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8-畢明:《雙親不相愛》孩子是婚姻廢墟的難民

畢明:《雙親不相愛》孩子是婚姻廢墟的難民
20:58 18/4/2018


相親不相愛 loveless

孩子是婚姻廢墟的難民

總相信最殘酷的無情,總在本應最相親的家庭發生。

在一段已經證實死亡的婚姻裏,孩子就是最容易的受害者。《雙親不相愛》的破碎家庭裏,最支離破碎的,是兒子。

俄羅斯導演薩金塞夫貫徹他的拿手命題:親人之間的見血封喉,家庭瘟疫的十冤九仇。在一個婚姻廢墟裏,幼子是當中的難民。或許他雙親的關係完全是徹底死了還更好,恐怖是二人不是麻木心死,是對對方充滿怨恨憎厭,對彼此及舊日的緣份極度後悔和悲憤,兩個人用不同的方式,沉溺在自己的不幸,又努力 move on去新的關係新的人生,之前一段殘廢關係副產的兒子,不過是愛之無情棄之可惜的「手尾」。

片首一開始就把孩子的孤獨簡單勾出,一個人放學、一個人走到公園、一個人躲起來哭,好幾幕戲,突出的都是他路人皆見的情感重傷。一個沒被照顧好的孩子,嚴重情緒受損的 damaged goods。在灰冷的俄羅斯冬天,城市沒有一絲生氣,新聞、經濟、人倫,都沒有溫度可言。在冷峻疏離的鏡頭下,一對父母不是用言語互相殘殺,就是徹底鄙視傷害,然後大家直至兒子失蹤,都沒法放下仇恨。兒子不見了一日一夜不被發現,他被疏忽被遺忘的事實太鐵證如山。

媽媽不緊張嗎?也不是,但原來媽媽的媽媽也是個冷酷毒舌的人,任自己的情緒和苛刻審判,淹沒了一切愛和原諒。女兒到她家找失蹤的兒子,安慰沒有半句臭罵對方個狗血淋頭,怎樣的外婆大概也令媽媽怎樣情感殘缺。

而爸爸,代表也反映社會的保守虛偽,俄羅斯的似開放實封閉。婚姻失敗了,他不敢離婚,因為如不是有老婆和仔,他可能已失業,他不能失去「Christian virtue」裝飾他的履歷。

但這電影很難推介觀眾去看,縱使是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之作,它玩希治閣式懸念:「個仔去咗邊?」貫穿全片,但沒有令人很關切,它用冷刀鋒去解剖一段殘敗的婚姻,卻沒有什麼起伏。這樣的 art house film還剩下幾多觀眾有幾多耐性是個問號,但「沒本事管理情緒好好做父母別生仔」的教訓倒夠正面打臉。


■ 畢明評語:可看可不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