任國務卿年代,政策制訂部門及學界流行一種看法:美國傾力反恐,流出空間予中國及俄羅斯。類似討論並無明確結論,但特朗普以及第二任總統任期內的奧巴馬顯然同意這種判斷,反應之道是加強在東亞的政經及軍事影響力。
國際關係極為現實,沒有實力,曾是日不落國的英國只得跟着美國轉。對北京來說,這刻需要的是更多時間,不論是調整步伐或是謀定後動,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滕建群最近的一篇文章《China-US Relations Brace for a Period of Adaptation/中美關係面對適應期》流露便是此一意涵。然而,觀乎美國國務院親中派被泛亞派掩蓋,如基辛格的「中國人民老朋友」買少見少,「重返亞太」凸顯的是白宮不欲與北京處於實力平衡狀態,強硬派抬頭的當下,美國不想浪費時間「適應」中國;兩強對峙,東亞要綁緊安全帶了。
安裕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