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7-MK Kong:除了新垣結衣《逃恥》還有甚麼好看?哲學亂入注意

MK Kong:除了新垣結衣《逃恥》還有甚麼好看?哲學亂入注意
2017/2/7 — 20:07
【文:MK Kong】  難度:★☆☆☆☆


「要不是結衣 BB 當女主角,誰想看那個男主角呢!」我聽說。說實話,我也受不了他們接吻的長鏡頭,不禁要移開視線啊!不過,這套劇除了結衣 BB 之外,也有不少可觀之處。我在此嘗試盡量用哲學一點的角度去欣賞《逃避雖可恥但有用》(逃げるは恥だが役に立つ)這套日劇,亦希望把握到一些大家都有共鳴的地方。

我會先評論劇集的某些表達形式,然後談談作品如何處理社會議題,最後才論及劇集的核心主題:婚姻。事先聲明,所謂「哲學一點的角度」不外乎會抽離特定的情境以獲取一些一般化(generalized)的說法。如果覺得那些說法其實也能應用到其他作品之上,希望讀者不要見怪。


1. 說故事的方法:獨白

劇集很着重主角的獨白。它運用獨白的精髓,在於向觀眾直接展現一個人的思考歷程:那個角色如何看待某件事情,如何受他/她的過去經驗與既有信念影響,如何考量與推論,以致於如此這般反應與行動。

順道替男主角平反一下,我認為這個角色最精彩的地方是將自卑的心理完全呈現了出來。自卑的人是怎樣的?自卑的人認為自己的價值低、不受別人的喜愛。即使別人對自己好,亦只會認為這是別人的性格特別寬容或有禮,而絕非自己有甚麼值得人禮待的地方。自卑的人總覺得別人對自己評價很低,心裡亦害怕被人拒絕,害怕再次認定自己不受人喜愛的事實。即使別人真心真意地待他們好,他們都會覺得這是件危險的事情。自卑的人會想:「我根本不值得受到如此的禮待,他們了解我過後一定很快就會排斥我。」出於自我保護,他們便會盡量拒絕他人的好意,避免那些「預計到」的傷害。結果也會使身邊伸出緩手的他人被拒,誘發他人的自卑。因此,自卑可謂一種傳染病。當然,女主角亦有自卑的一面,但因為其外貌之故,說服力遠遠不及男主角。


平平無奇的吃飯畫面幾乎成了這套劇集的象徵。

在飯桌上平平無奇的吃飯畫面幾乎成了這套劇集的象徵。為甚麼呢?不外乎因為這個飯桌場景就是男女主角輪流展開腦內獨白,互相作出心理攻防的戰場。女主角之所以能夠走出被男主角自卑「傳染」的陰霾,關鍵在於她讀過心理學的背景設定,使得她較能夠容觀地分析出男主角的病因與防範受到感染,甚至治療男主角。

每集的心理獨白不止單純地讓我們看到角色的內心感受,更重要的是,心理獨白讓我們看到角色一直在不斷整理與修改自己種種信念的思考過程。這個也可謂是劇集「最治癒」的地方。其實我們日常都有過被人拒絕的經驗或者覺得「自己的分數是零」的自卑念頭。但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很難跳出自己的主觀思維來看出其盲點與影響我們行為的因果關係。我們甚至只有愈陷愈深,最後成為一隻過度自我保護的刺蝟。

獨白將我們覺得有共鳴的想法經驗有系統地鋪陳出來。它一直幫助觀眾整理着自己日常種種雜亂無章的經驗與想法,替我們建構出一個心理的模型,以兩位主角的獨白與行動來演繹出來。它彷彿使得我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客觀圖像」。我們觀眾不是每個人都懂得客觀地替自己進行心理分析。劇本裡這些精彩的獨白,彷彿就是對身為觀眾的我們作心理治療。

當中,「哲學的地方」在哪裡?那便關乎如何將日常雜亂無章的經驗與想法整理成一個不只內部融貫一致,而且能夠回應現實生活挑戰的價值觀。這種建構的工作,其實亦是將哲學落實在生命之中。《逃恥》這種獨白則是透過與自己的對話,來建構一個能夠回應世界的信念系統。同樣以獨白為表達方式的哲學經典可數羅馬「哲學家皇帝」Marcus Aurelius 的《沉思錄》。(這比較夠誇張了=p)


2. 輕輕道出社會的「共同詛咒」

這套劇集輕輕觸及了許多社會議題:日本職場女性的難處,主婦社經地位與勞動貢獻不成正比、單身女性的負面標籤、同性戀、剝削勞力等等。每個小故事都讓人覺得角色有血有肉,但最重要是沒有過多的說教,不致讓人感到只是在接受思想教育。早些日子,另一個主打社會議題的《年齡歧視》(エイジハラスメント)則相形見絀。


百合:「別給自己下詛咒,趕快逃離這些恐怖的詛咒吧!」

上述的每一個議題都可以有相關的哲學討論,但其中貫穿這些劇情的線索是:社會施下的「共同詛咒」。以女性問題為例,社會普遍覺得女性過了「花樣年華」,就不應該做很多年輕女性可以做的事,如穿短裙、談浪漫的戀愛,否則就是「徒然的賣弄」。或者社會覺得女性衰老就是不好的事,要做很多事來抗衰老,否則也「不懂保養」。荒謬的是,甚至很多女性都接受了這些壓抑女性的價值觀。這裡不妨直接引用女主角的阿姨百合小姐在大結局說的話,作反思的引子。

百合小姐:「恐怕這個國家有很多女性與你有相同的看法,現在你認為沒價值而否定的東西(衰老),將來也會出現在你以後的人生裡。你將會成為你曾經看不起的那種人。你不覺得很痛苦嗎?在我們身邊有許多詛咒,你的看法也是一種。別給自己下詛咒,趕快逃離這些恐怖的詛咒吧!」

百合小姐這番話背後的大道理是,我們毫不批判地接受了社會流行的價值觀,其實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當我們有份默認或支持這些種種的價值,就會助長它們繼續流行於社會。這等於替未來的我們或者我們所愛的人下詛咒一樣。因為如果這些「詛咒」應驗的話,我們自己、我們的後代或者我們的親人便有機會要生活在這些可怕的社會枷鎖之中。

因此,我們替自己下詛咒的荒謬情況,不只有在上述的特定女性年齡問題時才會出現。舉例說,如果我們認為主婦無償為家庭付出是應份的責任的話,我們其實是在替自己將來的女兒、孫女甚至更遠的後代施下惡毒的詛咒,他們一旦失去婚姻便會陷入長久的困苦之中。又如果我們認為同性戀不能夠得到社會認可的話,也是在替自己將來的後代下詛咒。又如果我們認為找不到工作就是不夠努力的話……又如果我們認為勞工應要做合約以外的工作的話……又如果我們認為貞潔是重要的話……又如果……

如何避免下詛咒?關鍵是,我們須檢視一下社會種種不同的價值,甚至質疑那些我們已經默默接受了的看法。哲學的初衷也不外如此。


3. 婚姻:甜蜜陷阱與制度

女主角覺察到浪漫求婚其實是甜蜜陷阱的一刻。

一般的現代婚姻都是由戀愛關係開始,有了感情基礎之後,再配合婚姻關係以組織家庭。但劇集的女主角從她朋友的經歷注意到,婚姻會為主婦帶來極之不公平的情況:家務既沒有明確的薪資,也沒有例假,一旦離婚後因為種種原因而失去工作能力的女方,例如要獨力照顧子女,很可能會陷入經濟困境。本身沒有感情基礎的男女主角,起初很快就認同了合理的解決方法是將婚姻看成一份商業契約,清楚訂明僱主與僱員關係、薪金福利與種種事項,讓主婦的利益得到合理的保障。如此有趣的做法讓人耳目一新。

不過,後來男女主角開始產生了感情。後來的愛情發展使得商業契約形式的婚姻看似過於「理性」,例如連何時擁抱也有條款約束。看到這裡,我差點以為劇集馬上就要以「有愛的婚姻不能以商業理性來看待」之類的陳腔濫調來結束。事實上,很多看似意念新鮮的劇集最後也會變成陳腔濫調呢。

慶幸的是,劇本馬上又來一個轉折。男女主角從戀愛的熱情中清醒過來,重新意識到所謂「有愛就甚麼都可以了」其實就是誘使主婦願意接受無償勞動的甜蜜陷阱!甚麼愛就是無條件的付出、無條件的接受,這種浪漫的愛情態度容易令人忘卻婚姻得保障雙方利益才算是公平合理。

那最後的結局裡,男女主角的安排是甚麼?女主角最後問:「之後要怎辦?」男主角回答:「我愈來愈覺得,其實如何也可以了。」女主角又問:「如果我出去工作,你怎麼辦?」男主角回答:「那我就配合你,改變我的生活方式了。這需要繼續摸索。」

這裡重新肯定了婚姻不是僱主與員工的從屬關係,而是兩個人合夥的合作關係。如此不再是單方面要求另一半「有愛就甚麼都可以了」的陷阱,而務須尋求一個能夠尊重雙方意願的合理安排。安排的具體內容可以因應每對伴侶的不同意願與需要而有所差別,但要公平地合作協調的精神卻是一樣。

看完整套劇集,寫了這篇頌詞,感覺真爽。希望大家都找到一點共鳴,而不是只是我獨個在爽吧=p


好青年荼毒室
一個哲學普及平台。定期發表各類型哲普文章,有深有淺,古今中外,無所不談。在這裏,一切都可以被質疑、反省和追問。目標是把一個個循規蹈矩的好青年帶進哲學的世界;網址:http://corrupttheyouth.net ; 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orrupttheyouth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