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8-端傳媒:在這裏,我們不再孤獨老去:奧地利青老年混合居住計劃
端傳媒:在這裏,我們不再孤獨老去:奧地利青老年混合居住計劃
2017-02-08
特約撰稿人 班班 發自奧地利
年輕人為抵消房租提供的服務,減輕了護工們的工作,青春的氣息也使得那種與老人關聯在一起的憂鬱一掃而空。
位於薩爾茨堡的混合居住社區「公園生活」(Parklife)。圖片提供:SIR
在高齡人口比例日益增大的奧地利,如何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是一個十分受重視的社會性話題。在過去20年間,通過開辦類似幼稚園的「日托」服務,設計更具人性化的建築空間和管理模式,積極與外界進行互動,更加注重老人的情感需求……奧地利建立一批改良型養老院,使得整個社會的老年護理質量有了飛躍進展。
可是隨着養老院數量的增加,護理人手也愈發顯得不足。部分於戰後新建的社區由於居民年齡結構單一,更是出現老齡人口集中爆發的現象。為解決這些問題,在養老院轉型中所取得的經驗被運用到住宅社區建設中,於是兩種新的社區規劃模式應運而生:混合居住中心(Generationenheim)與混合居住社區(Generationen-Wohnanlage)。
養老院與大型宿舍混合體
混合居住中心就像是一個養老院與大型宿舍的混合體:開闊的公共空間、豐富的設施、良好的採光……由當地教會組織、紅十字會或慈善機構資助並管理,這些混合居住中心一方面負責接收本社區身體尚好、但已經開始需要幫助和陪伴的老人,另一方面以廉價的租金為學生和帶有小孩的困難家庭提供短期租住服務。作為回報,他們需要為老人在生活上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奧地利青年運動組織(ÖJAB)擁有全國最早建立、也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兩家混合居住中心。在這裏,年輕的學生和已經取得合法身份、正在融入奧地利社會的青年難民可以申請廉價宿舍。對於一同居住的老人,他們需要提供涉及清潔、幫助購物、做飯、日常護理、陪伴等各個方面的勞動。
ADVERTISING
年輕人總是自帶一種嘈雜的活力。公共大廳中,電視從早到晚的開着,時不時就有人嬉笑打鬧着跑過。年輕人為抵消房租提供的服務減輕了護士與護工們的工作壓力,使他們能夠更加專注於專業護理。充滿青春氣息的混亂也使得那種根深蒂固與老人關聯在一起的醫院和憂鬱氣息一掃而空。而老人所繳納的護理費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保證了年輕住戶的低價房租。
以「不同年齡社會成員共同生活、互利互惠」為目標,混合居住社區是這個理念更進一步且範圍更擴大的嘗試。
2011年落成的「公園生活」(Parklife)位於薩爾茨堡雷恩區,是薩爾茨堡市最大的混合居住社區。在這個佔地15000平方米的社區中有一座養老院、一所幼稚園,以及包括超市、花店在內的數十家商戶。在這裏,289位住戶生活在88套住宅中,其中包括56套福利家庭住宅和32套年長者公寓。它們由政府投資建造,再以低廉的價格出租給符合條件的住戶。
混合居住社區「公園生活」由政府投資建造,再以低廉價格出租給符合條件的住戶。圖片提供:SIR
「我們建造了一批適合老年人居住的公寓,其中樓梯、浴室等部分都針對他們的需求做特殊處理。整棟大樓的設計也考慮到使用拐杖和輪椅者的需求,行動不便者能夠暢通無阻的出入。」承建公司薩爾茨堡建築(Die Salzburg)的首席執行官Markus Sturm說:「這些公寓主要提供給那些尚能獨自居住,但日常生活中已經開始需要一定幫助的老人。社區服務人員會根據需求定時上門服務。社區設有老年人活動中心,白天他們可以在這裏休閒娛樂或是得到護理。此外,社區中還有一個設施完備、可容納90名老人的專業養老院,那些身體情況不佳、需要持續接受護理的老人可以選擇在那裏居住。」福利性住房主要針對帶着小孩、經濟困難的年輕家庭。幼稚園則是面向全社會開放。整個社區的社會活動由薩爾茨堡慈善中心(Salzburg Hilfswerk)統一規劃安排。
「公園生活」建成的正是時候。雷恩區位於薩爾茨堡市西北部,同奧地利許多其他的老城新區一樣,這個城區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發展起來的。此類城區正在迎來老年人護理需求的高峰,政府需要建立更多的養老院和護理機構,更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方式來讓這些老人幸福的度過晚年。
「老人們普遍不願意離開自己熟悉的城市,他們甚至不願意離開自己生活多年的街區。」Ewald Hartmann是雷恩區的教會牧師,他的觀點很有代表性:「愈來愈多的教民和我抱怨:『我已經在雷恩住了一輩子,難道最後這幾年要搬到維也納去和孩子一起過嗎?』遲暮的老人希望能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安度晚年,而那些正在變老的人們,也希望自己為將來打算時有多點選擇。所以說『公園生活』建設的非常及時,它簡直就是雷恩區居民的定心丸。」
流星幼稚園的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和老人們一起遊戲。圖片來源:Krabbelgruppe Sternschnuppe Kittinger
當兩代人相遇
在理想狀態中,當兩代人相遇,良性互動就會自動產生。可事實上,如果沒有血緣關係,這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即使是在大家公用客廳和廚房的混合居住中心裏,在硬性規定的工作和時段之外,老人與青年學生的交集也相當有限。「以工作減免租金」只是一項必須履行的義務,申請入住的年輕人們並不需要認同「混合居住」的價值觀。因此,這一模式的良好運行需要專業人員的帶領和組織。
由於自身構造完備,混合居住社區在這一方面擁有巨大優勢。
位於「公園生活」內的流星幼稚園(Krabbelgruppe Sternschnuppe)有16名小朋友和四名老師。每周有四天的上午他們都是和社區裏的老人一起作伴玩耍度過的。週一週三他們前往「暮年護理」養老院,週二和週五住在社區老年公寓裏的老人們會前來幼稚園。在老師的帶領下,他們一起唱歌、畫畫、遊戲。除去各自特殊的健康問題,困擾老人們的主要是隨着年齡增長日益惡化的行動能力和失智症,而面對一群兩三歲的孩子,加上老師從旁協助,快樂的溝通似乎也不再困難。
「孩子是活生生的希望。」園長Martina Kittinger說:「看到孩子們,和他們一起玩耍,會讓老人們忘了自己的年齡和病痛。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陪伴治療。而孩子們則可以從和老人的交流中學會理解社會和規則。」為了幫助這個活動更順利進行,托兒所的活動室裏貼有孩子和老人們的照片,Kittinger還有一對老爺爺老奶奶模樣的玩偶,每天早晨她會使用它們以長者的口吻為孩子們講故事,對照照片介紹今天將要一起玩耍的老人。
看到孩子們,和他們一起玩耍,會讓老人們忘了自己的年齡和病痛。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陪伴治療。圖片來源:Krabbelgruppe Sternschnuppe Kittinger
H女士曾是流星幼稚園中最受歡迎的老奶奶,每週二上午她都會帶着親手烘烤的蛋糕準時出現在孩子們面前。幼稚園的活動是她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孩子們也回報給她同樣的愛。有一年聖馬丁節(Martinstag),由於記錯了時間,她到達時小朋友唱歌遊燈籠的活動已經結束,為了不讓H女士難過,孩子和家長們自發的重新表演一遍所有節目。這份特殊的相互需要支撐H女士走過人生的最後三年,直到2016年離開人世,流星幼稚園是她人生最後階段的精神寄託。
我們都將老去
薩爾茨堡土地和住宅規劃中心(SIR - Salzburger Institut für Raumordnung & Wohnen)的工程師Inge Strassl負責為混合居住類項目提供技術支持,她說:「兒童、青壯年和老人都是這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市政和住宅社區規劃中,我們特別注意社區所擔負的社會功能和責任,並保證不同年齡層的居民都可以享受優質的生活。」
無論看起來多麼遙遠,我們總是要有一天會面對自己的60、70和80歲。也許那個時候,老人們流行的日常活動從打紙牌變成VR遊戲,護理工作也會交由機器人完成。可是有一點不會變:我們仍然需要一個合適的空間來和自己衰弱的身體和平共處;我們會需要照顧,卻也需要隱私和自由;我們依然會渴望得到尊重和陪伴,並實現一些價值。也許奧地利在建立混合居住社區中的探索,能夠給予我們啓發。
2017-02-08
特約撰稿人 班班 發自奧地利
年輕人為抵消房租提供的服務,減輕了護工們的工作,青春的氣息也使得那種與老人關聯在一起的憂鬱一掃而空。
位於薩爾茨堡的混合居住社區「公園生活」(Parklife)。圖片提供:SIR
在高齡人口比例日益增大的奧地利,如何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是一個十分受重視的社會性話題。在過去20年間,通過開辦類似幼稚園的「日托」服務,設計更具人性化的建築空間和管理模式,積極與外界進行互動,更加注重老人的情感需求……奧地利建立一批改良型養老院,使得整個社會的老年護理質量有了飛躍進展。
可是隨着養老院數量的增加,護理人手也愈發顯得不足。部分於戰後新建的社區由於居民年齡結構單一,更是出現老齡人口集中爆發的現象。為解決這些問題,在養老院轉型中所取得的經驗被運用到住宅社區建設中,於是兩種新的社區規劃模式應運而生:混合居住中心(Generationenheim)與混合居住社區(Generationen-Wohnanlage)。
養老院與大型宿舍混合體
混合居住中心就像是一個養老院與大型宿舍的混合體:開闊的公共空間、豐富的設施、良好的採光……由當地教會組織、紅十字會或慈善機構資助並管理,這些混合居住中心一方面負責接收本社區身體尚好、但已經開始需要幫助和陪伴的老人,另一方面以廉價的租金為學生和帶有小孩的困難家庭提供短期租住服務。作為回報,他們需要為老人在生活上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奧地利青年運動組織(ÖJAB)擁有全國最早建立、也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兩家混合居住中心。在這裏,年輕的學生和已經取得合法身份、正在融入奧地利社會的青年難民可以申請廉價宿舍。對於一同居住的老人,他們需要提供涉及清潔、幫助購物、做飯、日常護理、陪伴等各個方面的勞動。
ADVERTISING
年輕人總是自帶一種嘈雜的活力。公共大廳中,電視從早到晚的開着,時不時就有人嬉笑打鬧着跑過。年輕人為抵消房租提供的服務減輕了護士與護工們的工作壓力,使他們能夠更加專注於專業護理。充滿青春氣息的混亂也使得那種根深蒂固與老人關聯在一起的醫院和憂鬱氣息一掃而空。而老人所繳納的護理費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保證了年輕住戶的低價房租。
以「不同年齡社會成員共同生活、互利互惠」為目標,混合居住社區是這個理念更進一步且範圍更擴大的嘗試。
2011年落成的「公園生活」(Parklife)位於薩爾茨堡雷恩區,是薩爾茨堡市最大的混合居住社區。在這個佔地15000平方米的社區中有一座養老院、一所幼稚園,以及包括超市、花店在內的數十家商戶。在這裏,289位住戶生活在88套住宅中,其中包括56套福利家庭住宅和32套年長者公寓。它們由政府投資建造,再以低廉的價格出租給符合條件的住戶。
混合居住社區「公園生活」由政府投資建造,再以低廉價格出租給符合條件的住戶。圖片提供:SIR
「我們建造了一批適合老年人居住的公寓,其中樓梯、浴室等部分都針對他們的需求做特殊處理。整棟大樓的設計也考慮到使用拐杖和輪椅者的需求,行動不便者能夠暢通無阻的出入。」承建公司薩爾茨堡建築(Die Salzburg)的首席執行官Markus Sturm說:「這些公寓主要提供給那些尚能獨自居住,但日常生活中已經開始需要一定幫助的老人。社區服務人員會根據需求定時上門服務。社區設有老年人活動中心,白天他們可以在這裏休閒娛樂或是得到護理。此外,社區中還有一個設施完備、可容納90名老人的專業養老院,那些身體情況不佳、需要持續接受護理的老人可以選擇在那裏居住。」福利性住房主要針對帶着小孩、經濟困難的年輕家庭。幼稚園則是面向全社會開放。整個社區的社會活動由薩爾茨堡慈善中心(Salzburg Hilfswerk)統一規劃安排。
「公園生活」建成的正是時候。雷恩區位於薩爾茨堡市西北部,同奧地利許多其他的老城新區一樣,這個城區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發展起來的。此類城區正在迎來老年人護理需求的高峰,政府需要建立更多的養老院和護理機構,更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方式來讓這些老人幸福的度過晚年。
「老人們普遍不願意離開自己熟悉的城市,他們甚至不願意離開自己生活多年的街區。」Ewald Hartmann是雷恩區的教會牧師,他的觀點很有代表性:「愈來愈多的教民和我抱怨:『我已經在雷恩住了一輩子,難道最後這幾年要搬到維也納去和孩子一起過嗎?』遲暮的老人希望能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安度晚年,而那些正在變老的人們,也希望自己為將來打算時有多點選擇。所以說『公園生活』建設的非常及時,它簡直就是雷恩區居民的定心丸。」
流星幼稚園的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和老人們一起遊戲。圖片來源:Krabbelgruppe Sternschnuppe Kittinger
當兩代人相遇
在理想狀態中,當兩代人相遇,良性互動就會自動產生。可事實上,如果沒有血緣關係,這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即使是在大家公用客廳和廚房的混合居住中心裏,在硬性規定的工作和時段之外,老人與青年學生的交集也相當有限。「以工作減免租金」只是一項必須履行的義務,申請入住的年輕人們並不需要認同「混合居住」的價值觀。因此,這一模式的良好運行需要專業人員的帶領和組織。
由於自身構造完備,混合居住社區在這一方面擁有巨大優勢。
位於「公園生活」內的流星幼稚園(Krabbelgruppe Sternschnuppe)有16名小朋友和四名老師。每周有四天的上午他們都是和社區裏的老人一起作伴玩耍度過的。週一週三他們前往「暮年護理」養老院,週二和週五住在社區老年公寓裏的老人們會前來幼稚園。在老師的帶領下,他們一起唱歌、畫畫、遊戲。除去各自特殊的健康問題,困擾老人們的主要是隨着年齡增長日益惡化的行動能力和失智症,而面對一群兩三歲的孩子,加上老師從旁協助,快樂的溝通似乎也不再困難。
「孩子是活生生的希望。」園長Martina Kittinger說:「看到孩子們,和他們一起玩耍,會讓老人們忘了自己的年齡和病痛。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陪伴治療。而孩子們則可以從和老人的交流中學會理解社會和規則。」為了幫助這個活動更順利進行,托兒所的活動室裏貼有孩子和老人們的照片,Kittinger還有一對老爺爺老奶奶模樣的玩偶,每天早晨她會使用它們以長者的口吻為孩子們講故事,對照照片介紹今天將要一起玩耍的老人。
看到孩子們,和他們一起玩耍,會讓老人們忘了自己的年齡和病痛。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陪伴治療。圖片來源:Krabbelgruppe Sternschnuppe Kittinger
H女士曾是流星幼稚園中最受歡迎的老奶奶,每週二上午她都會帶着親手烘烤的蛋糕準時出現在孩子們面前。幼稚園的活動是她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孩子們也回報給她同樣的愛。有一年聖馬丁節(Martinstag),由於記錯了時間,她到達時小朋友唱歌遊燈籠的活動已經結束,為了不讓H女士難過,孩子和家長們自發的重新表演一遍所有節目。這份特殊的相互需要支撐H女士走過人生的最後三年,直到2016年離開人世,流星幼稚園是她人生最後階段的精神寄託。
我們都將老去
薩爾茨堡土地和住宅規劃中心(SIR - Salzburger Institut für Raumordnung & Wohnen)的工程師Inge Strassl負責為混合居住類項目提供技術支持,她說:「兒童、青壯年和老人都是這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市政和住宅社區規劃中,我們特別注意社區所擔負的社會功能和責任,並保證不同年齡層的居民都可以享受優質的生活。」
無論看起來多麼遙遠,我們總是要有一天會面對自己的60、70和80歲。也許那個時候,老人們流行的日常活動從打紙牌變成VR遊戲,護理工作也會交由機器人完成。可是有一點不會變:我們仍然需要一個合適的空間來和自己衰弱的身體和平共處;我們會需要照顧,卻也需要隱私和自由;我們依然會渴望得到尊重和陪伴,並實現一些價值。也許奧地利在建立混合居住社區中的探索,能夠給予我們啓發。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