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3-KEITH BRADSHER:貨物轉運:一條逃避美國關稅的貿易欺詐之路

KEITH BRADSHER:貨物轉運:一條逃避美國關稅的貿易欺詐之路
2018年4月23日


上海的洋山港。

上海——想避開美國的關稅嗎?在中國,一家名叫浙江賽拓的公司自稱知道一條路線。

具體來說,這條路線要經過馬來西亞——和從中國發出海運集裝箱,直接越過太平洋抵達美國相比,這條路線繞行了4600英里(約合7400公里)。但據該公司稱,當這些中國產品抵達美國的港口時,它們看上去像是產自馬來西亞,會被免去針對中國商品的關稅。

「對於某些國家針對我國企業設置的不公平貿易壁壘,」浙江賽拓在其網站上寫道,我們「可以採用其他的方式來規避此貿易壁壘,從而達到開拓市場的機會。」

這種蜿蜒曲折的路線被稱為轉運,川普總統用它們來證明他向諸多國家挑起的貿易戰是合理的。如果美國和中國實現威脅,相互徵收總計超過2000億美元(約合1.3萬億元人民幣)的關稅,轉運可能會變得更加重要。


川普上月以轉運為由,對幾乎所有進口鋼鋁徵收關稅,不過後來,他制定了針對部分國家的臨時豁免條款。他認為通過轉運,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鋼鐵遠遠超過貿易數據顯示的數量,必須通過廣泛的關稅予以制止。

「說到中國,我觀察到記者一直寫的是我們只有2%的鋼鐵來自中國。但是,這是不對的,」川普上月說。「他們都是通過其他國家轉運。」

這種逃避關稅的行為規模如何,目前尚不清晰。根據現有的數據,很多經濟學家認為轉運在美國貿易中並不起重要作用。比如,浙江賽拓這樣的貨運代理機構經常利用馬來西亞、越南、印度尼西亞和另一些東南亞國家作為中轉站,但美國從這些國家進口的鋼鐵數量有限。

儘管如此,轉運和其他貿易欺詐的神秘世界將會受到更密切的關注。轉運可能會成為中美之間旨在解決貿易爭端的一切談判的主要內容。它們可能還會進入與歐洲、韓國、加拿大和其他尋求延長川普關稅豁免政策的主要貿易夥伴的商談。這些國家的政府可能需要保持警惕,以確保它們不會成為中轉站,激怒華盛頓。


北京的一個服裝廠。將貨物從中國經馬來西亞出口到美國的費用大概是直接運輸的兩倍。

加拿大總理賈斯廷·杜魯道(Justin Trudeau)於3月27日宣布,加拿大將實行一系列監管措施以阻止轉運。相比之下,韓國則堅持認為它確保貨物的真實產地都被準確標出,關稅也已經被支付。

轉運大部分情況下是完全合法的。問題出在有人掩蓋原產國的時候。


「產品要求:不能有「中國製造」的標識,」中國貨運代理公司瀚成的網站上寫道。該公司承諾能夠幫助製造商避開美國的關稅。

並不是只有轉運和改標籤這兩種避稅方式,也不是只有中國這樣做。美國鋼鐵公司和鋁業公司抱怨稱,一些基本金屬在運往美國之前被運往其他國家進行最低限度的加工。批評人士表示,一些大型跨國公司使用一種名為「轉移定價」的會計伎倆——這是一種常見的避稅方法——以便在國際子公司之間運輸貨物時,避免支付更高的關稅。

通過將貨物從其他國家轉運來規避西方關稅的中國掮客公司網路廣泛且高度發達。這些公司的網站自稱,曾在規避關稅的情況下將鋼鐵、鋁箔、服裝、太陽能電池板,甚至不鏽鋼水槽運往美國和歐洲。

許多掮客公司試圖用民族主義包裝自己,以免在中國遭到批評。深圳的高益國際貨運代理公司在自己的網站上表示,它「打破國際貿易壁壘、反傾銷,使得中國產品成功進入國際市場」。

廣州的瀚成公司宣傳稱,「轉口運輸是擺脫高關稅和進口限制的唯一途徑。」

高益、瀚成以及負責監管貿易的中國商務部拒絕置評。

這些貨運公司聲稱他們使用各種各樣的技術。杭州的賽拓國際貨運代理公司在自己的網站上聲稱,它與馬來西亞的一家工廠合作,可以為中國製造的商品搞到馬來西亞的原產地證明。

這些掮客還表示,它們可以將較大的訂單拆分,從中國各地的港口運出。目標是降低美國貿易協會發現並報告大額運單的機率。


中國鄒平的一個工廠的鋁卷。一個貨運公司的代理人表示,運往馬來西亞等地符合中國的出口規定,在那之後,「就是美國政府的職責了,它要判斷這些產品最初來自哪個國家,這些業務是否合法」。

賽拓在自己的網站上聲稱,它鼓勵企業遵守貿易規定。賽拓的一位所有者約翰·趙(John Zhao)表示,他是在提供一項必要的服務,為進入美國市場開闢另一途徑。


「如果中國企業的產品出不去,又沒有實力在美國建廠,我們可以提供一些幫助,」他說。

趙表示,運往馬來西亞等地符合中國的出口規定。他表示,在那之後,「應該由美國政府來評價這些產品的原產地在哪裡、是否合法」。

美國海關官員在一項書面答覆中表示,美國有著「精確的鎖定程序,可以找出那些高風險的國家、製造商、進口商和貨物」。

轉運服務並不便宜,但與高關稅相比,它們更有吸引力。掮客們表示,將貨物從中國經馬來西亞運到美國的價格是每40英尺集裝箱3000至4000美元,比直接運往美國至少多花2000美元。多出的費用包括馬來西亞的原產地證書(500美元),在馬來西亞開箱並包裝到另一個集裝箱裡的費用(至少950美元),以及多出的海運費(600多美元)。

馬來西亞的貿易官員表示,該國沒有針對關稅規避的具體法律。不過,它有禁止偽造證書的法律,要求企業必須在當地生產產品,才能獲得當地的原產地證書。

關稅的新時代可能會使轉運變得更有吸引力。在過去幾週裡,由於華盛頓和北京的貿易緊張關係升溫,掮客們聲稱收到的電話詢價是平常的十倍。

杜絕此類轉運可能很困難。紡織品貿易專家帕特里克·康威(Patrick Conway)表示,美國在上世紀90年代末做出了重大努力,想解決中國大陸製造的服裝在香港重新貼標的問題。


康威表示,但在美國官員收集了足夠多的證據、將那些公司列入觀察名單之後,它們很快就消失了。他目前擔任北卡羅萊納大學查珀爾希爾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的經濟系主任。參與其中的一些人後來又出現了,不過是在其他公司名下。

「會出現『打地鼠』遊戲的狀況,」康威說。


KEITH BRADSHER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