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4-方俊傑:《 鄧寇克大行動 》Christopher Nolan究竟是不是人類?

方俊傑:《 鄧寇克大行動 》Christopher Nolan究竟是不是人類?
July 24, 2017 at 10:00 pm


莫名其妙,IMAX戲院的冷氣不似預期般強勁,全院滿座之下,有點侷促。遇着背後傳來濃烈的腳臭味道,真需要點忍耐力,再加意志力,去抗衡。幸好播放的是《 鄧寇克大行動 》(Dunkirk)。散場時,我立即彈出兩句說話:「Christopher Nolan真係好x勁!」同埋「原來戰爭片可以咁拍?」第三句,才回到現實:「點解會臭到一個可怕的程度?」
撰文:方俊傑 | 圖片:官方預告片、官方電影海報


《 鄧寇克大行動 》還原二戰史實

盡量不劇透,即使《鄧寇克大行動》(Dunkirk)根本沒有甚麼劇情可以透。你或者會即時發問,Christopher Nolan做導演,會沒有甚麼劇情可以透?真係無。《鄧寇克大行動》在某程度上有點《明月幾時有》的格局,沒有一個明顯的主角,也沒有一條明顯的主線。只不過還原史實,有人逃走,有人拯救,沒有甚麼奇情。


以影像說故事 讓觀眾身處二次大戰戰場

可以預期,電影的口碑會趨向兩極,接受到的會極愛,不能接受的會大力批評。尤其在對白偏少的情況下,導演刻意透過聲效、配樂、剪接、攝影,讓影像說故事,使觀眾設身處地於二次大戰戰場,是真實的戰場,是一個連身邊戰友叫甚麼名字也不清楚的戰場,是一個只容許求生而沒有閒餘思索其他的戰場。香港人習慣利用對白了解劇情發展,電視機出現一分鐘靜默,已經打算找人投訴。對《鄧寇克大行動》,肯定有很多人質疑。不過,再質疑,也不能否認電影由開場第一秒,緊張到最後一秒。甚麼也不顧,只計娛樂性,Christopher Nolan沒有令人失望過。


我本身都是個愛看故事的人。《鄧寇克大行動》未必是我最愛的Nolan作品,但佩服,也震撼。試試從兩個角度解釋有幾勁。打直,純粹拿Christopher Nolan的作品來比較,你會看到導演自我挑戰的決心。《潛行凶間》(Inception)和《星際啟示錄》(Interstellar),花費大量篇幅去解畫,尤其需要解釋當中有關時間與空間的關係;《鄧寇克大行動》同樣將時空轉來轉去,並非傳統的直線發展敘事手法,但放棄再用對白來向觀眾講清講楚。

《潛行凶間》(Inception)
《星際啟示錄》(Interstellar)


節奏緊湊 忠於史實

片長大幅度減短,令節奏緊湊得多,觀眾更加無法喘息,技巧上又再一次提升。以上兩齣舊作,加三齣《蝙蝠俠》系列,都身處於容許導演天馬行空的超現實世界,《鄧寇克大行動》卻是完全相反的忠於史實。繼為超級英雄電影創下不能超越的高度後,為科幻片開闢了另一個範疇,再替戰爭片打破了固有框架。打個比喻,有點似一個球員當了神射手後,再做埋最佳龍門,然後變成教練,一樣掃盡大獎。不只應付到,更加是在不同領域也灌入新思維,都真係幾誇張。

《蝙蝠俠》系列

初次執導戰爭片 已集合戰爭片三大脈絡

打橫。不談借戰爭名義來發揮的言情小品,只談史實戰爭片大製作,我覺得現時可以粗疏地分成三個脈絡:


1.透過角色的行為來描寫戰爭的病態

成功例子有Stanley Kurbick的《烈血焚城》(Full Metal Jacket)、Francis Coppola的《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Oliver Stone的《殺戮戰場》(Platoon)。

《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2.在勁逼真勁血腥的戰亂場面,彰顯人性光輝

代表作是Steven Spierberg的《雷霆救兵》(Saving Private Ryan),往後,Clint Eastwood的《戰火旗蹟》(Flags of Our Fathers)、Mel Gibson的《鋼鋸嶺》(Hacksaw Ridge),都是跟隨着同一個方向。

《鋼鋸嶺》(Hacksaw Ridge)
廣告


3.不談太多細節,但將戰爭場面剪接到異常緊湊,似把觀眾帶去打War Game

例如Ridley Scott的《黑鷹15小時》(Black Hawk Down)

《黑鷹15小時》(Black Hawk Down)
我會覺得《鄧寇克大行動》是揉合了以上三項,再開創出與別不同的第四項。然後,你看看以上導演的名字,再看看Christopher Nolan只是第一次執導戰爭片。我最後的一個發問是:「Christopher Nolan,你究竟是不是人類?」



方俊傑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