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8-林奕華:楚原的致謝辭,是一張香港電影的X光底片

林奕華:楚原的致謝辭,是一張香港電影的X光底片
2018/4/18 — 20:57

圖片來源:香港電影金像獎 facebook


電影,是投影的藝術。

投影,不止是技術的,更是心理的。

一部電影受不受歡迎,表面上,決定於它能觸動多少人的內心,但所謂的內心,很多時候,只是意識上最表面的一層,就是自我感覺良好。

以前是Walt Disney的專業,小孩不用涉足複雜的成人世界,加上(被認為)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卡通片的世界,不是沒有黑暗,但光明一面總是被放大和照單全收。

所以,我們學會了借看電影來幻想自己的同時,也逃避自己。


任何人只要把他喜愛的電影列出一張清單,那就是一張X光底片,什麼是他想像的自己,什麼是慾望中的他,全皆一目了然。

只是這X光底片也能讓人的正面負面同時曝光。當一個人一面倒地追求特定的滿足時,他的欠缺,一定不會只是他以為般簡單。有說,歷史就是有關失敗的故事,但,在多少人眼中,歷史不就是名人及其成名的經過?

心理上戴上眼鏡,就不會超出安全的範圍,例如,看電影只挑一眼便認出銀幕上的自己的,如果不是super hero便是underdog,反正兩種角色是一體兩面,認同自己的過程殊途同歸。

各種電影頒獎禮的有趣與沒趣的分別也在這裏。集體投票式的,是集體的圓夢。得獎名單沒多沒少,反映大衆的想望。專業人士以小集團方式判定輸贏的,則視乎誰的牙力夠大,不過,再大也大不過政治,因為唯它籌碼最多。

而政治所造就的集體式自我感覺良好,又何嘗不可被用來抑壓自我?

楚原在第37屆香港電影頒奬禮終身成就奬的致謝辭,也是一張香港電影的X光底片,他口中的「老人說話,隨心」,正顯映香港觀眾和香港電影結合成香港電影文化時,它的本質,也就是要給我們實現的慾望,過去了數十年,還是個人的生存,而非自我與創造力之間的探索。「撈得掂」與「撈唔掂」在待遇上的天差地別,仍然是香港電影人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拍電影如果是個人理想,撈電影可是集體現實?拍與撈,理想與現實,個人與集體,被楚原6分鐘擲地有聲的「隨心之言」捲起的,是怎樣的心之迴響?正正因為「電影」之外,這番話一樣適用於各行各業,所以才會觸動社會神經,全民洗版。

證明楚原兩件事:他仍然掌握群眾心理,因為他深諳什麼是香港電影,和什麼是香港文化。


林奕華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