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9-陳韋安:我行我素

陳韋安:我行我素
20180119


不知何時,「我行我素」成了一個貶義詞。

記得小時候父母常叮囑自己做人千萬別我行我素。當然,明白為人父母的用心。父母總是擔心孩子與人相處不來,教導孩子要與人好好相處,不要離群。

如今人大了,成為教會牧者,神學生的老師,就更深明父母的話。事實上,「我行我素」是牧者的大忌。我行我素的傳道人,恐怕難以擔當牧養工作。因為所謂「牧養」,正是與人相處的藝術。不能逗留在人群之中的人,實在難以在教會生存。

曾經聽過一位資深牧者比喻說:新上任的牧者恍如初到貴境的猴子。猴子山上滿是猴子,新猴子如何其中領導群猴呢?他認為,在領導以先,新猴子要先得到其他猴子的接納、認同、肯定、信任、尊重(按次序)。自此之後,猴子才能在猴子山談論領導。因此,牧養工作的首個任務似乎就是要先得到別人的接納與肯定。我行我素的猴子,實在難以在猴子山生存。

不過,我要指出的是,雖然牧者需要得到別人的接納與認同,但這絕對不是牧者的終極目標。甚至,太過習慣得到別人接納與認同的牧者,往往會造成教會的停滯不前,甚至墮落。事實上,假若牧者只專心在教會中賺取別人的認同與肯定,他的事奉確實會比較「風平浪靜」。不過,他就只淪為活在別人眼光下的可憐蟲。教會,也會因此而風平浪靜地停滯不前。

因此,我認為,成熟的牧者要開始學習「我行我素」。不是說那種不懂與人相處的「我行我素」,而是學習不受外界影響,捉緊自己立場與風格,不討好別人,不過份在意別人的不明白,愛別人,卻不退縮。

其實,「我行我素」,乃取自西漢戴聖的《禮記.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這段話的意思是:君子專心在本份地位上做事,不希羡份外之事。因此,「恰如其份」正是我行我素的真諦。「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處於富貴的地位,就做富貴人應做的事。處於貧賤的狀況,就做貧賤人應做的事。怎樣的人,就做怎樣的事。

同樣道理,「素傳道行乎傳道,素牧養行乎牧養。」嚴格來說,每一個跟隨基督的人,他沒有別的選擇,他只能我行我素。「若仍舊討人的喜歡,我就不是基督的僕人了。」(加一10)牧者活出自己,才能真正的學會捨己。沒有自己的人是沒有捨己的。他的捨身與付出,只是一種機械式的人際技巧。討人喜悅。或者,這人際技巧能確保牧者一生事奉風平浪靜,但,這是沒有冒險的風平浪靜。這不是對教會的好事。

這是我自己這幾年間的體會:世上總有不認同你的人,太多了。我們只能好好做自己,承認自己是罪人,我行我素,愛人如己,直到死的一刻。


陳韋安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